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上有句名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对我而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从竹竿胡同东口走到西口。小时候要走完它,必须中途停下吃点东西,否则就会倒在穿越胡同的征途中。从那时起,我就认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竹竿胡同东西口间的距离,至今不渝。这些年,走过南北东西,一天、几天的路程,都不能打败儿时的记忆,不能打败童年的小胡同。今天我就请您跟我一同走进北京的胡同。
北京的胡同产生在元代。忽必烈那会儿,有位还俗的和尚刘秉忠设计了北京城。按照他的规划,胡同宽六步(元朝一步合现在1.54米,六步9.24米),是城市最细的街道,比胡同宽的是小街,宽十二步,再宽是大街二十四步。这在元朝人写的《析津志》里有明确记载。
那么胡同这两个字什么意思?一说胡同是蒙古话音译,意思是水井。人们在水井附近居住,就把居住区称为胡同(水井)。这种说法当然很有道理,胡同出现在元朝啊。另一种说法和这个满拧着,认为胡同本来叫火弄,是从宋朝街巷称谓“火巷”演变来的。意思是两排房子中间,发生火灾时走火的通道,起到防止火灾蔓延的作用。明朝时候,宛平县令沈榜还从政治上给了个说法,说元朝人给街道取名为胡同,意思是“胡人大同”,象征一统中原。怎么说呢,起码我觉着不靠谱儿。最近又有高人说,当年北京是羯人的地盘,羯人是希伯来人后裔,所以北京话里有大量希伯来语词汇。胡同就是希伯来语译音,希伯来语里面小街道发音就是Hoot(胡同)。假如这个说法成立,什么时候胡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得拉着以色列一块儿干。您要问我,哪种是正根儿(北京话,意为最正确的说法)?对不住,我也不知道。但我觉得哪种都无所谓,咱就不费脑力研究他了,说点有意思的,说说胡同的名字。
像前面说的竹竿胡同,不用我讲,您也能想象出它是一条又细又长的胡同。过去北京号称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这无数的胡同每个名字都有自己的讲儿。有的以形状命名、有的以功用命名、有的以建筑命名、有的以人名命名……我就找几条用人名命名的胡同跟您聊聊,这几条胡同,若我不说您还真看不出名字的来历。
北京有条胡同叫作三不老胡同。三不老,是仨老头,还是仨老太太?是不是这几位养生有术,看着不显老?都不是,这三不老是一个人,还是位世界级名人——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郑和是永乐年间的太监。当时尊称太监为老爹。郑和封为三宝太监,当时人们称他为三宝老爹。他的府邸在这条胡同,胡同就命名为三宝老爹胡同。因为北京人说话喜欢吃音,到后来这条胡同就念成三不老胡同了。
说完郑和,我再说一个用艺术家命名的胡同——刘兰塑胡同。没听说有个叫刘兰塑的艺术家啊。其实这位叫刘元,是元代著名雕塑家。清朝时为了纪念刘元,把由他雕塑神像的天庆宫旁的一条胡同命名为刘兰塑胡同,只是年代久远,刘元就成了刘兰。
说了名人再说个俗人。有条胡同叫做王广福斜街,王广福是谁,就没有个王广福。原来这条胡同叫做王寡妇斜街,后来觉得实在难听,改成了王广福斜街。这个不知哪朝哪代的王姓妇女,恐怕一生也不会多么顺遂,却能和世界名人、著名艺术家一道出现在北京地图之上。这算不算北京“包容”的体现?您看北京胡同的名字是不是很有意思。
目前,北京现在的胡同数量已不足当年的1/3。随着时代的发展,胡同为新崛起的“四车道”、“八车道”取代。假如说北京是个人,胡同就是他身体里的小血管。人长大了,那些细小的血管不必新旧更替,还会发挥它们重要的作用。我希望北京长大了、长壮了,而不是肥胖了、浮肿了。
而我童年的小胡同,且行且珍惜吧。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