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极具发展活力的城市。近年来,郑州市围绕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和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特别是2010年,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面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开工转型升级项目86个,竣工98个,完成投资457.5亿元。富士康、宇通、海马、东风日产、郑州日产、中国龙工、格力电器、旭飞光电、保绿能源等企业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全市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扶优扶强成效明显,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其中,中烟、宇通、郑煤3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200亿元。
现代服务产业快速发展。我市被确定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现代化商贸城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及城区商业网点控规和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等功能区控规编制进展顺利,新加坡国际物流园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层面战略合作项目,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开工建设。38个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实现投资78.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7.4%。金融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银行类金融机构达到25家;地方金融机构发展步伐加快,郑州银行成立多家县域支行;郑煤机等4家企业成功上市,全市上市公司达到30家。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台湾产品月、中国国际汽车后市场博览会等100余场展会。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连续8年实现增产。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编制实施了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以及蔬菜、花卉、水产等专项规划。新建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增4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新增4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6万亩。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拓展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企业服务,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400亿元,增长13.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0%。
对外开发和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河南保税区物流中心(B型)园区一期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出口加工区B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区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三大平台。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以国内外500强企业为重点,瞄准央企和港澳台大项目,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亿美元,增长17%;引进市外境内资金721亿元,增长18.4%。成功引进富士康项目,实现了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在洽谈、签约、厂房建设以及综合保税区申建等方面创造了“郑州速度”。
产业实现集聚发展。科学编制并实现产业集聚区各项规划,在基础设施、融资担保、财政激励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产业集聚区承载功能不断完善,已成为新的经济支撑点。38个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达到172亿元,增长30.1%;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完成3075.7亿元,增长31.2%。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集聚区达到18个。
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大力实施科技自主创新工程,6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6.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7%。实施企业自主研发项目145项,郑煤机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等14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批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创新型园区。知识产权专利授权量增长49.2%,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称号。
全市拥有普通高校54所,在校学生78.3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1家,在校研究生1.6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27所,在校学生30.3万人;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6个,是国家认定的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
郑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