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村里有个馆⑤|千年花火藏一馆

发布时间:2025-11-07 18:41:53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1400多年前的某天,湖南浏阳人李畋手中的竹节骤然炸响。自此,这一声响,穿越千年,成为响彻寰宇、照亮人心的璀璨文化符号。从最初的爆竹驱祟,到后来的鞭炮迎祥,再到如今的烟花绚烂,花炮始终承载着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每一个祈福纳祥、普天同庆的重要时刻,于天际绽放,不仅点亮了夜空,更映照出千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循着千年前爆竹声响的来源,记者走进浏阳大瑶花炮文化博物馆,在青山密竹的风吟鸟语中,在古朴典雅的飞檐翘角下,回溯五彩斑斓的花炮文化记忆。

人间烟火,映照千年

火,作为光与热的象征,自古便寄托着人类对温暖与希望的深切向往。勤勉智慧的中华儿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求索与创造,发明了改变世界的火药,并匠心独运地将其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制成了独具特色的花炮。这一发明,是物理与化学的巧妙应用,更是民族情感、哲学思想与艺术审美的深度融合,凝结了千年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精髓。

“在大瑶,家家户户祖祖辈辈都与花炮产业相关,可以说是‘十家九爆’。”浏阳大瑶花炮文化博物馆馆长刘雨文说起大瑶镇与花炮的渊源,滔滔不绝。从古代的民俗活动,到近现代的县域经济支柱,从维系生计的重要营生,到烘托节日氛围的娱乐佳品,花炮文化早已如同血液般,深深融入了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认同。

为了纪念祖师李畋、传承千年祖业,自幼在花炮声中长大的刘雨文,萌生了建立一个花炮主题博物馆的强烈愿望。他回忆道,筹建之初,面临着资金短缺、场地难寻、历史资料匮乏等多重困境。但令人动容的是,有一群同样对花炮怀有深厚情感的乡亲们站了出来,与他同心协力,决心在原李畋阁的遗址上,为花炮文化安一个“家”。

“李畋是我们大瑶人,是所有花炮人共同的信仰和精神纽带。”刘雨文说,正是这份源于对花炮祖师爷的敬仰与深厚情怀,凝聚了人心,使得博物馆的筹建工作获得了村民们毫无保留的拥护与支持。2001年,凝聚着乡情与梦想的浏阳大瑶花炮文化博物馆终于建成开放,成为全国首家村办花炮博物馆。

大瑶镇汇丰村村民陈士林告诉记者:“我们村里的这座博物馆,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展览功能。它是我们村民心中的精神地标,提起它就倍感骄傲。更重要的是,它还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外地游客,有效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等文旅业态的发展。”他相信,随着博物馆影响力的扩大,浏阳花炮的名片会越来越亮丽。

情系一馆,薪传永续

漫步于博物馆内,仿佛穿行在花炮历史的时光长廊。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详实珍贵的史料记载、生动逼真的生产场景复原、烙印岁月痕迹的制作工具、琳琅满目的历代花炮产品……这些展品系统而全面地展示了花炮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不朽的历史价值。

“目前,博物馆精心设置了七个展厅,涵盖了花炮起源、千年巡礼、传统生产、辉煌历程、伟大创新、现代企业和辉耀世界等内容,现存展品达1000多件。”刘雨文如数家珍地讲述馆里的“宝贝”。

这些珍贵的馆藏,许多来自村民和花炮企业的自发捐赠。其中,既有早期用于碾磨火硝的石臼、石碾等传统工艺用具,默默诉说着手工时代的艰辛与智慧;也有历史上见证花炮产业繁荣与商贸往来的“爆庄”牌匾,它们是产业发展的活化石。花炮工艺的每一次进步、文化的每一次演进、产业的每一次飞跃,都被细腻的大瑶人记录着、守护着、珍藏着,汇聚成一部鲜活立体的花炮史诗。

地上放的、手里转的、天上飞的,万千花炮,繁星竞艳。如今的浏阳花炮,已发展出喷花、旋转、升空、吐珠、线香、造型玩具、小礼花、礼花弹等9个类别近6000个品种。这庞大而精美的产品体系,源于其背后严谨精湛的“八大工艺、七十二道工序”的匠心传承。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浏阳花炮产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产区逐渐告别了分散的家庭作坊,建起了现代化、规范化的工厂,在安全制度、花炮机械、材料及配方、包装装潢、营销形式、运输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管理、科技创新。浏阳也由此涌现出一批实力雄厚的集团企业和规模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2006年,这项始于唐、盛于宋,传承至今的浏阳花炮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上29个“脚印”、2008张“笑脸”和3.5公里长的“巨龙”闪耀全球;2024年,“天空之门”“蓝色流星雨”“七彩祥云”等创意烟花“霸屏”全网,浏阳花炮产业实现总产值超500亿元;2025年,7496支烟花与15947架无人机编队精准联动,打破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浏阳花炮在世界历史中留下璀璨的印记。

“下一步,我们将对博物馆进行提质改造,持续收录花炮相关的历史物件、荣誉奖杯,并融入科技元素,让游客沉浸式了解花炮的‘前世今生’,让更多人都知道我们村对它的独特感情。”刘雨文说。

浏阳花炮的故事,是一部由勇气、智慧、匠心与情怀共同书写的传奇。这朵跨越千年的“人间烟火”,不仅照亮了过去与现在,也必将以更加绚烂的姿态辉映未来。

出品人:李爱武 姜协军 于金旺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