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郑州都市圈建设

连维良谈“郑州都市区建设”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发布时间:2012-02-08 13:23:46

  建设郑州都市区是个中长期的战略任务,其大致轮廓可以勾画为:发挥“三大作用”,突出“三化”协调,实现“三大目标”,实施八大推进举措,建立六大支撑体系,建设“六城十组团”,努力打造支撑中部崛起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一)发挥“三大作用”。围绕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全面建设郑州都市区,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加快富民强市,全力改善民生,建设人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郑州;加快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按照高质、高端、高效的方向,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服务业,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建设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加快建设现代城镇体系;发挥中原经济区交通节点新优势,推进航空、铁路、公路枢纽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交通枢纽;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建设开放型活力城市;以具体促跨越,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设法治和服务政府。

  (二)突出“三化”协调。“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要求。郑州都市区建设要将其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就是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牢牢把握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服务业优先、发展都市农业的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实现“三化”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牢牢坚持工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工业化促进服务业和城镇化发展;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增强都市区的服务和承载能力。都市农业一端连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另一端则连着都市农产品的保障和市民休闲观光的需求,是郑州市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要结合城市市场需求,遵循农业发展规律,用工业化的组织模式、景观化的规划设计、生态化的思路理念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都市型农业发展之路。

  (三)实现“三大目标”。城市化目标:至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1500万,占全省的10%左右;建成区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主城区面积为超过6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0%。

  首位度目标:至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万亿元,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1万亿元;GDP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前移1至2位。区域中心地位目标:至2020年,实现与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南京的3小时铁路出行圈;形成“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骨架,形成以郑州为核心“30、60、120、150”分钟的中原经济区交通辐射圈;航空形成直飞世界部分主要城市,营运业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的现代化国际空港,全国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至2020年,由工业大市转变为工业强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进入全国35个大中城市前10位,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至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前移2至3位,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形成布局合理、配置高效、功能完善的物流网络,重点接办国际性、全国性大型展会,形成若干知名会展品牌,会展业国际化、专业化、集团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基地。至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大幅增长,占GDP比重达到4%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5%,进入全国创新能力50强的前10位,成为全国区域性创新城市。至2020年,进出口总额(市属及以下)达到500多亿美元以上,力争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郑设立分支机构增至100家,经济外向度达到25%左右,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国际陆港。至2020年,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分别达到80万人次和2亿人次,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人文和自然相互交融的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四)实施“八大推进举措”。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具体工作着重从八个层面展开:加快郑州新区建设;加快中心城区提升改造;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加快卫星城镇融城发展;加快城郊村合村并城;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合村并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都市农村建设。

郑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