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德台资讯

华艺广播记者赴四川德阳市采访“5·12”地震台湾同胞援建项目

发布时间:2018-06-08 10:10:12

绵竹市顶新小学学生向记者介绍校园 

    近日,中国华艺广播公司记者一行前往四川德阳市中江县、什邡市和绵竹市,就“5·12”地震10周年台湾同胞援建项目情况作专题采访,用2天的时间重走震区,真切感动于两岸同胞心手相牵、携手奋进,用真情共同谱就由悲壮走向豪迈的华丽篇章。

    采访首站,记者组一行来到中江县富兴镇光明村大爱屋,被村子里一排排规划整齐、设施齐全的二层小洋楼所吸引。当他们通过采访该村支部书记陈加安,全面了解了大爱屋的建筑规模、使用情况。原来,“5·12”地震发生后,光明村满目疮痍,村民家园尽毁,经德阳市台办牵线联系,台湾慈济基金会在大灾面前伸出援手,捐资752万元,建成永久性住房91户,让地震中倒房户住上了新楼房,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记者组深感可喜的是,有了好的居住条件,村民们却并没有就此“等靠要”,而是在村“两委”带领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实际发展起了肉兔养殖、中药材种殖等特色产业,用实际行动展示了灾区群众感恩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大爱屋是一颗爱的种子,在光明村发芽延续。中江县台办副主任秦诗来向记者介绍,台湾发生“8·8”风灾、花莲地震后,曾接受过台湾同胞援助的朴实村民没有忘记海峡彼岸亲人,自发组织捐款共计5.7万余元,用善行传递了大爱。更让人动容的是,有的村民在捐款当天特意乘车从外地赶回,为的是亲手献出自己的那一份情义。

    在什邡市洛水慈济服务中心,当记者们采访满是自豪与满足之情的志工罗凤萍时,他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做环保、没烦恼,做环保、身体好”这句口号。在这座由台湾慈济基金会捐资人民币1260万兴建,占地13880平方米的服务中心里,志工们心怀“感恩”“环保”等理念,不计艰辛、不讲回报,在开展贫困家庭及学生资助、志愿者培训等工作的同时,定期走进社区推广环保理念,带动周围群众共同开展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工作,在环保教育推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当地,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不仅有洛水慈济服务中心,还有什邡大爱感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大爱感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里,记者们参观了废旧家电经拆解处理,转化为可继续利用资源的全过程,感受到科技对于环保事业的巨大推动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推动资源回收利用的同时,该公司还致力于环保理念的传播与推广。来到该公司环保人文教育馆,记者们了解到,作为“四川省中小学环保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中小学环保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国家环保科普基地”,该公司每年接待各类参观人员2000余人,广泛宣传、影响和带动了更多民众不断树立环保理念,共同爱护地球环境。

    当前,保护环境观念已在当地深入人心、蔚然成风。在什邡方亭慈济中学,大家感慨校园的大气漂亮,更感叹于该校非同一般的干净整洁。通过采访该校师生让记者了解到,台湾慈济基金会不仅捐资近4000万建成设施一流的校园,还通过后期持续交流,让“慈孝”“环保”等理念深入每位师生心里,凭借垃圾分类实现校园零垃圾。是这样一件件小事,让记者们深感两岸同胞深度交流、携手传播大爱发挥出的良好社会效应。

    在绵竹市顶新小学,记者组通过采访校长杨晓东,详细了解了学校援建过程、建筑规模、师资队伍,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情况,当谈到该校办学理念时,杨校长站在教学楼“仰望星空、全力顶新”八个大字前侃侃而谈:“仰望星空,表达了全校师生志存高远、勇于追梦的精神风貌;全力顶新,一是表达锐意突破、革故鼎新的信念,一是对顶新集团持续关怀和支持的敬意表达”。原来,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台湾顶新集团不仅捐资1200余万元,建成可容纳12个教学班、学生500人左右的全新校园,更是投入人力物力,在该校设立“持续关怀办公室”开展人文关怀,并从2011年至今先后投入资金400余万元,从师资培训、基建改造、困难救济等各个方面持续加大关怀力度,推动学校综合环境不断发展优化。记者组不由地感叹:“一时的物资援建固然可贵,但持续的精神交流与情感关怀更是难能可贵!”

    两天的时间里,记者组还采访了什邡市“7·9”洪灾老鸦堰拦河坝堤防水毁重建工程、四川中烟长城雪茄烟厂、千年古刹罗汉寺与108个“5·12”地震“罗汉娃”的故事,以及绵竹市年画村、绵竹年画博物馆,从不同侧面深切感了在两岸同胞心手相牵、携手努力下,灾区地震十周年后所展示出的振兴风貌。(德阳市台办) 

光明村支部书记陈加安向记者介绍大爱屋援建及使用情况

什邡大爱感恩环保科技公司环保培训师向记者系统介绍公司环保理念推广情况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8-2304963 E-mail:dystbx@126.com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