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魅力张家界 > 张台渊源

慈利人物简介 孙开华(1838-1893)

发布时间:2012-07-31 09:54:19

    慈利人物简介:

  (一)孙开华(1838-1893)

  孙开华,字庚堂,慈利柳林铺人,赐号:“擢勇巴图鲁”。

  兄弟三人,其排名第二。父早丧,少年落拓,以剃头为业,膂力过人,爱抱不平,富有胆识。

  咸丰六年(1856),以武童投湘军,隶湘军骁将鲍超部霆军为亲校。初屯湖北蕲水,随鲍超侦骑队出行,陷太平军包围之中,同骑皆没,鲍超亦中矛落马。孙开华奋不顾身,救鲍超掖登自己的座骑,横刀跃马,当者披靡,竟护鲍超突出重围。一战成名,号为:“勇鸷”。

  同治元年(1862),随鲍超开赴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又升游击;旋转战皖南,拔宁国、泾县、句容、金坛,清廷赏识,升副将,并赐号:“擢勇巴图鲁”。

  同治三年(1864),随霆军回师江西,开华为前锋,连陷金溪、南丰、新城、宁都、瑞金诸城,晋升总兵。

  同治四年(1865),南下广东,击嘉应州(今梅县)太平军谭体元部,败贼黄沙嶂,降者十馀万,擢提督。

  同治五年(1866),诏授福建漳州镇总兵,仍北行追捻入楚。其秋,赴本官。总督文煜累疏荐其才。

  同治十三年(1874),清廷筹谋以对日本,总督李宗羲治江防,设霆庆、霆汇诸营。厦门与台、澎对峙,势险要,开华以超旧将,被命治厦门海防。募勇成捷胜军,赴台北、苏澳营办开山,沼署陆路提督。

  光绪二年(1876),率师东渡台湾,顿基隆,顾北路。后山社番(阿绵、纳纳二社)叛服无常,开华领所部抵成广澳,量地势,察番情,进驻水母丁。悍番分路迎拒,开华麾军鏖战,阵斩数人,馀败溃。师入高嵌,直捣其巢。溃番并入阿绵,其地水湍急。耸巘巉岗,砲台错列,备奥阻。开华轰击之,纵以火箭,复绕道攻其后,番骇走,遂克之,擒其魁马腰兵等枭於市。九日三捷,论功,赏黄马褂。

  光绪四年(1878)加礼宛、巾老耶二社反,霆庆军统将宋国永卒,开华接统其众,会加礼宛、巾老耶畔,据鹊子城,师攻不克。总督何璟以军事棘,令开华进新城,许便宜行事。开华浮战舰入自花黎,袭攻后山背,四日悉夷诸社,斩二百数十级。番乞款,缚姑乳斗玩以献,寘之法。台北平,被赏赉。

  光绪五年(1879)内渡,回驻厦门,再署提督,秋复渡台。 

  光绪九年(1883),中法战争爆发,孙开华统率捷胜三营渡台,主持台北防务。

  光绪十年(1884),法人来犯,时刘铭传主军事,铭传故淮军宿将,知开华幹略,檄守沪尾(今淡水),以为台北屏障;开华“昼夜率军分伏海滨林莽,风夕露宿,不敢少休”。 

  光绪十年(1884)10月初,法远东舰队副司令利士比率舰8艘进逼沪尾,开华度其必登岸,令诸将分伏砲台后,露宿以待。次日法舰果至,开华先发制人,开炮以挫敌锋;而敌弹雨坌,烟焰翳天,偪台而前;激战竟日稍歇,伤亡30有余,部将胡俊德(慈利人)亦中弹身亡,开华涤血裹尸,涕泣哭祭。

  开华见势猛,与诸将谋曰:“吾军以整旅当敌炮火,即伟胜,伤损精锐亦必多,莫如化整为零,人各为战,伺隙蹈利,分进合击,减少伤亡,方可制敌。”,随分路截击,自夜至午,欲而复前者数四。台既毁,短兵接战;开华锐身入,手刃执旗卒,夺其旗以归;诸军见之,气益奋,斩馘二千馀级,法人遁走,海溺死者无算。欧洲诸国以失国旗为至辱。

  捷入,予世职,拜帮办军务之命。和议成,还本官,旋予实授。

  光绪十九年(1893),孙开华病殁于台北沪尾,谥壮武;子道仁,亦官福建提督。

  归葬慈利,墓地立石人、石马,碑刻光绪帝祭孙提督文。

  后人有云:满清自有外侮以来,海上用兵,将帅能亲冒炮火破敌大捷者,以孙开华沪尾之战为首功。

  根据湖南省文物局提出的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经过严格核定,湖南省政府6月8日对外正式公布了82处入选单位名录,慈利孙开华故居及“二十八宿”古水渠位列其中。

张家界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