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郑州都市圈建设

连维良谈“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基本内涵

发布时间:2012-02-08 13:23:26

  郑州都市区是以中心城区、郑州新区为核心,以发达的交通通道为依托,以一体化的规划为指导,以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生态型为发展路径,吸引带动其他区域快速发展,促进各功能区间相互联系与协作,构筑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产业特色突出、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化城市集群。与传统意义上郑州市的概念相比,郑州都市区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拓展,是一种更有利于激活要素、盘活存量、放大功能、实现整体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从目标上讲,就是要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做到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服务功能配置、产业发展定位等方面体现既为郑州服务,又为中原城市群、全省乃至周边服务,最终形成开放互动系统。从范围上讲,就是要使我们的城市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城市规划区,而是将郑州周边的县(市)、镇统一纳入都市区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建设。从建设的标准和要求上讲,周边县(市)的规划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城市郊区和卫星城的标准,而是按照新城区、新城市组团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从发展模式上讲,要改变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走一条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道路。从体制机制上讲,就是要积极推进区划调整,加快县(市)改区进程,即使一时调整不到位,也要实质性地按照城市区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从发展方向上讲,在继续大力建设郑州新区的同时,必须加快其它城市组团特别是新设立组团的建设。坚持“上下衔接,左右逢源”的区域发展要求,着力呼应周边,实现联动发展。从发展内涵上讲,就是要更好地体现绿色发展,体现生态、节能、低碳和可持续发展,体现转型升级的要求。

  具体讲,郑州都市区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范围更大。传统意义上的市区,一般不包括卫星城和农村。都市区和市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范围上却有很大差别。过去,郑州的发展一直是仅以现在的市区(郑州市区面积是1010.3平方公里)作为城市来发展,而周边的县(市)作为卫星城来规划建设。现在,我们规划建设的郑州都市区,则包括郑州市全域7446平方公里的范围,也就是将郑州市区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按照城市功能区的标准进行统筹规划建设。

  二是定位更高。城市定位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战略的核心,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美誉度、独特性和历史延续性,展现着城市的核心价值、本质特征和人文灵魂。但凡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先进城市,都注重对其城市发展目标进行清晰、准确地定位。如,上海市提出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青岛市提出要建成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港口城市和滨海旅游度假城市;成都市提出要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杭州市提出要打造中国特色、时代特点、杭州特征,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大连市提出要建设重要的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以及区域性金融中心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郑州的城市定位也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去年8月份,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将郑州定位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提升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增强对中部地区的区域中心服务功能和对中原经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建设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具体来说,就是要巩固和提升郑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建设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区域性物流商贸中心、全国区域性创新中心、全国区域性信息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国际陆港、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三是标准更高。就是要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规划建设“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所谓现代化大都市,就是以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运用现代规划理论,建设具有优化的产业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新型的文化教育体系、高质量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以及高度文明的城市。衡量和评价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指标体系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指标,二是社会进步指标,三是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指标,四是基础设施和环境指标。总而言之,按照现代化大都市的标准建设郑州都市区,对我们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强调城市生态、绿色、可持续等科学发展理念,更强调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更强调科技进步和社会公平。建设“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先行区。要把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作为关键性、全局性战略举措,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符合郑州实际,在中原经济区具有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新路子。

  四是路径有别。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上,我国许多城市都缺乏整体概念。产业发展规划与空间发展规划协调性不强,关联性不强,形成“两张皮”,往往是搞产业发展的只管产业规划,不关心城市建设;搞城市建设的只管城市扩张,不考虑产业配套,人为地割裂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在产业集聚发展中,仅注重建设标准厂房、污水处理厂等硬件及围绕生产要素来保障,而对人的生活需求关注不够,忽视了生活配套、餐饮娱乐、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这就出现了全国很多地方都存在的一种现象:太阳落下,工业区是一座“空城”,城市(镇)是一座“睡城”;太阳升起,工业区热闹起来,城市(镇)又沦为“空城”。由此而产生的潮汐式上下班,导致交通拥堵,就医、就学、生活、娱乐都不方便,降低了工作效率,占用了道路资源,付出了额外的时间成本,是一种不经济的、粗放式的发展。我们规划建设郑州都市区,在城市发展路径上,必须避免“摊大饼”式扩张的老路,注重通过城市超前规划、科学规划、组团发展、产城融合,来解决城市发展无序和低效率、不经济的问题,真正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宜游之地。

  五是作用更大。国务院批复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要求,到2020年要把郑州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郑州要思考和谋划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建设郑州都市区和郑州都市圈,提升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贯彻“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深入研究谋划跨越式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力争到2015年,郑州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从目前的18.2%提高到20%,到2020年达到或超过25%,建成千万人口甚至两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在全省的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在支撑和引领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更突出地发挥龙头作用、重心作用和示范带动作用。

郑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