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嵩山文化

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11-12-08 09:31:23

    远古时代,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伏羲画八卦、二郎担山赶太阳等众多

    神话传说,在嵩山地区都留下了回响的遗迹。距今9000年到7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在嵩山地区有43处遗址,数量之多,分布之密为全国之冠。距今4500年到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在嵩山地区更是星罗棋布,王城岗、八方遗址、颍阳遗址、杨村遗址、君召南洼遗址分别是全国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时期,人文始祖黄帝诞生于嵩山余脉凤后岭下的轩辕丘,战胜蚩尤建功立业,一统华夏后定都于嵩山脚下。唐尧、虞舜的重大政治活动在嵩山地区的也很多,尧晚年数次到登封箕山拜访许由,留下了箕山、颍水、洗耳泉、饮牛坑、许由冢等文化遗存,后来帝尧巡狩阳城,并以百岁之高龄驾崩于嵩山脚下的登封阳城。舜帝传说曾到登封负黍城经商和到嵩山访贤大禹。

  大禹身为崇伯鲧之子,继承父亲未竟的治水大业。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为把嵩山南麓的洪水疏导入黄河,他即化为力大无比的黄熊开凿轩辕关,并和妻子约定闻鼓饷夫。一次涂山娇发现大禹身化黄熊的秘密,遂化为巨石,并石破北方而生启。现仍屹立在登封市区周围的启母石、汉三阙正是这一历史事件的明证,而嵩山主体太室山、少室山也因大禹的两个妻子涂山娇、涂山姚分别居住其下而得名。

  距今4000年到3000年,嵩山地区是夏商周三代立国的中心,禹都阳城,启都阳翟、斟寻、汤都西亳、商都郑州、东都洛邑环嵩山而立,一举奠定了嵩山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不可取代的中心地位。周武王灭纣后,在太室山祭天,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封禅活动。历代帝王不断游历嵩山,留下了不少佳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礼登嵩山,拜谒启母石后,率众自东边登上一座山峰,听到大呼万岁之声时,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语,有大臣就献媚恭维说:这是中岳山神在迎接您。汉武帝当下龙心大悦,于是就命名这座山峰为万岁峰,并在峰上建万岁亭,在峰下建万岁观。同时,命令祠官大规模增建祭祀中岳山神的太室祠,并划山下三百户居民设立崇高县,免除一切赋税、徭役,专门奉命祭祀岳神。从此,山呼万岁就成为一个成语沿用了几千年。北魏太和十八年(495),孝文帝巡幸嵩山,亲作《祭嵩高文》,致祭中岳。

  唐高宗一生和嵩山关系密切,在皇后武则天的陪同下曾三来嵩山。永隆元年(680)唐高宗第一次游历嵩山,他亲谒少姨庙、嵩阳观、启母庙,拜访了著名道士潘师正,并为其建隆唐观、精思观、寻真门、仙游门。永淳二年(683),唐高宗和武则天再次光临嵩山,他们游幸奉天宫、少林寺,派人祭祀嵩岳、少室、箕山、具茨山等。弘道元年七月,唐高宗下诏当年十一月封禅嵩岳,并在嵩山极顶峻极峰上修建了圆径五丈、高九尺的登封坛,在城西少室山下万羊岗上修建了封祀坛。不久唐高宗车驾幸临嵩山奉天宫,准备来年封禅中岳,但不久就因身体不豫而下令罢封。大周女皇武则天对嵩山情有独钟,一后曾八次游历嵩山,前三次都是陪同唐高宗而来。公元696年,当她第四次驾临嵩山时,她登封中岳的大愿终于得偿。一向把嵩山作为精神寄托的武则天,在这里向世人展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圣历二年(699)春,武则天第五次动身驾幸嵩山,这次她撰文并行书了大周升仙太子碑。圣历三年四月,武则天再幸嵩山三阳宫避暑,五月癸丑,因武则天疾病康复,遂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元久视,大宴群臣于石淙河,并命随从的太子李显、相王李旦、梁王武三思、内史狄仁杰等16名随臣各赋应制游石淙诗一首。

  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游幸嵩山,并夜宿少林寺方丈室,当天晚上写下一首诗作:明日瞻中岳,今宵宿少林,心有六禅静,寺据万山深,树古风留籁,地灵夕作阴,应教半岩雨,发我夜窗吟。然后,他又游历了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峻极峰,临走时,乾隆还将越南贡品9只玉如意赐于中岳庙道士收藏保存,作为震山之国宝,专供每年祭祀之用。

郑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