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益阳概况

区县概况

发布时间:2015-08-27 14:30:28

    资阳区概况 

  资阳区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以北,东临长株潭城市群,西接常德汉寿县,总面积571.8平方公里,人口42.3万,辖5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工业园(长春经开区)。资阳是湘中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被台湾媒体评价为“最具台商投资价值的城市之一”。目前,全区已形成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农产品(食品)加工为主导的四大产业集群,涌现了宇晶机器、瀚鑫机械、奥士康线路板、龙建达电阻、瑞亚纺织、华一纺织、海大集团、唐人神集团、森华林业、口味王槟榔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或上市公司

  气候

  资阳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为17.8℃,全年无霜期236-276天,年平均降雨量1288mm,日照为1414小时左右。

  资源

  自然资源:资阳素有“银城”和“鱼米之乡”的美誉,物产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麻、猪、鱼、茶叶、湘莲生产基地。红薯、凉薯、马铃薯等三薯种植规模较大,有色金属锑、铅、银、铜等储量位居湖南前列,已探明优质白泥矿储量570万吨,可为陶瓷行业提供原料保障。

  人文资源:“秦时明月、三国遗风、明清古巷、圣贤学脉”涵盖了资阳历史的沧桑巨变、文人政客的经世风采。从唐代宰相裴休到清代名士陶澍、胡林翼,以及近代的“三周一叶”(周扬、周立波、周谷城、叶紫)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资阳。

  基础设施

  交通:319国道、204和308省道、长张高速穿境而过;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在城区交汇,连通国内各大主要铁路干线;资阳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70公里里程,1小时车程;资阳以洞庭湖为枢纽,连接湘、资、沅、澧四水,可以从资江经洞庭入长江达上海。

  电力:全区电网布局合理,城乡电力供应充足。益阳资江流域已建成水力发电站4座,装机容量达180万千瓦的益阳电厂,湖南柘溪水电站、马迹塘水电站并入华中电网后可同时向我区供电。正在建设中的益阳核电站也即将为我区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供水:资阳自来水日从水能力32万吨,能确保我区生产、生活用水。由于区内水能蕴藏量大,现时开发性强,可支撑大型耗水工业入驻我区。

  供气:天然气中心城区已入户,年供气量可达2500万立方米。

  通讯:区内具有完善的现代通信系统,中心城区信通发达,6个乡镇已全面接通宽带网,城域网和广域网覆盖全区。

    沅江市概况 

  沅江是流经益阳地区的一条著名河流,这条河在古时就非常有名,以“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沅江即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文件证明,距今5000年左右,在赤山、漉湖等地,就已开成村落。进入青铜器时代后,在今莲子塘一带,聚居村落已趋密集。

  东周以前,沅江属《书•禹贡》所载九州中的荆州管辖。春秋战国时期,沅江成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战国时期为楚国黔中郡属地。秦属长沙郡。西汉属益阳县,南朝梁武帝(公元522年)置药山县为沅江市境置县之初。隋改为安乐县,因沅江在县境注入洞庭湖而改名沅江县、宋改名为乔江县。宋乾德元年(963年),复名沅江县。

  民国29年起(1940年),沅江县属于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湖南各地相继解放,国民党政府在湖南的统治宣告结束,各行政督察区的建置随之瓦解。是年8月,成立新的湖南临时政府(1950年4月正式成立省人民政府)后,全省设1个省辖市、10个专区。专区设专员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关。沅江县属于益阳专区。

  1952年11月,益阳专区建置撤销,沅江县划归常德专区,历时1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势力显著增强。

  1988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沅江县,成立沅江市,直属湖南省政府由益阳地区代管。

  1994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7月1日,“益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益阳市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益阳市委员会”正式挂牌。从此标志着地级益阳市的成立。全市辖3县(南县、桃江、安化)、1市(沅江市)、2区(赫山、资阳)、5大国营农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和大通湖渔场。

  2000年12月18日,茶盘洲国营农场撤消,改茶盘洲镇划归沅江市管辖。

  2004年,沅江市辖5个街道办事处(庆云山街道办事处、山巷口街道办事处、凌云塔街道办事处、团山街道办事处、马公铺街道办事处)、11镇(三眼塘镇、新湾镇、南嘴镇、草尾镇、阳罗洲镇、四季红镇、黄茅洲镇、南大膳镇、共华镇、泗湖山镇、茶盘洲镇)、10乡(万子湖乡、竹莲乡、大同乡、熙和乡、七子浃乡、志成乡、北大乡、双丰乡、新华乡、白沙乡)、1个农场(净下洲农场)、4个芦苇场(漉湖芦苇场、东南湖芦苇场、万子湖芦苇场、鲁马湖芦苇场),总人口74.46万人。

  2005年,沅江市原辖的27个乡、镇、场、街道办事处调整为14个:双丰乡、北大乡、南大膳镇合并设立南大膳镇(镇人民政府驻南大膳);志成乡、黄茅洲镇合并设立黄茅洲镇(镇人民政府驻塞波嘴);熙和乡、大同乡与草尾镇合并设立草尾镇(镇人民政府驻再附垸);七子浃乡与阳罗洲镇合并设立阳罗洲镇(镇人民政府驻阳罗洲);将净下洲农场并入泗湖山镇;白沙乡、新华乡、共华镇合并设立共华镇(镇人民政府驻黄土包);竹莲乡、三眼塘镇合并设立三眼塘镇(镇人民政府驻洋海村);山巷口、马公铺和团山3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琼湖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腰塘基);庆云山和凌云塔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庆云山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衙门口)。茶盘洲镇、新湾镇、南嘴镇、四季红镇、万子湖乡行政区域维持现状不变。撤并万子湖芦苇场、鲁马湖芦苇场、东南湖芦苇场,设立南洞庭芦苇场。场部驻原东南湖芦苇场驻地;漉湖芦苇场维持现状不变。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沅江市共辖11个镇、1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

  益阳高新区概况 

  益阳高新区位于益阳市中部和西部,地处“泛珠三角”和“长三角”的辐射交汇点,是长益常经济走廊和环洞庭湖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6月,益阳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益阳高新区相继被认定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益阳信息产业园”、“国家火炬计划益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基地”、“湖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发及产业开发基地”、“湖南最具投资价值园区”、“湖南省汽车零部件产业特色园区”、“湖南省服务外包示范区”等称号。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市园区大会战和交通大会战的总体要求,益阳高新区坚持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核心,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区经济呈现速度加快、结构转优、质量提升的发展态势。 

  建区以来,益阳高新区一贯致力于为投资者营造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环境,经过多年努力,高新区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已成为2006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城市”、“2006年浙商(外省)投资城市”、“未来五至十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城市”。 

  ——生态环境。

  益阳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大气环境中各项指标均达《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二级,优良率达99.2%,处于全省先进行列。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高新区内有4A级奥林匹克公园体育中心、150公顷18洞的国际高尔夫球场、250公顷的佳宁娜市民广场以及被喻为全国“山乡巨变第一村,乡村体验第一游”的周立波故居等设施,是一座典型的氧吧级宜居城市。 

  ——基础设施完善。

  供电:益阳素有“电窝子”之称,市内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内陆省份的首座核力发电厂,目前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 

  供水: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32万吨。 

  供气:年供气量可达2600万立方米。 

  供热:最大连续蒸发量为65t/h,热量为180.6GJ/h。 

  通讯:拥有电话交换机容量75万门,移动通讯网络容量170万门,已实现宽带网络全覆盖。 

  物流:辖区内拥有银城、维克、福中福等专业市场,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快捷的物流、仓储服务。同时,总投资20亿元,占地81公顷的益阳现代综合物流园正在加速建设之中。 

  污水处理:已建成日污水处理能力10万 m3的污水处理厂。 

  ——管理高效、规范。

  高新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高新区的事情在高新区办结、高新区的问题在高新区解决”。高新区本着“亲商、富商、安商”的工作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并完善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项目联系推进制度。全程代理服务中心无偿可为投资者全程代办项目报批、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有关手续。 

  ——人力资源丰富。

  益阳现有人口481万人,中心城区人口55万人,乡村人口292万人,有就业劳动能力人口268万人,外出务工人员约65万人。益阳现有高等院校4所,中职学校44所,在校学生4.83万元;专业齐全的职业教育基地,年培训量5万人以上,每年可为企业输送一大批技能型人才。

  桃江县概况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因境内桃花江得名。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88万,素有“美人窝”、“屈原第二故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建材之乡”、“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

  桃江人杰地灵。女娲补天传说、屈原天问遗址、“国保”春秋古越墓群、浮邱山千年银杏群,见证了人文历史的久远; “马迹塘故事”、“胡呐喊”、“地花鼓”、“五道茶”,诠释了民俗文化的厚重。三国老将黄忠、明末忠臣郭都贤、清朝名儒肖大猷等历代名流彪炳史册;夏曦、夏思痛、张子清、张昆弟等革命先驱功勋卓著;文坛才子莫应丰,国画大师高希舜、胡念祖,两院院士丁夏畦、夏家辉、文伏波,7位将军、7位高校校长、800多名专家教授、290多名飞行员、遍布全国的桃花江美女,尽显英才辈出的人文底蕴。

  桃江景色宜人。资江贯穿县境102公里,汇聚7条支流,水资源总量达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3%,野生动植物达1584种,负氧离子每立方米高达200多万个,有桃花江竹海、罗溪瀑布、桃花湖、浮邱山、凤凰山、羞女峰等风景名胜20多处,年平均气温16.8℃,境内有桃花江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桃江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25种,探明储量15种,其中陶粒板岩、花岗石、石灰石、锑、金、锰、钼、钨等在全国占重要位置。拥有楠竹103万亩,居全国第三、湖南第一,“桃江竹凉席”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鱼米之乡”的美称,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油茶林示范基地建设县,修山面、桃花江擂茶、竹笋宴、桃江沙鳖、鲊埠牛肉、武潭鱼、马迹塘和菜等桃花江特色美食香飘四海、驰名天下。

  桃江交通便捷。距省会长沙仅1小时车程,县城千吨级码头经资江入洞庭通江达海,洛湛、石长两条铁路穿境而过;3条国道(G234、G536、G207)、4条高速(二广、益马、益娄衡、益阳南线)、9条省道(S217、S229、S230、S231、S233、S238、S241、S317、S324)横贯东西、辐射八方,形成优势凸现的交通大格局。

  桃江充满商机。处于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成渝经济圈三大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同时辐射的中心点;是“长三角”、“珠三角”发达地区向中西部产业转移的战略走廊;是湖南千亿竹产业核心基地;已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有桃江经济开发区和灰山港工业集中区两大省级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储备有40余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和2000余亩工业熟地;有3座大型水电站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桃花江核电站,是全国绿色能源县;有40多万劳动力资源和16万多熟练工人……近年来,桃江把握机遇,坚持“围绕‘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这一主题、实施‘扩大投资拉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三大战略、推进‘交通建设、园区建设、产业建设、城镇建设和改善民生’五项重点工作”的“135”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亲商爱商富商的人文环境和政务环境,引进了中核集团、中国建材、中国五矿、新兴铸管、华菱钢铁等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能源、装备制造、竹木、建材、矿冶、食品六大支柱产业,桃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一个创业政策宽松、商务成本低廉、投资环境优越的新桃江,正阔步迈向美好的明天!

  南县概况 

  南县地处湘鄂两省边陲,洞庭湖区腹地,介于东经112°10′53″—112°49′06″,北纬29°03′03″—29°31′37″之间,东西跨62.78公里,南北跨52.73公里,版土面积1075平方公里。

  南县北与湖北省石首、公安、松滋相连,西接常德市的安乡、汉寿两县,东临岳阳市的华容县,南与益阳市的沅江市隔河相望,东南与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南湾湖、千山红等几大农(渔)场连成一片,为湖南省36个边境县之一。

  县城南洲镇东距沿长江开放城市岳阳100公里,南离省会长沙200公里,北到长江黄金水道30公里。

  南县地处长江中下游,系洞庭湖新淤之地。地势自西向东南微倾,平均海拔28.8米,高差不足10米,除明山、寄山两处山岗外,一马平川,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形。

  境内土地肥沃,5条自然江河流贯其中,域内河渠纵横,湖塘密布,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洞庭明珠”之誉。

  南县建制较迟,于清光绪21年(1895年,至今108年)设县建制,是个年轻的县。南县是一块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据考证,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夏先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后因地壳构造运动,这里沦陷为泽国。唐宋时期,县境尚在浩渺洞庭之中,仅有寄山、明山、宋田山和太阳山浮峙水面。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湖北省石首县藕池江堤溃决,因频年失修,至咸丰十年,长江洪水泛滥,夹大量泥沙从原溃口倾泻南奔,直灌洞庭。清同治末年(1874年前后),洞庭湖北部淤积若干洲渚,其中乌嘴和北洲南岸新淤一个狭长的湖洲,因地处北洲之南,当地群众称之为“南洲”。尔后洲渚淤积连片,形成百里沃野,泛称“南洲”。随着南洲的形成,各地居民纷迁麋集,围堤开荒,世代相息。是时分属华容、岳阳、汉寿、沅江、安乡、常德六县管辖。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湖南巡抚吴大澄奏本清廷获准,划割六县交界之地,在境内乌嘴设置“南洲直隶厅抚民府”,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迁置九都。民国二年(1913年)十月,湖南都督府下令撤销南洲厅,改称南洲县,次年六月八日又根据内务部复电转令,将南洲县更名为南县。

  南县尽管年轻,但历史却悠久。全县范围内共调查发现文化遗址40处(其中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处)、古墓葬群13处、古建筑2处、古石刻文物点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5处,其中有61处被载入《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1999年对南洲镇大郎城村涂家台遗址科学考古,发掘了一批新石器时代早期墓葬,实属罕见,由此可将县境内人类活动的历史追溯到八千多年以前。

  南县是一个纯移民县,居民来自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10多个省、市。现有67万人口,除汉族外,尚有回族、土家族、侗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9.87%。全县有台胞1300余人,侨胞及归侨、侨眷、侨属1200余人,分布在19个国家和地区。

  南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半个多世纪以来,南县这块土地留下了众多革命者的光辉业绩。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早年曾来南县进行社会考察,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传播火种,建立人民政权,领导洞庭湖区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段德昌烈士就诞生在这片热土上。自1925年至1949年7月,县内先后20余次建立中共南县地方组织,并多次成为南(县)、华(容)、安(化)等县革命斗争中心,一度成为湘鄂西苏区组成部分之一。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县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达200余人,其中有中国工农红军早期杰出将领段德昌,中共洞庭湖特区委员会书记孟庆友和游击队大队长孙荣华,中共南华工作委员会书记李服波,共青团南华安特委组织部长、少年革命英雄周寿 羽 等。1988年,南县被国务院批准为“革命老区县”。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涌现了各级劳模300多人。荣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黄伯云、俄罗斯国际科学院院士的刘伯操、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刘镇武、邓汉民、中共高级干部吴向东、商界名人李阳等,是当代南县人的卓越代表。

  新中国建国之初,南县划归常德地区,1962年12月,改属益阳地区,1994年7月后属益阳市(地改市后)。

  2005年,南县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本县行政区划设置进行了调整。目前,南县辖9个建制镇、3个乡、391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县治设南洲镇。9个建制镇分别为南洲镇、茅草街镇、三仙湖镇、武圣宫镇、明山头镇、厂窖镇、华阁镇、青树嘴镇、麻河口镇。3个乡分别为乌嘴乡、中鱼口乡、浪

  赫山区概况 

  赫山区,原名益阳县,1994年改县为区,位于湘中偏北,地理坐标为:北纬28°16′至28°53′,东经112°11′至112°43′。地处洞庭湖畔,东邻湘阴、望城,南界宁乡,西接桃江,北临资水,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位条件优越。区境西南为雪峰山余脉,最高点碧云峰海拔502米;中部地面起伏平缓,丘岗与平原相间;东北部为滨湖平原,平坦开阔,耕地连片,土壤肥沃,为全区主要农产品基地。区域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不含高新区),辖 12个乡镇4个街道及1个工业园。264个行政自然村、48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82.4万,其中农业人口56.6万。

  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旧石器时期,就有先民聚居于此;秦统一六国后在此筑城置县,成为中国郡县制开创期的县份之一;汉时古驿道形成,大夫陆贾出使南越途经境内;三国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大渡口关羽单刀赴会流传千古;唐宋时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朱熹、李纲、苏轼、裴休等名士来此览胜吟诗、收徒讲学;元代有县民万户,升格为州;明朝时江西大量农民移居至此,兰溪、泉交河、沧水铺等农村工商集市形成,兰溪镇有“小南京”之称;清太平军攻克县城,改名“得胜县”;新时期,夏曦、欧阳笛渔、欧阳泽等地下员在金家堤村建立湖南省第一个中共农村支部。赫山人才辈出,学者才俊,灿若明星。晚清中兴名臣胡林翼、抗日名将肖山令、华侨教育家张国基、历史学家周谷城、国际义人何凤山、红军师长曾士峨、空中将军唐铎、革命活动家高文华、原中顾委委员曾三、文艺评论家周扬、人民作家周立波、革命作家叶紫等蜚声海内外。

  区位优越,资源丰富。赫山是湖南省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益阳对接长沙和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桥头堡,是湘中北水陆通衢。长张高速、319国道和308省道穿境而过,石长铁路与洛湛铁路在境内交汇,银城大道成为“长株潭1小时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正在建设的长益轻轨、石长复线、绕城高速等交通动脉,将进一步完善赫山的交通网络。区境水系发达,有长度5公里以上河流40条,多数自南或西南流向北及东北,分属于资水、湘水水系。全区水资源总量333.28亿立方米,水能总蕴藏量15346千瓦,可开发量5722千瓦。全区可利用水面93880亩,水产品年产量达16000余吨。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9%。植物资源种类丰富,共有1530种,其中木本植物858种,竹类植物44种,藤本植物82种,草本植物546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29种)。全区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栎类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次生混交林,以马尾松、杉木为主的针叶林,以毛竹、水竹、黄杆竹、桂竹、苦竹为主的竹林,以水杉、枫杨为主的防护林,以油茶、果园为主的经济林,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被等十个类型。当中属竹林资源最丰富,总面积19万亩,立竹蓄积2580万根,资源蓄积量位居全省第五。区内主要矿产有十余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有锰、砂金、钒、石煤、石灰岩等。赤铁矿地质远景储量922万吨,褐铁矿150万吨,锰矿13万吨,烟煤416.7万吨,柴煤235.8万吨,石煤远景储量9亿吨,铜800万吨,石灰岩2.5亿吨,金分布于谢林港、龙光桥、石笋、沧水铺、新市渡、樊家庙等地。赫山素有“鱼米之乡”、“竹乡”之称,松花皮蛋、西湖咸蛋、水竹凉席、小郁竹器等曾为朝廷贡品,闻名遐迩。年粮食播种面积100多万亩,年出栏生猪100万多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鱼、猪、茶、竹生产基地,是全国产粮大县,先后三次被评为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连续四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010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之殊荣。

  经济强劲,社会和谐。赫山已形成了电子、医药、机械、建材、大米、包装、食品、纺织、竹器、商贸等10大支柱产业。构建以龙岭工业园为核心,以沧水铺、衡龙桥、泉交河塑编包装工业小区,龙光桥、新市渡机械制造和兰溪粮食产业园为支撑的“一园带多区”工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以艾华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产业,以汉森制药为龙头的医药产业,以粒粒晶米业为龙头的食品产业,以华翔变压器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产业,以裕敬鞋业为龙头的制鞋产业,以成美塑业为龙头的包装产业,以龙源纺织为龙头的纺织产业。沧水铺镇和衡龙桥镇成为全国闻名的“包装袋之乡”、中南地区最大的包装袋集散地;兰溪米市是全国十大米市之一,年加工销售大米100万吨以上;电子产品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畅销美、日、韩、德以及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铝电容器之乡”。 商贸业以商业步行街为龙头,益阳茶业市场、十洲路汽车贸易市场、中奇家居市场、银城市场等专业市场相得益彰。2005年被评为全国八个“未来五至十年最具台商投资价值的城市”之一;2006年,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潜力城市”;2008年,被商务部确定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009年成为全省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第一区、全省首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区。2012年,全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04.5亿元,增长12.8%;实现财政总收入12.76亿元,增长26.1%;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6亿元,增长3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亿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4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80元,分别增长15.8%、18%。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前列。

  大通湖区概况 

  大通湖区位于湘中偏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5′28″至112°42′02″,北纬29°01′19″至29°19′16″,跨37、38两带,东邻漉湖,南与沅江市相连,西北与南县、华容县比邻。地形为典型的洞庭湖冲积平原,区内的湖泊、水面、沟渠纵横交错。土壤成土母质系河湖沉积物,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海拨高程24~32米之间。区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年均降水1240.8毫米;年均日照1643.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05.1卡/平方厘米。全区常住人口源自全国23个省(市)、108个县(市),分11个不同民族,264个姓氏。

  2000年8月,沐浴农场体制改革的春风,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2000]4号)文件精神和益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农场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四个国营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及大通湖渔场的基础上,撤场建镇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通湖区应运而生。全区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河坝镇、北洲子镇、金盆镇、千山红镇四个镇和沙堡洲办事处、南湾湖办事处两个办事处,总人口13.6万。新大通湖区濒临东洞庭湖,处于益阳、岳阳、常德三市的中心地带,陆路由省道202线四通八达,水运经洞庭通江达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商品粮、鱼、棉、糖、麻和速生杨生产基地。12.4万亩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素有“三湘第一湖”之美誉。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大通湖区委、区政府坚持并不断完善“开放兴区、产业立区”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区、规模强企、科技强业”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大户,发展壮大了造纸、纺织、板材和食品加工四大基础产业。以金北顺为龙头的造纸业,已具备年产纸10万吨的生产规模;以普华、金胜、金源、德星、纵横为龙头的纺织业,年纺纱规模已达15万锭;湖南口口香米业已具备10万吨大米加工和1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天健木业已具备年产1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的能力;永兴糖业已具备年产糖2万吨的生产能力;以君泰鱼品、益和食品、天威葡萄酒、佳旺冬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金北顺5.1万吨扩规及环保达标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正着手10.2万吨扩规项目,天健木业30万立方加工能力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口口香米业30万吨大米深加工项目已动工建设,天恩棉业3万吨色拉油加工项目将投入生产,大通湖渔场综合开发项目已进入开发阶段。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建区以来,大通湖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用于交通、电力、水利、城镇、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畅通,贯穿全境的S202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区镇村三级公路已全部硬化油化;电力供应充足,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5座;水利设施逐步完善,12.4公里一线防洪大堤建设全面达标,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通讯、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更加齐全。

  城镇建设方兴未艾 按照建设滨湖生态明珠小城的定位,着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建区以来,中心城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构建了“三纵二横”的城镇骨架,建成区面积由建区前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5平方公里,人口由建区前的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多人,城镇化水平由建区前的29%上升到现在的42%。中心城区相继建成了大通湖大道、五一路、枫杨路、友谊路等主通道,商住楼开发如火如荼,党政办公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生态公园和沿江风光带交相辉映,成为中心城区靓丽的生态风景线,配套设施逐步齐全,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一个交通便利、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滨湖特色凸显的现代明珠小城已经初具雏形。

  区域经济环境更加优化 全面创新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政府营造环境,环境促进发展” 的新格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赋予基层和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加大收费改革的力度,重点整治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简化收费手续。加大政府服务的力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大力推广“一站式、一个窗口”的服务方式。

  经过不懈努力,大通湖区已逐渐成为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区域之一。今日的大通湖,社会和谐,人心思进,生机勃勃,商机无限。不久的将来,一个开放的大通湖、生态的大通湖、富裕的大通湖、文明的大通湖、和谐的大通湖,将矗立在洞庭湖畔。

  安化县概况 

  安化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第三个面积最大的县。辖5个乡、18个镇,总人口100万。居民主要系汉族,有少数民族近1000人。 

  安化古称“梅山”,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置县。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绕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就是生于斯,长于斯。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陈琳、田卿等羽毛球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安化被誉为“世界羽毛球冠军的摇篮”。

主办单位:益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