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路经波]10月29日,南芬区本溪铁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涉及的微晶石;高性能混凝土等5种环保节能新型建材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专家组的生产定型鉴定。该项目实现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后,每年可处理铁尾矿300万吨,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南芬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累计堆放尾矿量9亿吨,占用耕地近200公顷。其中南芬区累计堆放尾矿6亿吨,而且每年新增尾矿排放8000万吨。这些尾矿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容易引发地质灾害,成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发源地”。为了充分利用好这些尾矿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2008年,南芬区积极与国家经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及省市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引进了本溪铁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该项目由本溪清迈尾矿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承办,由北京清迈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独资经营,拟建厂址选在南芬区郭家街道办事处金坑村,厂区占地面积300亩。
该项目选用目前国内外选矿先进工艺技术为基础,应用电选工艺与磁选工艺相结合的铁尾矿再选新型工艺技术及配套设备,尽可能地将废弃铁尾矿巾有用铁精粉再回收。同时,以再选后的二次尾矿为原料,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生产出微晶石、高性能混凝土等5种环保节能新型建筑材料产品,实现生产流程上铁尾矿零堆积,全部吃干榨净,变废为宝。
目前,该项目的环评和全部建厂工程设计等大量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已完成征地300亩。该项目实现产业化大规模生产后,每年可处理铁尾矿300万吨,生产铁精粉52万吨、微晶石板材60万立方米、微晶石粒料2万吨、商品砂浆60万吨、高性能混凝土80万立方米、蒸压砖12000万块、加气混凝土切块6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00376万元,新增利税11429.98万元,实现工业增加值约3.5亿元,新增就业6100多人。同时,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708.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440.4吨,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化害为利、变废为宝,从根本上改善和提高南芬区地生态环境质量。
来源:本溪新闻网
本溪市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