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益阳概况

民族宗教

发布时间:2015-08-27 14:34:21

  益阳民族

  益阳市是湖南省典型的杂散居少数民族地区。全市有回、土家、苗、维吾尔、满、壮、白、蒙、侗、瑶、布依、黎、朝鲜族等45个少数民族成份,共1.8万余人,其中回族约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5%以上。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桃江、资阳、南县和大通湖区。全市有1个民族乡,桃江乍埠回族乡,全乡总面积48平方公里,辖18个自然村,1个居委会、168个村民族小组,总人口18000人,其中回族人口80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4.4%。4个民族村分别为桃江县三堂街镇晚谷回民村,花桥坪回民村,资阳区蓼东回民村,南县茅草街镇回民村。全市民族乡村经济近几年来得到全面发展,民营企业发展迅速,有各类民营企业410个,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达100余家。

  回族:主要集中在1个回族乡和4个回族村。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习惯在居住地修建清真寺,围寺而居。回族文化教育比较发达,但多受伊斯兰教影响。回族有文字,即回文,语言与汉族通用。饮食以大米为主食,辅以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杂粮;肉类以牛、羊、鸡、鸭、鱼虾为主。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毕际卡”。饮食以大米为主兼食包谷、薯类等杂粮,副食有白酒、糍粑、团馓、米豆腐、没炸粑、甜酒糟等。

  苗族:自称“果雄”、“缩”或“髦”。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玉米、红薯。腌肉、腌鱼为苗家待客佳品,饮酒的嗜好十分普遍。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长期与汉族杂居,通用汉语、汉文,但在宗教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仍保留有本民族的习俗,信仰伊斯兰教。饮食与回族基本相同。

  益阳宗教

  益阳市是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市。全市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

  佛教:东晋教武帝康元年(公元373年)传入益阳,先后有禅宗派惠远、广慧禅师和印度高僧不如密陀来益传教,并建有栖霞寺、西峰寺、龙牙寺。目前,全市有佛教团体5个,寺院105处,固定处所104处,居士340500余人。盛名远播的白鹿寺为唐元和年间由名相裴休监工建造,是湖南省重点寺院。

  道教:晋司徒魏舒之女魏华存从南岳到益阳结庐修道,诵经宏道,标志着道教正式传入我市。目前,全市有道教团体2个,宫观17处,固定处所3处,信徒约78000人。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于明朝初期进入益阳,回维将士奉命南征,并有随军阿訇,后在桃江、益阳等地置田屯垦,使伊斯兰教得以传布。目前,全市有伊斯兰教团体2个,清真寺3处,信徒约9000人。

  天主教:清光绪初年(公元1875-1879年)天主教常德教区派西班牙神甫到沅江市传教,并在台公塘永丰村设讲道所,其后又在琼湖古城修建教堂。至1949年,全市共有教会分堂55所,开设天主教学校8所,天主教医院和诊所8所,天主教徒2600人。建国以后,中国天主教实行独立自主的办教方针。1952年,益阳外籍神职人员陆续撤离回国,原有教徒大多数皆参加了“三自”爱国活动。目前,全市有天主教团体5个,神职人员2人,登记开放的教堂与祈祷所34处,受洗教徒25600多人。

  基督教: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传入益阳,前后有美国、瑞典、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挪威、芬兰等20多个国家的20多个差会在益阳活动。目前,全市有基督教团体12个,基督教堂138处,固定处所92处,信徒约212500人。

主办单位:益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