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邑郴州 > 县市概况

汝城县

发布时间:2015-11-16 15:54:13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经113°16′~113°59′,北纬25°19′~25°52′之间。东邻江西省崇义县,南界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市,西接宜章县 ,北连资兴市、桂东县。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63公里,总面积为2400.85平方公里。县境内多丘陵和山地,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通庄园”。全县辖15个乡(其中民族乡3个),8个镇(其中少数民族聚居镇2个),309个村,共有104413户,36.1万人。

  汝城县历史悠久,早在东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就析晋宁县地始置汝城县。南朝称卢阳县,唐改称义昌县,五代后唐改称郴义县,宋改称桂阳县,民国2年(1913年)复称汝城县。1959年3月,汝城、桂东两县合并为汝桂县。1961年5月,汝桂分县,仍称汝城县。

  城关镇

  位于县境中部,是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东靠土桥镇,西南接附城乡,其余皆与城郊乡相邻。镇政府驻西正街30号。辖新井村,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内、沙田电厂6个居委会。

  民国时期为首善镇,解放初属第一区沿用首善镇,1953年改称城关镇,1958年与土桥、附城两乡合并为幸福人民公社。1959年5月分为城关镇,1960年6月划入城关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城关镇和城关人民公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1964年又并入城关公社。1981年改今名。全镇总面积5.2平方公里,耕地22.1公顷,11312户,22048人。

  小垣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37公里。东邻井坡乡,南与广东省乐昌市九峰镇、五山镇接壤,西连盈洞瑶族乡,北靠延寿瑶族乡,东北一角接三星镇。镇政府驻小垣圩,辖白云、大塘、大山、后洞、冬芒、简水、走马7个村和小垣镇居委会。

  境内白云村有古时残留的断墙,故名小垣。1950年属第三区,1952年属第七区,1956年撤区并乡时为白云村,1958年10月为超英人民公社,同年12月与战斗人民公社合并成立延寿人民公社,1961年从延寿人民公社分出, 成立冬芒人民公社,5月又与延寿人民公社合并,1981年又从延寿人民公社分出为冬芒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为冬芒乡,1985年7月撤乡建镇改为现名。全镇总面积89.1平方公里,耕地324.6公顷,3123户,10735人。

  热水镇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7公里。东与江西省崇义县乐洞、文英两乡交界,南与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及本县三江口镇相连,西邻大坪林场、益将林场及附城乡,北靠益将乡、集龙乡。镇政府驻热水圩,辖桥东、桥西2个居委会,热水、长塘、星火、恒瑞、邓家洞、大水山、鱼王、东江水、高滩、桃金洞、黄石、黄家洞12个村。

  境内汤河头温泉水高,“气如烟雾,水若沸汤”,因此得名。1950年属第六区,1956年为热水乡,1958年与集龙、益将、东岭3个乡合并成立热水人民公社(初名红星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集龙、益将、东岭3个人民公社后仍名热水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为热水乡,1991年撤乡建镇改今名。

  全镇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839.7公顷,2509户,10035人。

  三口江镇

  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7公里。东南与广东省仁化县长江镇、城口镇相邻,西与大坪林场接壤,北邻热水镇。镇政府驻东岭圩,辖兰洞、塘田、上里,中心、明星、红光、下里、沙界、大塘、仙溪、三江口11个村。

  境内三江口边境经济开发区位于九龙江、东岭江、兰天水三江汇合处,故名。1950年属第六区,1952年设第九区(东岭区),1956年为东岭乡, 1958年9月成立跃进人民公社,同年12月与热水、益将、集龙合并为热水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东岭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为东岭乡,1992年撤乡建镇改今名。全镇总面积120.5平方公里,耕地572.5公顷,2012户,7754人(其中瑶族、畲族6042人)。

  土桥镇

  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5公里。东邻永丰、益将两乡,南与附城乡接壤,西连城关镇、城郊乡,北靠暖水镇。镇政府驻土桥圩,辖土桥镇居委会和永安、周家、横迳、足田、土桥、黎明、迳口、水口、刘家岭、金山、龙潭桥、合兴、西林、黄家村、青龙、坳口、东坑、佳富、寨富、坳背、宽量、东槽、上槽等23个村。

  因土桥村村前塘里有座被泥土覆盖的石灰岩桥,故取名为土桥。1956年成立土桥乡,1958年与附城合并成立幸福公社,1961年划分为土桥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撤乡建镇改今名。全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1478.8公顷,7703户,29209人。

  三星镇

  位于县境南部, 距县城10公里。东与大坪镇交界,南邻井坡乡,西连延寿乡瑶族乡,东北靠附城乡,北与外沙乡接壤。镇政府驻泉水圩,辖梓水、梓槽、正水、旱塘、岭头、秀溪、殿华、杉树园、胜利、南水、石塘、西黄、范龙、城郭、前山、箭头冲、白泉、三星、福水、星村、仙居21个村。

  镇因在驻地兴建了上规模的综合性边贸市场,形成“三乡(附城乡、大坪镇、井坡乡)闹三星”的格局而得名。1950年属第二区,1956年称泉水乡,1958年与井坡、大坪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泉水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泉水乡,1993年撤乡建镇改今名。全镇总面积93.1平方公里,耕地1409.9公顷,7372户,27360人。

  暖水镇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13公里。东接暖水林场,南与土桥镇、城郊乡相连,西邻马桥乡,北与南洞乡、田庄乡、暖水林场、资兴市东坪乡接界。镇政府驻暖水圩,辖罗泉、泉源、双溪、白钩、曹家、北水、东村、双联、巷头、蒋埠10个村。

  境内大汤温泉水流暖和,因此得名。1956年为暖水乡,1958年属田安公社,1961年划分为暖水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撤乡建镇改今名。全镇总面积71.7平方公里,耕地603.6公顷,3160户,11664人。

  大坪镇

  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6公里。东靠大坪林场,南界三江口镇、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市,西邻井坡乡,北连附城乡、三星镇。镇政府驻大坪圩,辖溪头、隆兴、官路、下祝、上祝、欧村、五桂、大坪、联村、山口、堆上、东沤、新南、毛家、黄屋、李屋、谭屋、鲁塘、城溪、平湾20个村和大坪镇居委会。

  境内地势开阔平坦,自古便是湘、粤、、赣三省经济往来之要冲,交通运输之咽喉,人称“鸡鸣三省、两广门户”,圩镇因此而得名。1950年属第二区,1956年称大坪乡,1958年10月与井坡、泉水合并成立东风公社,同年12 月改称井坡人民公社,1959年划分为大坪人民公社,1984年更名为大坪乡,1996年撤乡建镇改今名。全镇总面积120.4平方公里,耕地2580.4公顷,7833户,30010人。

  城郊乡

  位于县城周边。东连土桥镇,西接外沙乡,南靠附城乡,北与马桥乡、暖水镇毗邻。乡政府驻劳动路,辖南门居委会,锦堂、津江、益道、横巷、东正、云善、予乐、甲亨8个村。

  乡名因辖区位于县城郊区而得。1950年属第一区,1956年属城关镇,1958年与土桥、附城两乡合并成立幸福人民公社,1961年公社划小,为城关人民公社, 1981年划分为城郊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28.67平方公里,耕地282.4公顷,3363户,12373人。

  附城乡

  位于县城中部, 距县城3.5公里。东连益将乡 ,南邻大坪镇,西接三星镇、外沙乡,北界城关镇、城郊乡、土桥镇。乡政府珠江头村担盐坳地段,辖附城乡居委会,江头、东溪、联江、长安、道南、向东、磨刀、下联、上联、上泉、东方、斗山、曾家、陈家、官桥、廖家、新堂、营内、邓家、朱家20 个村。

  乡名因辖区在县城附近而得。1950年属第一区(城关区),1956年为附城区,1958年同城关、土桥合并成立附城人民公社(初名幸福人民公社),1961年分出城关、土桥,仍名附城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1322.6公顷,6452户,22748人。

  井坡乡

  位于县境南部,与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关镇相距17公里。东邻大坪镇、南与广东省乐昌市接壤,西连小垣镇,北与三星镇交界。乡政府驻井坡圩,辖兴曹、营先、岭塘、浆湖、塘坑、白玉塘、龙虎、平塘、朱家、阳星、上袁、泉溪、明星、古塘、下青、大村16个村和井坡居委会。

  井坡圩:耒水源出乌龙白骑山、流经此处,河上建有坡坝,附近有井,故名井坡。乡以井坡圩去“圩”字而名。1950年属第二区,1956年为井坡乡,1958年与泉水、大坪乡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井坡公社,1984年改今名。全乡总面积91平方公里,耕地1820公顷,5783户,20379人。

  文明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7公里。东邻秀瑶族乡,南与盈洞瑶族乡及广东乐昌市九峰镇交界,西连宜章县里田乡、长策乡、广东乐昌市白石镇,北靠宜章县瑶岗乡镇、资兴滁口镇、黄草镇。乡政府驻文明圩,辖文市、塘下、洞头、横江、二都、竹下、宣溪、浅堆、良田、山田铺、山田垅、大地、新东、新旭、楼江、中洞、长垅、上章、韩田、秀水、五一、黄土、沙洲、快乐、长远、长城、新田、青山、向阳等29个村和文明居委会。

  据罗氏族谱记载,文明乡罗氏始祖原籍江西,任广东连州刺史,任满还乡,见此“文经武纬,山明水秀”,故定居于此,取名文明。1950 年属第三区,1956年称文明乡,1958年成立先锋人民公社,同年12月与东长、姜盈合并成立文明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岭秀、盈洞公社后仍为文明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188.8平方公里,耕地1560.3公顷,7570户,2.8万人。

  马桥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4公里。东北与暖水镇相连,西邻岭秀瑶族乡、资兴市黄草镇,北靠东江水库,南接外沙乡。乡政府驻马桥圩,辖蕉坪、霞留、大油头、上流、梓洞、杨家洞、烟竹、西腊、金宝、石泉、小唐、马桥、廊木等13个村。

  马桥圩,此地原系养马场,从马桥前往汝城须涉过场旁一条小溪,后建一座石桥,称马桥。乡名以圩名去“圩”字而得。1950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八区,1958年属团结公社,同年12月改称马桥公社,1961年分出外沙公社,1966年又并入外沙公社,1981年又分出外沙公社仍为马桥公社,1984改今名。全乡总面积139.49平方公里,耕地902.2公顷,3926户,15937人。

  外沙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3公里。东邻城郊乡,东南与附城乡相接,南与延寿瑶族乡、三星镇接壤,西连岭秀瑶族乡,北靠马桥乡。乡政府驻外沙圩,辖梅木、高村、外沙、坳头、冲头、梓里、珠目、荷塘、下洞、潘溪、长春11个村和外沙居委会。

  乡政府原驻外沙村,乡以驻地村名为名。1952年属第八区,1956年为外沙乡,1958年属团结人民公社,1961年与马桥公社分开为外沙公社,1964年并入马桥公社,1981年分为外沙公社,1984年改今名。全乡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697公顷,3523户,14077人。

  永丰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11公里。东北与濠头乡相接,东与集龙乡交界,东南与益将乡、益将林场相连,西南抵土桥镇,西同暖水镇、暖水林场接壤,西北与田庄乡毗邻。乡政府驻三角坪,辖西塘、先锋、青草、南楼、北林、银坑、涧布、横坪山、龙内、小坑、山口洞、东沙、破石界、山坑14个村。

  乡名因乡政府原驻永丰洞而得。1950年属第五区,1956年为永丰乡,1958年9月成立飞跃人民公社,同年12月与濠头乡合并为永丰人民公社。1961年划出濠头人民公社,仍名永丰人民公社,1984年改今名。全乡总面积90.0平方公里,耕地749公顷,3828户,13408人。

  濠头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29公里。东接江西省崇义县上堡乡,南与集龙乡、永丰乡相连,西邻田庄乡,北与桂东县沙田镇、东洛乡接界。乡政府驻濠头圩,辖濠头居委会,濠头、五七、丰坑、宽坑、上河、下河、扶竹洲、宝沙、黄家土、庙前、樟溪、红星、埠头、社溪、高源、排源16个村。

  境内山重水复,乡政府驻地处在一条被水冲成的壕沟尽头,乡因此得名。1956年为濠头乡,1958年属永丰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濠头人民公社,1984年改今名。全乡总面积179.4平方公里,耕地782.6公顷,3880户,13374人。

  益将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28公里。东邻热水镇、集龙乡,南与附城乡接壤,西连土桥镇,北靠永丰乡。乡政府驻益将圩,辖益将居委会,桥头、益将、山田、远光、腊岭、流溪6个村。

  境内山重水复、山清水秀,益将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每年河水泛滥季节,江水溢上两岸,洪水退后,两岸泥浆俱下,故名“溢浆”,后雅化为益将。1950年属第六区,1956年为益将乡,1958年与热水、集龙、东岭合并为热水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益将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80.7平方公里,耕地409.4公顷,1874户,6691人。

  集龙乡

  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城46公里。东邻江西省崇义县丰洲乡,南与热水镇接壤,西连益将、永丰两乡,北靠濠头乡。乡政府驻集龙圩,辖集龙居委会和集龙、联盟、联心、庚龙、圆凼、水南、谭集、刘村等8个村。

  境内群山起伏,因周围有七条形状似龙的山脊延伸与此集结,故名集龙。益将江与热水江汇合于两水口之后叫集河,属赣江上游水系。解放初期属第六区,1956年为集龙乡,1958年成立金星人民公社,同年12月与益将、东岭、热水合并为热水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集龙人民公社,1984年改今名。全乡总面积82.4平方公里,耕地265公顷,林地7373公顷,1319户,5263人。

  田庄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1公里。东邻濠头乡,南与暖水镇、永丰乡接壤,西连南洞乡及暖水林场,北靠桂东县沙田镇。乡政府驻田庄圩,辖白泥坳、新联、集裕、新复、文泉、塘丰、洪流、田庄、蔡家、上塘、乾浦11个村。

  田庄圩,此地旧时为一大户人家的田地庄园,故名。乡名以田庄圩去“圩”字而得。1950年同暖水、南洞两项合并成立红旗公社,后改田庄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田庄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728.7公顷,3644户,13518人。

  南洞乡

  位于县境北部, 距县城31公里。东北与桂东县,西与资兴市东坪乡接界,东南靠田庄乡,南邻暖水镇。乡政府驻南洞圩,辖淇南、高月、光明、山联、淇岭、吕洞、大麻、育才、育林、东边山、西边山11个村。

  南洞圩,因圩址位于淇江以南(现淇江流向已经人工调直),故名。乡名以南洞圩去“圩”字而得。1956年为南洞乡,1958年属田庄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耕地510.9公顷,2758户,10186人。

  盈洞瑶族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80公里。东邻延寿瑶族乡、小垣镇, 南与广东省接壤,西连文明乡,北靠岭秀瑶族乡。乡政府驻盈洞圩,辖永联、姜阳、联丰、坳下、盈洞、深山、狮形、新聚、兰山、新民、新华11个村。

  据传五代时,罗衣(罗隐)秀才旅游至文,见秀水江上从上游冲来一个油榨(手工榨油工具,形如钩刀鞘的松木槽),罗问何物,人笑告之“钩刀鞘”。罗惊曰:“钩刀鞘如此之大,那里的人可大啊”。为此,该地就称“大人洞”。后雅化为“大盈洞”,简称“盈洞”。乡以此得名。1950年属第三区,1956年为姜盈乡,19598年10月成立促进人民公社,同年12 月与文明、岭秀两乡合并为文明人民公社,1961年划分为盈洞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耕地450.5公顷,1877户,6628人。

  岭秀瑶族乡

  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22.5公里。东邻外沙、马桥乡,南与延寿、盈洞两瑶族乡接壤,西连文明乡,北靠资兴市黄草镇。乡政府驻岭秀圩,辖岭秀居委会,东山、宝南、大源、古桥、长洞、大兴、蒲竹、永利、三合、香岭、塘茶、联合等12个村。

  境内山重水复,水秀山青,乡政府驻地位于浙水河畔陈家岭旁,故名岭秀。1950年属第三区,1965年为东长乡,1958年成立雄为人民公社,同年12月与文明、姜阳合并为文明公社,1962年划分为岭秀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现名。全乡总面积114.2平方公里,耕地543.8公顷, 2612户,9669人。

  延寿瑶族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东邻三星镇,南与小垣镇接壤,西接盈洞、岭秀两瑶族乡,北靠外沙乡。乡政府驻延寿圩,辖九如、桑坪、松西、留富、留观、官亨、寿水、新坡、东寿、郭家、下杨、铜城、城江、山眉、中坪、温坪、坪坑17个村。

  相传此地有一瑶官犯罪,县令在延寿圩宣判其死刑延期执行。后瑶官因赎罪而免于一死。因此,瑶人“延年益寿”之意将圩场取名为延寿圩。乡以圩名。1950年属第三区,1952年属第七区,1956年称延寿乡,1958年改战斗人民公社,同年与超英人民公社合并为延寿人民公社,1961年4月分开为延寿人民公社,1981年分出冬芒人民公社,1984年复名为延寿乡,1992年改瑶族乡。全乡总面积86.5平方公里,耕地843公顷,4181户,16105人。

来源: 郴州政府

郴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