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俗文化

德阳潮扇

发布时间:2014-11-19 15:04:12

    

    被誉为“德阳一绝”的民间工艺——德阳潮扇,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上乘之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保护价值。作为清代贡品的德阳潮扇,在吸收广东团扇风格的基础上,结合德阳本土文化加以改良,其选料讲究、精密细致、密如丝织,具有浓郁的德阳地方文化特色。

    德阳潮扇以四川慈竹为原料,以数条竖竹丝横丝线经纬织编形成扇框架,扇框采用质地坚硬的斑竹,侧面为凹面椭圆形扇,扇背竹丝用越冬慈竹,扇柄用羊胫骨、牛肋骨或象牙骨,普通级扇柄用鞭竹,扇面绷蜀产原绢,要求绢质细薄匀称、平展,绢料下衬裱夹江宣纸,扇边各色缎嵌花,扇柄接扇处贴“福”字图案(蝙蝠形),下坠系寿丝绦。最后请名家在扇面题诗作画。由于扇面薄透,一面作画两面透,十分美观。轻轻摇动,一股诱人竹香扑面而来。这样改良后的扇,既承袭了潮扇原形貌,又弥补了广东潮扇单一圈框不经久耐用之弊。

    据《德阳县志》记载,德阳潮扇的兴盛,源于龚德江父亲的祖师李宝成。话溯1892年(光绪十八年),时任福建仙游县同知包善诚解甲归田德阳,带回广东潮州团扇五把。后因两把扇缘滑边,找当时的德阳裱褙铺黄辉庭修复,修复后的潮扇被当时德阳商人李宝成看见,豁然慧眼一亮,认为此扇形美加上扇面配诗画,沉香幽隽,雅致佳赏,与德阳本土当时的竹笆扇形成极大的反差。于是李宝成与好友黄辉庭二人不断揣摩研究改进工艺,首创德阳潮扇第一庄。 1895年,一位亲王巡察川西旱情,自觉德阳潮扇是难得的珍品,回京后立即呈于皇室。慈禧太后见此扇面精美别致、庄重大方,配合扇面画工独特,爱不释手,遂传谕四川总督,索献德阳潮扇一百把。从此,德阳潮扇声誉鹊起。

    李宝成自家经营的潮扇庄,工艺流程全由家人完成,技艺秘不外传。1921年,德阳有了3家扇庄。李宝成病故后,其子李万忠继承家业,扇庄业务更加发达。上世纪30年代,德阳城内有33家潮扇庄,1938年前后,年产量约7000把,其中高档扇千把。

    1943年7月,国民政府在成都选购了4把空白扇面的德阳潮扇,请张大千等大家绘画,作为寿礼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将其中两把捐赠给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收藏。1944年,《纽约时报》记者彼特·詹姆斯慕名到“老号李宝成潮扇庄”采访,德阳潮扇从此名扬中外。

    新中国成立后,德阳潮扇这一民间工艺一样大放异彩,1956年国家特制一批精品,作为国礼品赠送苏联、罗马尼亚、印度等国。

    70年代初,是德阳潮扇鼎盛时期,专业制作潮扇的艺人达200多人。此时,龚守春把制扇技艺传给儿子龚德江。后来由于艺人水平良莠不齐,数千把潮扇因质量问题被商家退回,德阳潮扇逐渐衰落。

    1983年德阳建市后,市轻工局几次特邀龚守春制做扇品,送到全省参评,曾几次获得“民间工艺金奖”。

    1976年,德阳申报民间艺术保护工程时,把德阳潮扇纳入四项中的一项(另有绵竹年画、孝文化、中江丝绸)。

    2006年9月:“德阳潮扇制作技艺”被德阳市政府公布为首批德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3月:“德阳潮扇制作技艺”被四川省政府公布为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12月:龚德江被四川省文化厅公布为“德阳潮扇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2010年10月:杨占勇,杨公源被德阳市文化局公布为“德阳潮扇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2012年6月:杨占勇被四川省文化厅公布为“德阳潮扇制作技艺”的传承人。

德阳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8-2304963 E-mail:dystbx@126.com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