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距省会长沙280公里。东界资兴市,南邻苏仙区,西接桂阳县,北连安仁县和衡阳市的耒阳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全县总面积1979.4平方公里,辖8镇,17乡,343个村,21个居委会,160000户,636600人。
永兴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为楚地。秦为长沙郡郴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立便县。新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便县为便屏县。晋时(公元265年)省便县,划属桂阳国。陈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复立便县。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便县并入郴县。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安陵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高亭县,以县治东面的高亭山(今马田镇寨下村的寨岭)而得名。后梁、后唐失考。后晋、后汉、后周沿名高亭。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更名永兴,沿用至今,县治由高亭迁移便江北岸。永兴,因当冲要,为激励人民驻守此处,开拓这块地方使之永远兴旺发达而命名。
城关镇
城关镇位于县境内的便江两畔,为永兴县人民政府驻地。东面、北面与城郊乡毗连,南面同碧塘乡接壤,西面同塘门口镇、湘阴渡镇相邻。镇政府驻永兴大道,辖东正街、县正街、西正街、胜利街、大桥路、白头狮6个居委会,城郊、康绪、铜角、石屏、白市、水南、便江7个村。
城关镇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就在此地设便县县治。解放初期成立便江镇;1953年更名城关镇;1958年于城郊乡合作,成立东风公社;1959年更名水南公社,后与湘永煤矿合并成立城湘公社;1963年更名为城关公社;1980年划出城郊公社,恢复城关镇。全镇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耕地172.2公顷,14660户,44037人。
湘阴渡镇
湘阴渡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1公里。东接碧塘乡、城关镇,南界苏仙区栖凤渡镇,西连油市镇、复合乡,北邻塘门口镇。镇政府驻湘阴渡镇,辖湘阴渡1个居委会,油塘、湘阴、麦加、山冲、松柏、堡口、胜利、荷叶、桥头、夹口、南塘、滩洞、滩头13个村。
湘阴渡圩:清代以前在此设“湘阴渡”,为县设官渡之一。后在此设有圩场,得名“湘阴渡圩”,旧时圩设在过境内西河的西岸。镇政府以驻地“湘阴渡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分属龙山乡和滩磊乡;1956年设湘阴渡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更名为湘阴渡镇至今。全镇总面积约65平方公里,耕地1251公顷,6458户,26961人。
马田镇
马田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2公里。东接复合乡,南连高亭乡,西邻悦来、油麻两乡,北界衡阳市的耒阳市公平镇。镇政府驻马田圩,辖老马田、荷叶塘、和平路、胡碑下4个居委会,马田、井岗、蔬菜、高仓、上桥、明星、江家、忠和、寨下、石坳、和平、罗家、罗尾、红星、塘前、水源、杜家、邝家、邱家、丹坪、枣子21个村。
马田圩:“马田”的由来传说有二:其一,原此地住名叫张七、张八两大财主,家财万贯,常走马巡田;其二,清朝初,曾在此田地驻兵囤马,故名。此地早建有圩场,唐朝初叫“鸦鹊铺”,后叫“泰利圩”,清朝改为“马田圩”,沿用至今。镇政府以驻地“马田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太平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为马田矿区公社;1980年分出马田镇和马田乡;1988年马田镇和马田乡合并为马田镇至今。全镇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耕地1285.2公顷,11729户,44543人。
塘门口镇
塘门口镇县境西北面,距县城11公里。东连香梅乡、黄泥乡、城郊乡和城关镇,南邻湘阴渡镇,西接复合乡和衡阳市的耒阳市黄市镇,北靠耒阳市大义乡。镇政府驻塘门口圩,辖塘门口1个村委会,大寺、新湾、牛丫、洞洪、丰农、西河、年丰、马仰坪、塘市、沙桥、糠泉、毛塘、塘田、关王、寿祝、三驻、文洞、大塘18个村。
塘门口圩:塘门口,一自然村,位于便江入耒水的渡口处,刚建村时,屋前有塘,故名。此地建有圩市,商贸繁荣,“塘门口圩”因此得名。镇政府以驻地“塘门口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三王乡;1958年设塘市公社;1982年更名为塘门口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改镇至今。全镇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耕地931公顷,5222户,20645人。
金龟镇
金龟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8.5公里。东抵太和乡,西连香梅乡,北邻樟树乡。镇政府驻曹家边,辖金龟1个居委会,安福、泉塘、六甲、牛头、茅屋、曹家边、元庄、金龟、清水、山下、竹叶、三联、唐公、轮泉14个村。
金龟:一自然村,村右侧有小山头似龟,雅称“金龟”。镇政府以境内“金龟”为名。1950年更名为东风公社;1980年恢复金龟公社;1984年改为金龟乡;1986年置金龟镇至今。全镇总面积约52.6平方公里,耕地717公顷,5229户,19161人。
柏林镇
柏林镇位于县境东北面,距县城28.9公里。东接洞口乡、龙形市乡,南连太和乡,西邻樟树乡,北界安仁县龙海镇。镇政府驻柏林圩,辖柏林1个居委会,柏林、荷塘、马桥、长乐、口泉、枫坪、金盆、九团、龙王市、石门、高屋、高山、高岭、二甲、杜泥、四联、杨武、虹桥、龙潭、桃林20个村。
柏林圩:传说过去天旱,在修建福建的水塘时,发现塘里尽是白色泥巴,故名“白泥塘”,今雅化为“柏林”。后在此建圩场,商贸繁荣,“柏林圩”名由此得。镇政府以驻地“柏林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柏和乡;1958年属红专公社;1961年为柏林公社;1984年改乡;1986年改镇至今。全镇总面积约117平方公里,耕地1798公顷,8869户,34000人。
鲤鱼塘镇
鲤鱼塘镇位于永兴县东部,距县城34公里。东抵千冲乡,南与资兴市七里镇接壤,西与黄泥乡、太和乡毗邻,北连龙形市乡。镇政府驻鲤鱼塘圩,辖鲤鱼塘1个居委会,樟田、洪波、申明亭、蕉坪岭、东山、东岭、松垣坊、花坪、联盟、石溪、中心、陈塘、火里把、光明、垅塘、圳水、株山、谭家、矮塘19个村。
鲤鱼塘圩:“鲤鱼塘”(别名“十八都”,旧都甲制,此地为十八都,故名)传说有二:其一,此地南边有侠神庙(纪念侠义之人,塑一男一女),庙前有塘状如鲤鱼;其二,此地南隅有一小塘,塘里鲤鱼多且肥,故名。后在此建圩场,取名“鲤鱼塘圩”。镇政府以驻地“鲤鱼塘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唐明乡;1958年设立鲤鱼塘公社;1966年更名红旗公社;1980年恢复鲤鱼塘公社;1984年设乡;1986年改镇至今.全镇总面积约103.8平方公里,耕地2014公顷,6625户,25000人。
油市镇
油市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19公里。东抵湘阴渡镇,南界洋塘乡、苏仙区廖王坪乡,西连高亭乡,北邻复合乡。镇政府驻油榨圩南1里,辖油市1个居委会,儒林、大杨、油市、坪洞、车田、冷水、新塔、高冲、禾港、石塘、田心、燕尾12个村。
油榨圩:别名“油市”,很早以前,圩址是山。山脚下小江侧建有油榨房。初期在油榨房旁、树底下开圩,故名。镇政府以驻地“油炸圩”的别名“油市” 为名。1950年属山峰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更名为油市公社;1984年改为油市乡;1998年设立油市镇至今。全镇总面积约42平方公里,耕地891.2公顷,7334户,26342人。
城郊乡
城郊乡位于县城郊区,便江右侧江畔。东界资兴市蓼江镇,南接碧塘乡、城关镇,西连塘门口镇,北邻黄泥乡。乡政府驻邝家塘垄口上,辖五成、观前、城郊、破塘、灵坎、黄竹6个村。
因乡境在县城郊区,故名。1958年属城关公社;1980年从城关公社分出,设立城郊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耕地344.9公顷,1487户,6237人。
碧塘乡
碧塘乡位于县境南面,距县城4公里。东界资兴市蓼江镇,南接苏仙区太平乡,西邻湘阴渡镇,北连城关镇和城郊乡。乡政府驻周家村三口铺,辖周家、茶园、塘下、同心、注江、碧塘、同意、牌楼、乌泥、塘门、铁炉、锦里、湘洲13 个村。
碧塘:传说有二:一说古时一秀才到此游学,在村前水塘里洗笔,塘水变成碧绿色;一说村前有塘,水深碧绿,故名。乡政府以驻地“碧塘”为名。1949年属乌市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更名为碧塘公社;1984年改向至今。全乡总面积101平方公里,耕地1602.7公顷,5345户,22260人。
高亭乡
高亭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2公里。东界复合乡,南连油市镇、洋塘乡,西接油麻乡,北临马田镇。乡政府驻地高亭司,辖高亭、高塘、泥鳅塘、大城、大元、窝黄、金坪、板梁、永华、东冲、联合、十联、黄泥、承上14 个村。
高亭司:其东北6公里有高亭山。早在唐(公元742年)就成为高亭县治,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又为高亭巡检司署,简称“高亭司”,由此沿用至今。乡政府以驻地“高亭司”去“司”字为名。1949年属高亭乡;1950年属山峰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高亭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为46平方公里,耕地1342公顷,7936户,31812人。
洋塘乡
洋塘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40公里。东接苏仙区岗脚乡,南邻桂阳县东成乡,西抵油麻乡、桂阳县洋市镇,北连高亭乡、油市镇。乡政府驻长洲、大泉、陈家、文明、江古、同心、凫塘、西龙、景星、羊乌、沙窝、红花、八公分15个村。
洋塘冲:为长洲村内一自然村,地处垄冲,村民史祖系由桂阳县洋市圩迁来,村前有塘,故名。乡政府以驻地“洋塘冲”去“冲”字为名。1950年属文良乡,后属高亭公社;1960年分开设社,置文明公社;1982年改名为洋塘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57平方公里,耕地924.1公顷,5281户,19021人。
油麻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31公里。东抵高亭乡、马田镇,南连桂阳县洋市镇,西接三塘乡,北邻悦来乡。乡政府驻油麻圩,辖油麻、柏树、土桥、易家、平乐、高城、公平、五陵8 个村。
“油麻圩”因过去以桐油、苎麻交易为主而得名。乡政府以驻地“油麻圩”去“圩” 字为名。1950年属悦油乡;1951年属油麻圩乡;1956年为油麻乡;1958年建立公社;1984年恢复油麻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43平方公里,耕地681.1公顷,4235户,17100人。
复合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6公里。东抵塘门口镇、湘阴渡镇,南连油市镇、高亭乡,西接马田镇,北界衡阳市的耒阳市上堡乡。乡政府驻复合圩,辖兴隆1个居委会,甘棠、曹家、李家、宋家、大坡、金华、梓木、上源、巷口、下泽、下源、黄沙12 个村。
复合圩:原名“磊头圩”,原址在附近的小山头上,以此地石头多而故名。后因圩上经常发生宗派械斗而迁今址,人们为愿恢复和平交易而更圩名为“复合圩”。乡政府以驻地“复合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滩磊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后属马田公社;1960年更名为五星公社;1980年复名复合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耕地499公顷,5385户,20142人。
悦来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9公里。东抵马田镇,南连油麻乡,西接三塘乡,北界衡阳市的耒阳市大平乡。乡政府驻悦来圩,辖玉泉、爱好、南冲、马渡、鸦鹊、悦来、尹家、三黄、胡家、金竹、廖宅、平田、江华、唐家14个村。
悦来圩:圩以“悦来”二字的含义而著名,即“近者悦,远者来”。乡政府以驻地“悦来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悦来乡;1958年属五星公社,后划归油麻公社;1960年分开设置月来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52平方公里,耕地979.8公顷,6114户,24947人。
三塘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50公里。东抵悦来乡,南接油麻乡,西界桂阳县青兰乡,北邻衡阳市的耒阳市仁义乡、太平乡。乡政府驻六和圩,辖徐家、浪石、下青、大路坪、竹溪、溪尾、长湖、北岸、玉兰、上青、小尾11个村。
“三塘”为地片名,是根据境内的大塘、鲁塘、小尾塘而名。乡政府以驻地片名“三塘”为名。19590年属悦油乡;1958年属五星公社;1961年为三塘公社,后划归油麻公社;1981年分开设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耕地770.1公顷,5182户,20937人。
黄泥乡
位于县境东北面,距县城9公里。东抵鲤鱼塘镇,南接城郊乡,西邻塘门口镇,北界香梅乡、金龟镇、太和乡。乡政府驻黄泥坳圩,辖晓源、杨家、黄沙、大村、沙坑、羊冲、石虎、泉田、姜冲、豪山、庄山、埠头、木梓塘、、汶村、板冲、长洞、耒头、六合、东泽、元木、大江边、涌水22个村。
黄泥坳圩:“黄泥坳”为黄泥土质的小山坳,圩建在其附近,故名。乡政府以驻地“黄泥坳圩”去“坳圩”二字为名。1950年属仁勇乡;1951年属竹叶塘区;1958年改为上游公社(一度称东方红公社);1980年更名为黄泥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126平方公里,耕地1496公顷,7184户,30687人。
香梅乡
香梅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8公里。东与金龟镇接界,南连黄泥乡、塘门口镇,西靠衡阳市的耒阳市大义乡,北邻耒阳市上架乡。乡政府驻塘屋西1 里,辖高桥、白果、张家洲、塘屋、大背、东冲、坦泉、水湄、小田、竹司、伯头、八垒、香梅、烟塘14个村。
香梅圩:小圩场,从前圩场中间有一棵大杨梅树,雅称“香梅”,圩以此而名。乡政府以境内“香梅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金安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1961年分社设香梅公社;1966年并入金龟公社;1980年恢复香梅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耕地631.4公顷,4783户,16779人。
太和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东抵龙形市乡、鲤鱼塘镇,南接黄泥乡,西与金龟镇接壤,北与樟树乡、柏林镇毗邻。乡政府驻太和圩附近的下曹家,辖仁桂、漾下、盐塘、戏台、七郎、太和、寺边、小江、鲢鱼、桐木、双合、仁忠、顶上、五合、乌萝15 个村。
太和圩:原叫“和尚坪”,传说:寺边湾原寺庙有数十名和尚,死后都在于该坪内,逐得名“和尚坪”。1921年,开成了圩场,愿圩场太平和气交易,故取名“太和圩”。乡政府以境内“太和圩”去“圩” 字为名。1950年属柏和乡;1958年属柏林公社;1966年与双合公社合并为双丰公社;1981年分开建社,置太和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98.7平方公里,耕地1422.2公顷,5399户,19768人。
樟树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0公里。东邻柏林镇,南接太和乡、金龟镇,西界衡阳市的耒阳市三都乡、枫泉乡,北连安仁县龙海镇。乡政府驻樟树下,辖樟树1 个居委会,坦泉、曹子芳、洋佳、天鹅塘、便冲、湖塘、仙水、上应、天堂、樟树、石桥、大岭、界江、腾头、树头、厅头、小浦17个村。
樟树下:自然村,因村后山坡原有多株古大樟树,故名。乡政府以驻地“樟树下”去“下”字为名。1950年分属金安乡和洞口乡;1958年属柏林公社; 1960年置樟树公社;1966年更名前进公社;1980年恢复樟树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97.5平方公里,耕地1292公顷,7500户,32778人。
洞口乡
洞口乡位于县境东北面,距县城37.1公里。南与龙形市乡接壤,西连柏林镇,北靠安仁县龙海镇,东邻安仁县新洲乡。乡政府驻洞口圩附近,辖洞口1 个居委会,洞口、同心、公平、青路、朝阳、杨树、东坪、鹿鸣、大洞、大、水、图府、陈门12 个村。
洞口圩:“洞口”因地处一长方形土丘,四面稻田环绕,整个田洞形如“口”字,圩建在“洞口”上,故名。乡政府以境内“洞口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洞义乡;1958年属柏林公社;1960年分开设社,置洞口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76平方公里,耕地711.8公顷,2505户,10323人。
千冲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34.8公里。东抵大布江乡、资兴市波水乡,南接资兴市团结瑶族乡,西连鲤鱼塘镇,北邻龙形市乡。乡政府驻油榨圩,辖长冲、板桥、青联、足泉、沅洞、千冲、高塘、彼坑8 个村。
千冲:地片名,“千冲”即千冲万垄,形容山岭重叠,垄谷纵横。乡政府以驻地片名“千冲”为名。1950年属石龙乡;1958年设立公社;1964年并入大布江公社;1981年又分开设社,因公社原驻彼坑大队,置彼坑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约67平方公里,耕地316公顷,1385户,5433人。
大布江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4.5公里。东抵资兴市皮石乡,南界资兴市波水乡,西连千冲乡,北接龙形市乡、七甲乡。乡政府驻大布江圩,辖坪上、沅洲、大布江、山田、较头、白鸡冲、深洞、虎居坑、江头、东坑、小坑、毛坪、中洞13个村。
大布江圩:大布江,曾用名“大步江”,位于永乐江上游,圩址紧傍大布江,故名。乡政府以驻地“大布江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石龙乡;1958年属红星公社;1961年为大布江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119平方公里,耕地1134.4公顷,3942户,13918人。
龙形市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54公里。东抵七甲乡,南接大布江乡、千冲乡、鲤鱼塘镇,西连太和乡、柏林镇,北界洞口乡和安仁县关王镇。乡政府驻龙形市圩,辖龙形市1个居委会,八甲、新棚、田湾、龙形市、黄土洲、三河洲、松柏、檀山、高石、周塘、石阳、大枧、刘家、邓家、营坪15个村。
龙形市圩:圩场周围山岭蜿蜒似龙,附近原有古寺“龙形寺”,故名。乡政府以驻地“龙形市圩”去“圩”字为名。1950年属石龙乡;1958年置龙形市公社;1966年更名红卫公社;1981年复名龙形市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157平方公里,耕地791.9公顷,3619户, 13942人。
七甲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61公里。东与资兴市皮石乡接壤,南与大布江乡毗邻,西连龙形市乡,北面与安仁县豪山乡交界。乡政府驻七甲村曹家湾,辖七甲1 个居委会,七甲、江口、西廊、石枧、龙头、兴洞、四甲、清塘、王家、南湾10个村。
七甲:地片名,今属七甲村。七甲名,系旧都甲制,清代属十九都七甲,故名。乡政府因驻地在七甲村境内而得名“七甲”。1950年属石龙乡;19598年属龙形市公社;1960年分开设置七甲公社;1969年更名高峰公社;1980年恢复七甲公社;1984年改乡至今。全乡总面积约125.4平方公里,耕地1100公顷,3340户,13650人。
来源: 临武县信息化办
郴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