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郑州

听台胞心声·看河南变迁⑨|“黄河养育了中华儿女,我要在这里干一辈子!”

发布时间:2019-09-30 09:26:35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河南求学、就业、创业,为出彩河南努力拼搏,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就是生活在河南的台湾人。

  为展现台胞在豫求学、就业、创业的感人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在豫台胞的生活情况,生动反映河南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和历史变迁,河南省台办联合大河网共同推出“听台胞心声•看河南变迁”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万亩自然生态湿地保护区、六百亩大绿洲人工湖、亲子游乐岛、休闲园林果园农场……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黄河湿地,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而巧妙地把黄河水乡田园风光与现代农业结合在一起,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天然氧吧,原生态的清新绿色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可就是这样一个绿色家园,以前只是一片荒地。

  9月23日下午,记者驱车来到了郑州黄河富景生态园。走进园区,只见坐落于日月湖东半岛的仿古别墅区曲径通幽,与东区的水面和岸边的垂柳相映生辉。过了日月湖,就到了园区的办公区,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本期嘉宾、目前担任郑州黄河富景生态园副董事长的连志耀,他为我们讲述了自己与这片园子之间的故事。

连志耀出席中原首届稻草人文化节

  因“武”结缘,“情定”中原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说起河南,不得不提少林寺,金庸笔下的扫地僧,拨动了多少人前往少林一窥武功秘法的心,而连志耀对河南的最初印象也是从少林寺开始的。

  “1995年,我第一次来河南,就是在民航路那里的郑州东郊机场下的飞机,当时我的父亲送我去少林寺学武功。”面对大河网记者的采访,连志耀回忆起了自己第一次来河南时的感受,那一年他13岁。

  “我当时是在少林寺旁边的一所武校习武,师父是一位少林寺的俗家弟子,当时我就跟着他学踢腿。”连志耀告诉记者,少林寺就是他对河南的最初印象。

  在连志耀看来,自己的习武生涯虽然不长,但在少林武校的那段特殊经历让他难忘,而且武校的艰苦生活,不仅磨炼了他的意志,还成为联系他与河南之间的一条纽带,闲暇之余,他也会向朋友们讲起这段故事。

连志耀(右一)出席安吉海峡两岸美丽乡村论坛

  保护黄河生态,营造绿色文明

  “2003年,我正式扎根河南,开始为这个园子的建设工作。”连志耀告诉记者,当时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地上坑坑洼洼,农民也不愿意过来,而他的父亲则决定利用母亲河历史人文的亲和力以及自然风光的资源条件,在此处开发生态园。

  “我们可以算是黄河滩区最早的一批开发者,经过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以休闲农业为主的生态旅游景区。”

  在与连志耀的交流中,记者了解到,黄河富景生态园中还隐藏了许多台湾元素,比如日月湖和台北饭庄,连志耀说:“我的父亲打造了日月湖,希望能够把台湾的元素引进来,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台北饭庄则专门提供精美的台湾特色餐饮与河南地道的乡村美食。”

  除了景色优美的日月湖和古色古香的台北饭庄,每年的收获季,从台湾引进的优质红心火龙果、近千亩的葡萄庄园,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连志耀(右一)在黄河富景生态园

  惠民政策促发展,旅游市场变化大

  “河南的旅游市场变化真是蛮大的。”在连志耀看来,近年来,不管是从消费水平、居民素质,还是从整个城市的发展来看,河南的提升速度都非常快,愿意出来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

  连志耀告诉记者,在惠民政策的推动下,如今的河南环境改善很大,四季分明。“我特别喜欢郑州的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和森林公园,我家以前就在森林公园的旁边,我是亲眼见证了它的变化。”

  “我们还会紧跟国家的政策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准则,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题,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如果可以,我更愿意像我的父亲那样,为我们的母亲河‘梳妆打扮’,在这里干一辈子。”连志耀向记者表示。

  如今的黄河富景生态园,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无公害种植、水产养殖、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农业旅游示范园区。连志耀告诉记者,在未来,他们依旧会秉承“以生态为主,旅游为辅”的发展理念,紧跟时代步伐,为河南的绿色发展、美丽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河网记者 赵汉青 康世甫/文 贺志泉/视频剪辑 张谷臻/海报)

郑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