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聚焦郑州

听台胞心声·看河南变迁?|“在豫生活工作22年,河南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发布时间:2019-10-14 09:35:48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河南求学、就业、创业,为出彩河南努力拼搏,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他们就是生活在河南的台湾人。

    为展现台胞在豫求学、就业、创业的感人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呈现在豫台胞的生活情况,生动反映河南近年来的建设成就和历史变迁,河南省台办联合大河网,共同推出“听台胞心声?看河南变迁”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已近耳顺之年,却依然斗志不减的丹尼斯执行副总林士钦,站在位于郑州市二七路与太康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丹尼斯大卫城门前,向身边的同事布置第二天“丹尼斯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各项事宜。

    秋分已过,郑州的秋意却姗姗来迟,下午依然比较闷热,可作为丹尼斯的一名老员工,林士钦的脸上丝毫没有任何疲倦,勤奋的他,仍然坚守在工作的一线,并时常寄语年轻人,要重视细节,让自己成为一个行动派。

 

工作中的林士钦

    9月26日,在丹尼斯大卫城,记者见到了林士钦。来河南22年的他,不仅见证了丹尼斯的成长,还亲眼目睹了河南的快速发展。在办公室,他向大河网记者讲述了他与丹尼斯、与河南之间的“因缘际会”。

    22年,河南的商超发展,让他坚信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1997年,34岁的林士钦第一次来到河南。“当时,丹尼斯刚开始筹建,我不知道丹尼斯,不了解河南,与王任生董事长(丹尼斯创始人)也素未谋面,便辞掉台北的工作过来了,现在想想,觉得当时还挺大胆的。”

    林士钦说:“我清楚地记得自己是1997年6月10日抵达的郑州,当时是在郑州东郊机场下的飞机。”回忆往事,林士钦历历在目。“人民路上的那几十棵法国梧桐非常漂亮,绿树很多,郑州无愧‘绿城’的称号,但当时郑州的围墙也多、自行车和面包车横冲直撞,心理落差蛮大的。”

    林士钦告诉记者,自己当时有过迷茫、打过退堂鼓,但还是选择了坚持。1997年11月,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首家丹尼斯百货正式开业,这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22年来,随着丹尼斯的逐渐成长,林士钦更加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当时父母虽然有过反对,但22年来的经历都印证了我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我应该更早过来。”

    在河南成家,孩子也在郑州念书,河南已成他的第二故乡

    林士钦在河南生活了22年,河南早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他说:“我是在河南结的婚,娶了一位江苏姑娘,现在我的孩子已经18岁了,刚刚开始上大学。”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林士钦虽然是台湾人,但他却坚持让自己的孩子来河南读书。“我的孩子刚满3个月的时候就抱来河南这边了,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都是在郑州念的。”

 

林士钦和家人在一起

    在林士钦看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地气”,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女了解祖国,于是,他便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让自己的孩子到河南读书的决定。

    “15年前,孩子刚满3岁,我的父母来到河南这边,他们参观了少林寺、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地,也去了国内其他城市,看到了大陆的发展,对这边印象很好。”林士钦告诉记者,通过他们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以往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从那之后,父母对他的决定都很支持。

    惠台政策出炉,他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惠台31条’、河南‘惠台60条’政策的出炉,对台商、台青在河南创业、求学、就业等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帮助。”谈起大陆及河南在惠台政策方面带来的利好,林士钦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生活方面,台胞证换居住证、网上购票、现场取票等,为台胞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在投资方面,贷款发放更加科学,为台胞在大陆创业提供了利好,各行各业可以各取所需;在教育方面,台湾学生可以享受与大陆学生同样的待遇,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人数越来越多,也愈来愈多元化。

 

林士钦出席活动

    林士钦告诉记者,正是这些政策的支持,让他看到了大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各项惠台措施的陆续发布,对台商可以说是予以便利,我相信未来不管是河南的发展,还是大陆的发展,一定都会更好。”

    如今,22年过去了,河南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林士钦看来,不管是马路、卫生、市容市貌,郑州都已经是一个大都市了,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自己也在不断向前。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不做中国崛起的旁观者。(大河网记者赵汉青 康世甫/文 贺志泉/视频剪辑 张谷臻/海报)

郑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