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德阳经开区宣传画册PDF2018.pdf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8月,2010年6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幅员面积79.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5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5万人。是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生态工业园区。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5.2亿元、增长15.9%,工业增加值增长8.2%,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第37位、西部第6位、四川省第3位。
做强高端装备。现有规上工业企业127家,其中装备制造企业89家,形成了以航空与燃机、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东汽研发50MW重型燃机填补国内空白;中国二重自主研制全球最大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起落架等130余项大型模锻件;东汽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半转速汽轮发电机;东方风电完成世界最大容量8MW海上风机主要部件方案论证。今年3月,以二重重装为基础搭建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高端重型装备研发制造旗舰平台——国机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挂牌运行。
推进军民融合。截至2017年底,经开区共有15家军民融合企业,占德阳市的25.9%。二重承担着国产大飞机、各型军用飞机、涡扇发动机等国产型号产品的数千项结构模锻件研制任务,实现了多种型号军用飞机大型模锻件批量化生产。东汽参与核潜艇、核动力航母的研发制造,已具备航母常规蒸汽动力装置的制造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拥有英杰电器、思远重工、中嘉实业、东方阿海珐、新泰仪表、天元重工、利通机械等高新技术企业31家,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4家。二重集团、四川工程学院联合打造“四川省先进模锻压创新中心”。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建成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是西部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2017年,高新技术产值达330亿元、增长25.2%,专利申请总量达2089件、增长42.4%,发明专利申请量达580件、增长21%,居全市首位。
深化对外开放。“德阳造”产品遍及印度、巴基斯坦、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56个国家。东方电气承包“一带一路”国家项目50余个、合同总额超过100亿美元,海外市场订单超过35%。拥有东方阿海珐、中电国际、香港信义玻璃、香港维达纸业、联塑管材等外商投资企业46家。建成银鑫五洲广场现代金融产业园,入驻金融企业27户,基金规模近400亿元。2017年,引进到位资金125.5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9.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3亿元。
建设德阳新区。市委、市政府把经开区作为成德同城化的桥头堡,加快德阳城市南进,建设德阳新区。新区对标四川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等先进地区,按照公园城市的理念,规划了“一湖两江、两城四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芯两核、三带多点”的生态布局,规划到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其中“两城”之一的南湖新城,将建设成为德阳未来的政经核心区,沿湖布局德阳市科技馆、市民中心、行政中心等重大公共设施。高铁新城,高铁南站项目力争年内立项,该枢纽站建成之后,从德阳到成都仅需15分钟。
德阳经开区将坚定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推进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创新发展转换发展动能、推进跨越发展提升质量规模的新要求,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转型,工业经济向工业、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转型,工业集中区向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转型“三个转型”为具体路径,努力成为推动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计划201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32亿元、增长15.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850亿元,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建成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千亿产业、德阳新区。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8-2304963 E-mail:dystbx@126.com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