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余载绿色接力诠释“右玉精神”

发布时间:2021-08-30 06:01:32
  时值数九寒天,塞上高原寒风凛冽。站在右玉县南山森林公园丰碑雕塑前,映入眼帘的是数十万亩的松柏林,一望无际,涛声阵阵,满目苍翠。可谁承想,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黄沙遍地、寸草不生。

  这种沧桑巨变来自右玉人70多年的绿色接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21任县委书记带领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坚持种树,将右玉的林木绿化率从0.3%提高到了56%,创造了从不毛之地变成塞上绿洲的人类生态奇迹,也孕育形成了宝贵的“右玉精神”。

  绿起来,一任接着一任干创造生态奇迹

  右玉地处晋蒙交界、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一个只有11万人的小县。

  “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风起黄沙飞,十年九不收。”广为人知的顺口溜,道出了右玉当年的脆弱生态和发展困境,也是1949年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后看到的荒凉。

  几经讨论,全县达成共识: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从此,一任接着一任,迎难而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植树造绿“接力赛”在历任县委书记带领下起跑,一跑就是70多年。

  今年71岁的王明花老人仍记得“三战黄沙洼”的场景,那是老人记忆中最难的一次植树。“当年我才八九岁,跟着老师去黄沙洼栽树,老师说,只要种活树,就能挡住大黄风。”从县委书记到普通群众,从老人到娃娃,全县人民齐上阵,经历两次失败,终于在那片黄沙梁上把树种活。

  一片片黄沙,慢慢变成一片片林海。1月8日下午,室外零下28℃,在刺骨的寒风中,记者来到苍头河湿地公园,看到当年张荣怀带头种下的第一棵树,如今这棵小老杨已长成20多米高的参天大树,苍头河沿岸栽植沙棘达12万亩,成了令游客流连忘返的生态文化景区。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回想起32年前初到右玉时的感受,54岁的余晓兰仍然记忆犹新。这个来自云南的山西媳妇,身高不足1.6米,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1992年,响应县里号召,承包治理“四荒”。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在右玉是十分耕耘才可能有一分收获。即便每天往山上挑60多担水,树苗成活率仍然最多只有20%。如今,站在余晓兰的万亩绿园,碗口大的樟子松、小老杨向远处绵延而去,犹如一块巨大的绿毯。

  伊小秃,右卫镇北辛窑村原党支部书记。右玉精神展览馆的展墙上,那双饱经风霜的大手干枯如树枝,十个手指关节因拿镐头刨土被震得粗大变形,难以屈伸。看着这双带领村民栽下4000多亩树的手,记者被深深震撼了。

  李达窑乡护林员刘政,为了抢救3棵松树,被电线杆滚砸,重伤不幸牺牲,“把我葬在树根下”的遗言让父老乡亲泪流满襟……屹立于右玉大地的绿化丰碑,至今仍在向世人讲述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这块19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1万右玉人民进行了70多年旷日持久的绿色追求,每棵树都有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一段植树的历史,确实难能可贵,可歌可泣。”抚今追昔,77岁的老干部王德功禁不住感慨万千,热泪盈眶。

  从张荣怀到王矩坤、袁浩基、高厚、赵向东、陈小洪……右玉县21任县委书记70多年的绿色接力,几代人的艰苦奋斗,跑出了一场感天动地的“绿色接力”,创造了一个“塞上绿洲”的苍翠传奇。

  富起来,传承弘扬“右玉精神”书写小康故事

  右玉县建成“塞上绿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右玉绿了。绿起来之后的路怎么走?这道时代命题需要右玉作答。

  在右玉县驱车采访,山头上一根根拔地而起的风力发电电杆,山坡上一片片光伏发电的蓝色光伏板格外显眼。同行的工作人员说,右玉这几年先后建成一大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已达百万千瓦。

  “小香葱,生长快,耐寒耐热,四季可种。”在距离县城不到5公里的右玉县威远镇刘家窑村,大学毕业后返乡青年王涛正为来访者介绍“小香葱”特色产业。王涛说,右玉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其发展无公害出口农产品提供了天然优势。他们的产品即便历经疫情,2020年的销售价格还同比增长15%。而且种植基地带动2000余农户增收,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开始选择回乡发展。

  在威远镇东王庄村,记者巧遇33岁的县电子商务中心运营负责人高剑华正在和胡麻油作坊业主吴亮对接,之前连手机、电脑都还没弄明白的吴亮满脸乐呵呵地说:“以前卖油不怎么好卖,但是自从通过电商,销量翻了好几倍。”如今,全县有144个村建立了电商服务点,羊肉、沙棘、亚麻籽油、小杂粮等四大类200多个品种,成功闯进了全国大市场。

  “右玉精神”不会过时。右玉县一位干部说,右玉脱贫了,但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不能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劲头,啥时也不能丢!”

  旨在深度弘扬“右玉精神”的右玉干部学院已经成立4年,2020年一年就有19650人前来学习培训。“治住黄沙始到金。”一位在这里学习的干部感慨地说,“这个‘金’,不只是绿水青山,更是一种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精神。”

  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8万亩中药材、4.2万亩彩色种植、28万亩沙棘、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良好的生态正在给右玉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2020年右玉全县域实现了基本绿化,右玉‘绿起来’了,更要‘富起来’,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时代使命。”2020年4月,以第21任县委书记张震海为班长的新一届右玉县委,接过绿色接力棒。

  张震海告诉记者,右玉要抓细做实“四篇绿色文章”:一是转化“绿”,发展新产业,推动右玉高质量发展;二是拓展“绿”,催生新业态,实现右玉高水平崛起;三是提升“绿”,培育新优势,坚持右玉高标准保护;四是共享“绿”,增进新福祉,创造右玉高品质生活。经过接续奋斗,力争到2025年,转型出雏型,建成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以生态产业主导的产业体系出成效。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右玉精神’是我们党带领右玉人民苦干出来的。一代一代传承好‘右玉精神’我们使命在肩!”张震海动情地说。

  (信息来源:朔州日报 文:任永亮)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