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为郴州市辖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郴州市东北部,洣水支流永乐江流域。东、北与株洲市的攸县、茶陵、炎陵三县接壤,西北与衡阳市的衡东、衡南、耒阳三县市毗邻,南面与永兴县、资兴市为邻。总面积1642平方公里,耕地3310公顷,辖城关、安平、灵官、关王、清溪、龙海6个镇,排山、龙市、军山、渡口、禾市、洋际、华王、牌楼、平背、坪上、承坪、竹山、新洲、豪山、羊脑15个乡,村级组织有8个居委会,217个村委会。总人口39.3万,以汉族为主,有苗、瑶、满、蒙等8个少数民族。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古称永安铺之香草坪),距长沙230公里,郴州120公里。三国时属吴之衡山、衡阳二县,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置安仁镇,后唐改置安仁场,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升场为县,元时属衡州路,明、清属衡州府。1914年—1922年属衡阳道。1937年—1949年属第五、二行政督察区。1949年划属衡阳专区。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1954年划属郴县专区。清同治《安仁县志》取安仁之名源于《论语》中“仁者安仁”之义。在民俗上,有以牌楼龙源卡子、平背朴塘三字亭一线为界,以东为上四里(里为古代行政区划单位),以西为下四里之分,亦称上半县、下半县。
城关镇
位于安仁县北部。原名香草坪,宋真宗咸平五年徙县治于此,至今仍为安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与排山乡,南与青溪镇,西、北同军山乡相邻。镇政府驻县城五一北路,现辖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个居委会和东周、松山、东郊、北郊4个村。
城关镇始为县治时名永安镇,民国时期名城厢镇,1953年建县治建制镇,更名为城关镇。1958年属火箭公社,1961年析出为城关公社,1984年恢复为城关镇。辖区面积24.1平方公里,耕地260公顷,3.15万人。
安平镇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坪上乡,北与牌楼乡、茶陵县界首镇,南与承坪、竹坪两乡,西与平背等乡镇交界。镇政府驻安平司,距县城27公里。现辖上街、安平、三南3个居委会和枧平、药湖、夹口、青岭、塘田、沿滩、石门、旱半、坊岭、石池、张古、樟桥、石基头、安子坪14个村。
镇名以镇政府驻地安平司命名。安平司,因四周平坦,又为古老墟场,故名。明正统十五年于此设巡检司,清雍正四年载撤,其名沿用至今。1949年属第三区,1952年属第五区,1956年设安平乡,1958年属先锋公社,后改名安平公社,1984年恢复安平乡,1985年撤乡建镇。镇区面积51.1平方公里,人口3.8万。
灵官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牌楼乡、平背乡交界,西与华王乡、衡阳市属耒阳市沙明乡毗邻,南与龙海镇接壤,北与清溪、洋际两乡相接。镇政府驻灵官庙,距县城18公里。现辖官桥、古塘、樟木、月塘、算背、荷树、豪田、宜河、锡山、新垄、碰田、莽山、泮垄、南坪、向荣15个村。
镇名以驻地灵官庙取名。建镇之前曾用南坪、朝阳等名。1949年属第二区,1952年属第四区,1956年设南坪乡,1958年并入超美公社,1961年析出为南坪公社,1966年更名为朝阳公社,1984年改为朝阳乡,1997年撤乡建镇,更名为灵官镇。全镇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1234公顷,4906户,1.9万人。
关王镇
位县境东南部,距县城50公里。东与豪山相接,南与永兴县七甲乡、龙形势接壤,西与永兴县洞口乡,安仁县新洲乡毗邻,北与坪上、羊脑两乡相靠。镇政府驻关王集镇关王街。辖关王居委会和高坊、赵源、大鹏、赤滩、坦下、栗山、杞林、红彦、燎源、专康10个村。
位居集镇西下街头的仔猪市场,历史上曾有一占地几百平方米的关帝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关王镇因此得名。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八区,1956年始设关王乡,1958年并入东风公社,1961年析出为关王公社,1965年与新洲公社合并为红岩公社,1971年分开仍名红岩公社,1982年地名普查时恢复关王公社,1984年撤社为乡,1997年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136.4平方公里,耕地966.35公顷,3488户,1.35万人。
清溪镇
位县境西北部。东于排山乡交界,南与灵官镇毗邻,西与洋际乡接壤,北与城关镇、军山乡、禾市乡相邻。镇政府驻乐江路,与县城隔江相望。现辖清溪、青路、枫树、罗山、镜塘、黄泥、大桥、永乐、桥南、红光、红溪、红星12个村。
清溪又名清溪洞,因永乐江、宜阳河流经此地,常年水流不竭,且碧绿澄清,河的两岸地势平坦开阔,故名。1949年属第二区,1952年属第三区,1956年设清溪乡,1958年并入火箭公社,1961年析置清溪公社,1984年恢复为清溪乡,1999年撤乡建镇。全镇总面积90平方公里,8155户,3.35万人。
龙海镇
位县境南端偏西。东与承坪、新洲两乡相连,北接灵官镇、平背乡和华王乡,西、南与永兴县樟树乡和洞口乡毗邻。镇政府驻龙海镇,距县城26公里,现辖平山、龙海、山塘、茨冲、万田、芙蓉、官陂、石岭、水垄、唐古10个村。
相传远古时期境内是海,有一逆龙栖身于此,作恶多端,玉帝得闻此事派神将下凡填海捉龙,今只留下一口山塘(位居镇政府驻地后侧),当地老百姓称为龙海镇,龙海镇因此得名。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七区,1956年析置龙海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龙海公社,1984年恢复为龙海乡,1999年撤乡建镇。辖区总面积77.5平方公里,耕地1220公顷,4387户,1.72万人。
排山乡
位于县境东北。东与茶陵县交界,东接牌楼乡和灵官镇,西连清溪镇、城关镇和军山乡,北与龙市乡毗邻。乡政府驻莲塘坳,距县城2公里。现辖排山、新丰、司山、高陂、山塘垄、大源、大石7个村。
沿清嘉庆《安仁县志》载:“境内山形排列锦亘绵亘”取名“排山”。1949年属第一区,1956年始设排山乡,1958年并入火箭公社,1961年析置排山公社,1984年恢复为排山乡。全乡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耕地672公顷,3294户,1.3万人。
龙市乡
位于县境东北隅。东界茶陵,山峦相叠;北邻攸县,田水相连;西连军山乡,南接排山乡。乡政府驻龙家湾,距县城15公里。现辖玉峰、三峰、峰南、金盆、田心、双泉、杨柳、亭子坪、柱古团、石冲10个村。
境内旧有玉峰书院,宋代江西庐陵(今吉安)人氏周必大求学于此,后入朝为相,封益国公,故当地又名益相。因龙家湾是历史悠久的集市贸易中心,所以称龙市。1949年属第一区,1956年开始设龙市乡,1958年并入火箭公社,1961年析置龙市公社,1966年改名为双丰公社,1982年恢复龙市公社,1984年撤社为乡。辖区总面积67.9平方公里,耕地807.5公顷,3723户,1.4万人。
军山乡
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3公里。北与攸县渌田镇毗邻,东与龙市乡相连,西与清溪、禾市、渡口三乡相依,南与排山乡、城关镇接壤。乡政府驻军山村周塘组龙家祠,辖新安、军山、大来、冷水、郁水、东冲、芙塘、南湖、瑶泉9个村。
以境内“岭峦森列如军电”而得名军山。1949年属第一区,1952年属第二区,1956年设军山乡,1958年并入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军山公社,1984年恢复为军山乡。辖区面积69.1平方公里,耕地988.7公顷,人口1.4万人,3664户。
渡口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与衡阳市衡东县、株洲市攸县接壤,东南邻军山乡,西南接禾市乡。乡政府驻乌陂渡,距县城17公里。现辖渡口、松林、浪石、深塘、双江、高枧、坪口、陂头、长滩、过家、石脚、石云、石冲、泮塘14个村。
乡名以驻地乌陂渡取名。乌陂渡,解放前为安仁永乐江水运航道的著名集散地,有五个渡船过河,因没有房屋,很多乌鸦在树上不停的叫,地势高低不平,故名。1949年属第一区,1952年属第二区,1956年始设渡口乡,1958年并入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渡口公社,1984年恢复为渡口乡。全乡总面积54.2平方公里,耕地1132.4公顷,人口1.9万,5114户。
禾市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西北、西南与衡阳市辖耒阳市、衡南县、衡东县交界,东北与渡口乡、军山乡毗邻,东南与清溪镇、洋际乡接壤。乡政府驻禾市村茶叶山,距县城4公里。现辖禾市、新渡、滩头、龙头、白沙、长冲、潭市、潭湖、西江、泗江、黄竹、石玉、乐友13个村。
乡政府旧驻鹅公巷,解放前此地为安仁十大名市,因鹅与禾同音,为简化笔画,谐音名为禾市。1949年属第一区,1952年属第二区,1956年始设禾市乡,1958年并入卫星公社,1962年析出改名为禾市公社,1984年恢复为禾市乡。辖区面积8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6.4公顷,人口18194人,4808户。
洋际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西与衡阳市辖耒阳市接壤,南与灵官镇毗邻,东与清溪镇相连,北抵禾市乡。乡政府驻洋际坳,距县城13公里。现辖洋际、新市、茅坪、桐岗、界背、源山、猴昙、白泥、青山、宜阳10个村。
乡名以驻地洋际坳命名。洋际坳原名羊祭坳、来历于灵官镇雷庙同源,相传是唐朝时政府派人到此用羊祭奠为平定安史之乱而牺牲与猴昙仙附近的两位将军而得名。1949年属第二区,1952年属第三区,1956年开始设洋际乡,1958年属超美公社,1961年分设为洋际公社,1984年恢复为洋际乡。全乡总面积55.6平方公里,耕地1005.5公顷,人口1.5万,3777户。
华王乡
位于县境西南部。东与龙海镇接壤,南与永兴县交界,西与衡阳市辖耒阳市毗邻,北与灵官镇相连。乡政府驻华王庙,距县城25公里。辖华王、东桥、小背、茶叶、石鼻、大塘、合江、长江、五峰、消湾10 个村。
乡政府驻地附近,有一座纪念神医华佗的庙名华王庙,乡以政府驻地名命名。1949年属第二区,1952年属第四区,1956年始设华王乡,1958年并入超美公社,1961年析出为华王公社,1966年撤社为乡。全乡总面积为62.8平方公里,耕地1007公顷,人口1.8万人,4398户。
牌楼乡
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株洲市茶陵县毗邻,南与安平镇、平背乡接壤,西靠灵官镇,北抵排山乡。乡政府驻牌楼市,距县城22公里。1949年属第三区,1952年属第五区,1956年始设牌楼乡,1958年并入先锋公社,1961年析置牌楼公社,1966年为永乐公社,1982年恢复牌楼公社,1984年恢复为牌楼乡。辖莲花、颜家、月池、龙源、彭源、船头、神州、山口、联扩、何古、曾塘、甘塘、谢古、井下、枞林、新塘17个村。
因乡政府驻地有明代何氏贞节牌楼而得名牌楼乡。全乡总面积77.9平方公里,耕地334.8公顷,人口2.9万,7624户。
平背乡
位于县境南部。东与安平镇交界,南与承坪乡、龙海镇接壤,西与灵官镇毗邻,北与牌楼乡相接。乡政府驻平背岭, 距县城36公里。现辖平背、长岗、五渡、堪上、向阳、台岗、石陂、桐冲、朴塘、黄田、岩下11个村。
平背乡以政府驻地命名。平背岭,因地形状似龟背,故名。1949年属第三区,1952年属第五区,析出为平背公社,1966年更名为长岗公社,1982年恢复平背公社名,1984年撤社为平背乡。全乡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682.4公顷,人口1.86万。
坪上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北与株洲市茶陵县交界,南与关王镇、新洲乡毗邻,东连羊脑乡,西靠竹山乡、安平镇。乡政府驻坪上村,距县城36公里。现辖坪上、高田、石禾、桥石、毛塘、曹婆、太平、岸上、竹塘9个村。
乡因驻地地势平坦得名。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六区,1956年始设坪上乡,1958年并入先锋公社,1961年析出坪上公社,1984年恢复为坪上乡。全乡总面积74.1平方公里,耕地1471公顷,人口1.48万。
承坪乡
位于县境南部。东与竹山乡、南与新洲乡,西与龙海镇,北与安平、平背两乡接壤。乡政府驻新坪村承坪岭,距县城31公里。现辖新坪、山下、乐江、樊古、榴霞、黄甲、河西、河东、岩岭9个村,137个村民组。
乡政府以驻地承坪岭命名。承坪岭,原名城坪岭,因位永乐江西侧,其他三面环水,明代曾在此筑城墙围坪练兵(墙基残存)故名,后谐音演变为承坪岭。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七区,1956年开始设承坪乡,1959年并入红旗公社,后改名承坪公社,1964年与竹山公社合并为乐江公社,1980年分设承坪公社,1984年恢复为承坪乡。全乡总面积36.8平方公里,耕地774.6公顷,人口1.7万,4160户。
竹山乡
位于县境中部,东与坪上乡、新洲乡接壤,北与安平镇相连,西与承坪乡交界。乡政府驻大平山,距县城37公里。现辖竹山、松岗、楠木、茶山、涟源、梨树、莲溪、大马8个村。
乡沿用驻地竹山村名称。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七区,1956年始设竹山乡,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1年析出为竹山公社,1964年与承坪公社合并为乐江公社,1980年分设为竹山公社,1984年恢复为竹山乡。全乡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700公顷,人口1.35万,3350户。
新洲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南与关王镇毗邻,西南与永兴县接界,西北与龙海镇、坪上乡相连,东北与竹山、坪上两乡相接。乡政府驻莲塘,距县城52公里。现辖莲塘、兴安、塘下、高石、井塘、渡河6个村。
新洲乡境内江河交错,河滩、河州较多,民国8年因在乡驻地之西一大沙洲上新建农贸市场故名。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八区,1956年始设新洲乡,1958年并入东风公社,1961年析出为新洲公社,1965年与关王公社合并为红岩公社,1971年分设为新洲公社,1984年恢复为新洲乡。全乡总面积50.1平方公里,耕地518公顷,1815户,7019人。
豪山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株洲市炎陵县交界,南与资兴市接壤,西南与永兴县毗邻,西与关王镇相连,北与羊脑乡相接。乡政府驻豪山村横路街,距县城60公里。现辖豪山、罗洲、潭湾、廖家、金花、西康、湘湾、高源8个村。
乡名以驻地豪山洞取名。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八区,1957年设豪山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析出为豪山公社,1984年恢复为豪山乡。全乡总面积126.8平方公里,耕地716公顷,人口1.1万,2633户。
羊脑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东与株洲市茶陵、炎陵两县交界,南连豪山乡,西南接关王镇,西北邻坪上乡。乡政府驻中洞村羊脑圩,距县城50公里。现辖中洞、源田、广义、福星、梅湾、坪塘、哨上、里山、石壁、莲塘、东冲11个村。
因乡政府驻地集镇北侧农田居中,昔日有磅石,状似羊脑,乡以此得名。1949年属第四区,1952年属第六区,1956年始设羊脑乡,1958年并入东风公社,1961年析出为羊脑公社,1966年更名为红星公社,1982年恢复为羊脑公社,1984年撤社为羊脑乡。全乡总面积100.9平方公里,耕地1062.4公顷,人口0.84万,2038户。
来源: 临武县信息化办
郴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