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德台资讯

全市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发布时间:2017-02-03 15:15:07
  (来源:德阳日报)1月23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16年德阳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对2016年经济运行报盘: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75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全市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比全省高0.7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经济运行如何取得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成绩?支撑全市经济实现稳步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相关人士向与会媒体作了详细介绍和说明。
  聚焦新闻发布
  2016年德阳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发展实现“中高速”、结构迈向“中高端”、民生改善“有突破”
  “2016年我市经济发展达到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如果用简单几句话来描述德阳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我用发展实现‘中高速’、结构迈向‘中高端’、民生改善‘有突破’来概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魏陈说。
  经济发展实现“中高速”。总量实现“三大突破”。201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一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700亿元,达到1752.5亿元,为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125.1亿元;三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达到100.1亿元。增速实现“两个扭转”。一是扭转了经济增速逐年回落的趋势,实现了“稳中有升”。2016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比2015年有所提高,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高0.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5.0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提高6.8个百分点。二是扭转了经济发展“总量靠前、增速靠后”的格局,实现了“总量靠前、增速靠前”。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增速排位比上年提高10位,自1994年来经济增速首次进入全省市州前3位;工业总量居第2位,增速居第9位,增速排位比上年提高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3,增速排位比上年提高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省第6,增速居第2,增速排位比上年提高5位。
  经济结构迈向“中高端”。经济结构实现“三个优化”。一是产业结构优化,2016年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服务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二是投资结构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比为2.0:41.0:57.0,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结构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0.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经济质量实现“三个提升”。一是经济效益提升,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2.9%,增速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1—11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3.8%,比一季度提高26.9个百分点,均高于全市经济发展增速。二是城市发展提升,全市新增城镇人口4万人以上,预计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三是绿色发展提升,三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5.8%和11.4%,分别超目标任务1.3个百分点和7.4个百分点,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民生改善“有突破”。全市经济稳步增长有效地促进了民生改善。一是就业突破,2016年全市城镇就业总体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控制在4%以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4.2万人,比上年增长6.8%,比预期目标增加近万人。二是收入突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分别比上年增加2110元和116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2.12:1收窄到2.09:1。三是扶贫突破,全市扶持农村贫困对象脱贫4.5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97户,城镇危旧房棚改1.1万户。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
  全市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市统计局副局长尹顺清表示,2016年全市实现经济总量靠前,发展速度领先,是全市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行各业点点滴滴贡献的结果。
  工业强力支撑,拉动增长突出。2016年以来,全市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8.3%、8.7%、8.9%和9.7%,实现了逐季走高,逐季向好,特别是全年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增长。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工业占比达到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7%,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拉动增长突出,充分发挥了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服务业加快发展。2016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全年服务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分季度的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为7.5%、8.6%、8.6%、9.0%。与前3季度比,在全市15个与服务相关的部门核算指标中,有11个指标增速上升、3个指标持平、仅有一个指标略有下降,这当中,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有关的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八大项支出增长幅度就达到了25.3%。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9%,拉动全市GDP增长2.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
  工业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市统计局机关党委书记陈洪建介绍,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年,德阳工业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实现“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49户,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比全省快1.8个百分点,比2015年快0.7个百分点。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拉动有力。一是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支撑作用明显。2016年,全市机械、食品、化工、建材、纺织服装五大传统行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7%,比上年快1.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坚持做大做强做优一批企业,2016年,全市总产值超过50亿元企业达到9户,比上年增加2户,其中产值过百亿企业2户;产值超过10亿元企业43户,比上年增加13户。二是新动能孕育壮大,发展步伐加快。全市231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1%,比全市规上工业增速快5.4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产业增长21.4%,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13.9%,生物产业增长15.4%,节能环保产业增长18.5%;另外,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2%,比全市规上工业增速高5.5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成效显著。从去产能看。全市退出炼钢产能160万吨,退出煤炭产能60万吨/年。主要产品中,粗钢比上年下降1.6%,钢材比上年下降3%,水泥熟料比上年下降27.3%。从去库存看。全市工业企业存货比上年下降12.4%,其中产成品下降3.2%。从去杠杆看。全市努力优化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化解债务,规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1.8%,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6.9%,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一降一升反映出德阳工业杠杆率降低的同时资产盈利能力得到提升,去杠杆取得实效。从降成本看。积极落实税、电、保险等减费降税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如为企业减免税20余亿元;工业企业降低用电成本2.6亿元。从补短板看。加大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全年分别完成460.1亿元和366.2亿元。近两年完工的工业技改项目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约2个百分点。
  创新促使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升。一是实现了工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市规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344.2点,比上年提高4.69点,1-11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二是积极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力度。2016年,全市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37户,预计可形成节能量13万吨标准煤;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千亿——
  投资总量居全省第11位,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6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投资总量跨越千亿级,居全省第11位,比去年同期提高3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投资增速高于全省2.6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较去年同期提升10位,呈中高速发展态势。”市统计局总经济师梁萍说。
  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加快。2016年,德阳积极实施“建设成都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战略目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内外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价值、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在城市提档升级、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至简阳段、成兰铁路德阳段等重大项目带动下,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09.0亿元,比上年增长61.4%,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46.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贡献突出。2016年,全市完成第三产业投资6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增速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9%,比去年提高4.3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
  工业和技改投资恢复性增长。2016年,全市以“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为指导,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高端产业,推动德阳由装备制造大市向先进制造强市转变,推动了全市工业和技改投资的恢复性增长。2016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3.8%,增速比去年提高8.0个百分点。完成技改投资366.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比去年提高3.4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98.8亿元——
  居全省第2位,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位次
  “2016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作用下,德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速比全省高1.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位次。”市统计局总统计师邓昌荣介绍。
  网络消费快速增长。随着移动支付、网络租车、远程教育等分享经济不断发展扩大,网络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增长2.2倍。
  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迅猛。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集聚,以购物中心为主导、融合零售、餐饮、服务等多种业态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也在不断涌现。商业综合体以其一站式消费、多功能的服务以及良好的购物环境不断吸引着消费者,成为新兴业态的增长亮点。德阳市区主要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有4家,据调查,2016年共计实现销售额(营业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5%,比传统百货增速快20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增势良好。受商品房销售快速增长的拉动、购置税减半优惠政策即将到期、居民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和品质化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等因素影响,消费升级类相关商品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分别增长14.0%、18.0%、38.0%;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增长39.1%,文化办公用品类(包含计算机类商品)增长31.3%,增势良好;升级型汽车类销售亮点突出。据悉,2016年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14.7%,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9.4%,比上年同期分别加快1.2个百分点。
  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居民体育健身、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带动休闲娱乐类相关商品和服务快速增长。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9.4%,比去年同期加快23.4个百分点。
  旅游休闲娱乐消费持续升温。今年来,全市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休闲娱乐消费持续升温,亲子游、乡村游、自驾游等旅游产品备受人们青睐。据旅游局统计,2016年德阳实现旅游总收入190.1亿元,增长22.1%,带动消费市场快速发展。(记者 曾征)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8-2304963 E-mail:dystbx@126.com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