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德台资讯

在变革中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回望201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篇

发布时间:2018-02-12 11:51:25

  (来源:德阳日报)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激发发展新动能

  ●发展“三优两高”现代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质是通过深层次的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必然选择。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一年来,我市坚持方向不动摇,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转型升级和“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迈上新台阶。  

  >>>2017年德阳供给侧改革大数据

  2017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0.5%的增长,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发展任务,高于全省平均2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是2005年以来在全省的最高排位,高于全国平均3.9个百分点;全市聚焦“三去一降一补”,推动钢铁落后产能100%退出、煤炭100%关停、库存100%出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80亿元,军民融合产业产值增长15%,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

  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207元,增长9%,总量居全省第3位;农业增加值达236.3亿元,同比增长4%,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8位。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激发发展新动能

  2017年,全市工业领域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领,努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动德阳制造向德阳智造转变、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壮大新经济,打造新动能,取得了显著成效——

  装备制造取得新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一是核电方面,CAP1400和“华龙一号”两大自主第三代核能汽轮发电机研制成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的励磁系统及氢油水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二是风电方面,东方风电启动的当今世界最大容量8MW海上风机研制,已经完成主要部件方案论证。其供货的瑞典布莱肯风电项目全面建成,成为国内首家获瑞典工作环境署批准的风电整机制造商。三是水电方面,东电正在研制的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1000MW水电机组,代表当今世界水电行业的最高水平。同时,二重为国产大飞机C919提供了国内锻件的70%,实现了先进军用飞机大型模锻件批量化生产和工程化应用,成功打破了航空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宏华石油研制的沙漠超深井快速移运特种钻机和极地超低温平移自动化钻机,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去年共有9个企业11个产品获得重大技术装备国内(省内)首台(套)认定。

  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工业技改投资快速增长。全市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双中高、排名双靠前,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二是企业创新活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省级56家,国家级技术创新企业1家、省级3家。三是过剩产能逐步削减。全市41户企业淘汰冶金、白水泥、化工、造纸、机械产能38万吨,纺织产能263万米。关闭钢铁企业2户,退出过剩炼钢产能160万吨。提前完成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德阳市连续两年被国家两部委考核为“国家节能减排示范市产业低碳化工作优秀”。

  军民融合呈现新局面。按照中央和省委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要求,成立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筹负责全市军民融合重大事项。一是支持民企参军,全市58家企业已取得军工资质证书、400余家企业具备军品生产能力,川油宏华等实现混合制发展。二是组建航空、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核技术应用5大军民融合产业联盟。打造德阳经开区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什邡军民融合通航产业、德阳金山军民融合产业三大特色园区。三是开展合作共建。与132厂达成合作协议,共建通航机场、航空产业配套集中区,建设中大型无人机研制试飞基地。与省科技厅、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同搭建军民融合信息服务中心。

  数字经济催化传统产业变革。一是完善政策支撑。对规上企业主动实施智能化生产并实现一定产值的给予补助或奖励,设立3000万元智能制造专项发展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向数字化方向发展。二是加快数字经济服务实体制造。开展“互联网+智能制造”“机器换人”,加快建成30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二重、东电、东汽、锐腾电子等机器人使用数量不断增加。三是开拓数字经济发展平台。在全省率先创建“德阳装备制造工业云平台”,目前已有3500余户企业入驻,累计访问人数达140万人次,“装备制造工业云”获批全省唯一的工信部产业互联网集成服务优秀解决方案。

  发展“三优两高”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

  2017年,全市“三农”工作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确保了全年农民收入增长9%以上——

  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清淤沟渠4979.2公里,新增和恢复灌面3.43万亩,新增节水灌面4.08万亩,建成农建示范区6个9.94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2.62万亩;新建、改建、改善农村公路580公里,建成农村便民生产道60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00平方公里。

  全力抓好现代农业发展。突出主体功能、优势产业优化区域布局,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242万亩。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县和现代农业(畜牧业)重点县建设,新建成现代经作标准化基地10.7万亩,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11个(省级1个、市级10个),建成8个万亩农机化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区,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2%;创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8个,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5%。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德阳农业升级版。全市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7家、新增35家,农民合作社2261家、新增231家,家庭农场845家、新增22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300余人、新增1500人,农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户75万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27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产能500万吨,加工转化率65%,实现年产值800亿元。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先试点后普及、先区域后全域,按照“六权同确”的原则,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正加快推进。在全市6县(市、区)468个村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村集体资产平均增长20%以上,农民人均增收500元左右。建成全省首个地市(州)农村产权交易有限公司(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实现交易额近3亿元。

  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制定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实施意见,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采取土地托管、入股,“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租赁+劳务+分红”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全市119个乡(镇)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成土地流转合作社150个,土地流转面积10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0.8%。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台《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九大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菁英汇。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全面启用市级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蜀道牌”,成功举办德阳市品牌农产品推介展示活动。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申报认证,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6个。(记者 唐茂)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8-2304963 E-mail:dystbx@126.com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