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长沙“十四五”?望城篇|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发布时间:2025-11-27 14:45:2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谢璐 范远志 通讯员 黄卓鹏

11月26日,长沙市“‘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望城区专场举行。望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胡维平就望城区如何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回答记者提问。

“一直以来,望城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断向新而行、向智提升、向绿转型、向高攀登、向外拓展。”胡维平说,这五年,预计全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8%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4%,工业税收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达到37.8%,较“十三五”分别提升了7.9和11.1个百分点。

望城工业何以交出高质量发展答卷?胡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解答。

第一是调优产业结构。“十三五”期间,望城区工业经济主要依赖新材料先进制造和食品医药两大产业。“十四五”以来,一方面,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新材料先进制造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成为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绿色食品产业拓展“一老一小一特”新赛道,成为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以比亚迪电子为代表的智能终端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企业数量超100家,规模突破200亿元;以金驰能源、永杉锂业、美特新材为代表的先进储能产业,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再一方面,未来产业抢先布局,打造了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三基地”之一的大泽湖基地,以及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等高能级平台,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领域引入了50余个科创项目和团队。

第二是全力支持企业创新突破。首先,培育了一批创新主体,新增国家单项冠军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1家、省级单项冠军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5家,总体较“十三五”末增长2.4倍。同时,搭建了一批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9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实验室64家。再者,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在5G基站射频模块、大规模储能、超硬金属带锯条等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全球首款AI电芯实现量产,大飞机起落架助力C919展翅蓝天,“光腔锁频仪”填补国产高端激光器空白,主导或参与制定了10余项国家标准、70余项行业标准。

第三是坚持走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道路。望城区大力实施“智改数转”,转型企业总数较“十三五”末增加271家,其中新增国家级5G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4家,省级“数字新基建”标志性项目、智能制造标杆车间等38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200余家。同时,全面推广绿色制造,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2家,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新增省级绿色工厂72家,绿色化水平大幅提升。此外,支持企业国际化发展,超100家企业融入全球市场,湘船重工55米豪华游艇远销希腊,长高电新隔离开关应用于巴西“美丽山水电站”,金龙电缆、泰嘉新材、黑金刚等企业产品畅销国际市场。

胡维平表示,接下来,望城区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区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做出新贡献。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