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文化

休闲度假游-九顶山旅游区

发布时间:2014-11-25 14:48:41

《阴阳界》摄于绵竹九顶山

九顶雪色

    九顶山旅游区属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位于四川省绵竹市境内西北部,离绵竹市区三十七公里,距成都市一百二十公里,景区总面积四百零二平方公里,是一处以自然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国际科考为旅游目的地的新兴旅游胜地。

    九顶山旅游区,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貌单元的龙门山脉中南段,地势呈西北向东南纵贯渐次降低之势,最高峰九项山狮子王峰,海拔4989米,最低海拔为750米。由于这特殊的屏障式山势,青藏高原的大气环流与湿热气团在这里形成了交汇带,从而构成了明显的亚热带湿润气候特点和各种天象奇观,加之在地质年代史上又幸免了第四纪冰川的侵袭,于是保存了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完好的典型垂直植被带谱,生存有未被古地中海所浸盖的古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植物和第三纪古热带植物的孑遗种类,如:珙桐、秃杉、红豆杉、银杏、水杉和“大熊猫”、“羚羊”、“金丝猴”等一批珍稀动植物,其中与恐龙近亲的“蝾螈”是活化石中的典型代表。

    漫长的地质演化史,形成了这里复杂的地质特征,其地层记录完备。罕见的海绵礁、鳞木化石的国际盛名、古老的基底、神秘的飞来峰、独特揉流褶皱、高品位多层位磷矿、典型的地层剖面等,造就了九顶山重要的地史博物馆地位,可以堪称地质研究的聚宝盆,成为“地学迷宫”——龙门山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区内溪流交错,汇聚成主河流马尾河、绵远河,蜿蜒向东一泻千里汇入沱江。溪泉随山势逐级跌荡,形成众多大小不一,高低不同的瀑布、滩流、潭的组合模式,动静结合,色彩奇幻,藤蔓扶壁,原始苍翠,奇岩怪石,星罗棋布,集幽、奇、险、秀、迷于一体。好一幅如诗如梦的天然多层次立体画卷。进入景区,便可领略到分布于海拔700~4989米的不同美景,看到过渡明显的五个植被带。即海拔700~1600米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600~2400米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2400~3000米针阔叶混交林带,3000~38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灌木林带;3800米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整个植被覆盖率达92%,常见野生植物达三千余种,其中木本植物有104科193属480余种。有国家、省级重点保护珍稀树木27种。

    九顶山的喜马拉雅运动活动强烈,形成了著名的推覆构造带和飞来峰群。飞来峰即纳布构造,它是造山运动推覆挤压作用,将原本在其它地方的岩体搬运到异地的岩体之上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山峰地貌,奇形怪状,形态万千。它是整个龙门山前山地带重要的地质构造特点。观音崖组内的揉流构造奇特而典型,酷似一壁万龙翻腾图。强烈造山运动,锤锻了九顶山独特、复杂、多变的奇峰、怪洞、深峡自然景观,游人至此无不赞叹自然那鬼斧神工般的杰作。造形各异的石林、石猴观海、猛虎下山、神龟探海、彩虹飞瀑、望夫石、八卦阵、金鸡报晓、卧佛、达摩面壁、金猴拜佛、杜圣望岳、将军岩、中山头像、鲁迅头像、石绵羊、双龟山游、仙女洞等留给人们无限暇思。

    奇峰异树,飞瀑流泉,森森溶洞,茫茫林海,珍禽异兽,漫漫山花,春季踏青观花,盛夏纳凉避暑,秋日登高赏红叶,隆冬品茶看雪景,有道是“好山如画能留客,宝鼎藏丹不计春”。一年四季、观感各异,令人入诗入画入梦……

德阳市台办供稿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8-2304963 E-mail:dystbx@126.com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