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德台资讯

德阳市高标准高质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发布时间:2018-10-11 10:50:23
  (来源:德阳日报)

  提要

  今年2月,德阳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开启了德阳“创建文明城市”的新征程。9月5日,我市正式启动了创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2018—2020年创建周期中,四川将有20个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德阳是8个地级市之一。力争三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实施“文化提升行动”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提升德阳城市形象、满足群众更高需求的重要举措。眼下,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时间表、路线图已经绘就,就是“一年巩固完善、两年优化提升、三年成功创建”,今年重点抓对标补差,确保成功入围。全市将紧盯目标,以决战决胜状态把创建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近年来,德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中央、省文明办的有力指导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创建为民、靠民、惠民理念根植创城全过程,实现了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为我市着力打造装备智造之都、改革开放高地、古蜀文化名城、美丽幸福家园“四张名片”,加快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德阳市、什邡市第五届和第六届连续两届入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什邡市获评四川省省级示范城市,广汉市、绵竹市获评省级文明城市。

  创建为民为城市发展凝心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德阳市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坚持把人民的需要和呼唤作为创建导向,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真正把创建为民理念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创建工作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的创城指挥部,形成了1个指挥部、8个专项工作组、9个片区、N个网格的“1+8+9+N”领导机制,对创建重大事宜进行研究论证,集体决策,对劳民伤财事项“一票否决”,全面实现了创城机构扁平化、工作常态化、奖惩刚性化、保障制度化的整体格局。为抓机制建设,建立创城工作考核督查问责机制,将创城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坚持周例会、月小结会、季讲评会、半年推进会、年度总结会制度,对存在的问题“一整改、二曝光、三约谈、四扣分、五问责”,采取“督导+督查+巡查+德阳政事廉连问”大督查机制,逗硬督查奖惩,确保创建重点工作、重大行动有效落实。

  将创城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出台《德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资金管理办法》,重点向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项目倾斜,向创城“五大工程”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工程、城市品质提升工程、城市环境建设工程、市民群众参与工程、城乡统筹发展工程和20项行动倾斜,其务实为民的有力举措实现了从“拿奖牌、争荣誉”到改善民计民生的作风转变。

  创建靠民激发城市“细胞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汇聚最大的资源和力量。

  为激发城市“细胞活力”,我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评选活动,“道德讲堂”、道德模范巡讲巡演等实践活动,“新时代新风尚做遵德守礼的德阳人”“亮牌子、美环境、强素质、树形象”等主题活动,搭建群众乐于参与平台、丰富活动内容,激发细胞创建活力。

  全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3人,四川省道德模范8人;“中国好人”5人,“四川好人”60人。为形成创建工作“同频共振”格局,广泛发动各级各部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行业协会等,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形成全域创建、全民参与、干群共建的良好局面,不断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动态管理化。全市创成全国文明单位13个、全国文明村镇15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家庭1户;省级文明单位129个、省级文明村镇33个、省级文明校园21所、省级文明家庭9户;市级文明单位519个,市级文明村镇163个,市级文明家庭50户,市级文明校园52所。同时,通过媒体大面积宣传,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书,每年印发20余万册《德阳市民文明手册》,激发全市人民支持拥护参与创建的主人翁意识。市县两级单位联合社区创建,653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与村结对共建。推进道德模范馆、好人馆、好人街、好人墙建设,各县(市、区)积极打造“志愿之城”,40余万志愿者加入文明城市建设。全民共建的生动局面展现了全市干部群众从“要我创”到“我要创”的思想转变。

  创建惠民提升群众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德阳市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城市建设的目标,将提升群众幸福感摆在突出位置,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文明创建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在全省“一干多支”的大格局中,我市奋力开创美丽繁荣和谐德阳新局面,大力实施城市提档升级工程,不断拓展城市功能。2017年,实施城市提档升级项目17个,成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新增(改造)养老床位3661张,建设日间照料中心100个,完成棚户区改造8549户。2018年,实施交通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1397.3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74亿元。

  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成果,使创建成果普惠大众,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办结率100%,实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项目109个,淘汰“黄标车”和老旧汽车6580辆,新增新能源公交车128辆,72个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开工建设,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罗江模式”在全国推广。截至2017年底,建成区绿地率达35.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48%,三大绿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9%;157个市级贫困村全部退出,减贫1.6万人;各类社会保险参保率超过91%;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26所;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78平方米,农村全民健身工程覆盖率达8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展现了从举全市之力创建到全民共享文明的成果转变。

  >>>文明单位点击

  市气象局:

  万紫千红气象新

  近年来,德阳市气象局把创建文明单位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围绕中心工作搞创建,在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气象事业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该局先后获得人社部、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防洪减灾先进单位”称号;连续5年被省气象局评为特别优秀单位、汛期服务先进单位、全省气象服务先进集体。2006年创建成省级文明单位,2016年建成省级最佳文明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提升服务播下文明种子

  创建只是手段,服务才是根本。市气象局把创建工作同促进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有机结合,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为引领,立足“德阳气象局与您风雨同舟”的服务理念,以“厚德载物、司天为民、科学严谨、创新奉献”的核心气象文化力量凝聚人心,促进各项工作开展。2013年来,气象服务为全市成功避险223起,避免人员伤亡1.2万人次,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92%、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5%、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专业服务满意率95%。气象要素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精细化程度达到乡镇;连续多年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准确率达99%。决策气象服务年均服务效益在2亿元以上。2015-2017年“党风政风行风”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市政府部门前列。扎实的气象业务服务功底,为文明创建奠定了基础。

  多管齐下结出文明硕果

  市气象局成立了文明建设和创建领导小组,推动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奖惩;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和从严治党的要求,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有礼培育、文明风尚传播“四个活动”。该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10余次,组织志愿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等学雷锋活动60余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20余次,先后建成学法用法示范单位和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市气象局以促进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勤俭节约活动的开展促进良好风尚的形成、以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健康体魄的锻造、以弘扬气象精神促进气象文化传播“四个促进”。同时,实施“道德讲堂”、经典诵读、模范引领、文明细胞创建“四项举措”,扎实开展诚信教育、文明细胞建设活动,每年开展诚信教育不少于6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10余次;积极评选道德模范5名、文明家庭10户、文明科室5个和文明职工15名,1人家庭获得德阳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为回馈社会,市气象局参与帮扶共建、为未成年人办实事、优美环境建设“三大行动”,在开展帮扶共建中捐款捐物累计60余万元,协助修建20余公里乡村水泥路,参与环境治理行动30余次,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大院整治,该局一直保持“省级卫生单位”光荣称号。

  市气象局为实现气象服务能力、公共气象服务满意度、干部队伍素质、行政效能“四个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从75%提高到85%,公共气象服务满意率达95%以上,获得省政府“防洪减灾先进集体”表彰,连年被省气象局评为“重大气象服务先进单位”,1人获得人社部“先进工作者”表彰;在2018年全省业务技能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及个人全能一、二、三名,1名同志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记者陈晓霞)

主办单位:德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838-2304963 E-mail:dystbx@126.com

华夏经纬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