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拂桑源满眼春 朔州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30 06:02:09

  去年以来,桑干河畔的朔州启动了新一轮发展战略,不断开创新基地新优势新朔州建设的新局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进。隆冬时节,记者行走在朔州这片热土,映入眼帘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深切感受到的则是蓬勃跳动的发展脉搏;在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方向指引下,桑干河两岸吹起了阵阵竞相发展的春风……

  “虚”与“实”的转换

  ——求真务实,实干兴邦,提高干部素质,养成良好作风,打造朔州转型跨越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朔州干部的案头,可以看到一本《把事情做到最好》的书,这是去年10月市委书记王茂设撰文向全市广大干部推荐的。他希望大家借鉴书中的先进理念、成功方法和有效经验,自觉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做事不懈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朔州市干部形成了“想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的浓厚意识。对此,右玉县委书记苏连根深有体会:“做工作就要敢与强者比、敢向高处攀,做就做最好、争就争第一。”

  朔州市还以加强干部跟踪管理为载体,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影响转型跨越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去年市、县党委换届后,组织190多名新任县处级领导干部在右玉县举办为期一周的培训班。去年以来,还组织机关干部分期、分批赴右玉县进行轮训。

  朔州之短在于水。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 “既要让绿色覆盖大地,又要让碧水环绕城市”的生态建设战略!

  一年多时间,全市整合利用引黄水、河道水系、水库、塘坝、小泉小水等水资源,建成湖泊48个。水系整治长度约61公里,水面面积由原来14平方公里达到了42平方公里。

  朔城区引水上山,在无井可打的西山上建起了年调水量500万立方米的玉泉湖、双照湖、雁家湖等9座蓄水湖,解决了西山地区40万亩林木的灌溉问题,并依照山势进行景观规划,实现了成林成景一举两得。

  去年2月2日,农历正月十一,塞外怀仁异常寒冷,但位于磨道河水系景区三源河、月亮湾和葫芦岛3个湖的清淤开挖工地现场却是机声隆隆,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不顾严寒投入到了怀仁县的大水系建设热潮中。

  去外地招商引资,朔州市的干部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每一次招商引资会都需要真正拿出项目,签回合同;产品展销会更要有像样的产品和销售业绩。仅在能源博览会上,朔州市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2个,拟引资2556.21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签约项目5个。引资额在全省名列前茅。

  经济总量偏小的应县,将项目建设当作经济发展的新增量,铺开了总投资480多亿元的95项重点项目、工程。

  去年9月11日,安普新能源电动汽车项目落户朔州经济开发区。

  这个项目总投资50亿元,年产30万辆电动汽车。园区将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资、介”五位一体的新型汽车工业园区。

  “一门心思干工作,扑下身子抓落实;级级有目标,事事有人抓,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是许多来朔州投资兴业的人,对朔州人最真实的感觉。

  “远”与“近”的思索

  ——“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如何取舍?把落脚点放到打基础、利长远上,敢想敢干,迎难而上

  朔州每年以33万亩、提高2个森林覆盖百分点的速度推进造林绿化。各县区都因地制宜,全力推进生态绿化建设。全市上下着力构建从怀仁经市区到右玉全长360多公里的生态文明精品长廊,全力建设凸显北欧风光、体现塞北风情、彰显宜居魅力的美丽朔州。去年8月,朔州市获得全省林业先进市称号,各县区都获得了省级以上奖励。

  朔州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瞻远瞩,还体现在黑色经济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上。

  煤炭是朔州的支柱产业,朔州也饱受资源依赖和“资源诅咒”的困扰。按照全循环、多联产、抓高端的要求,朔州突出非煤产业、循环经济、生态共生,以园区承载项目、企业、产业,全力建设了“八大循环工业园区”,不仅使粉煤灰等工业固废变废为宝,而且促进了朔州工业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市长李正印十分关心工业园区的建设,多次到各大园区调研,他要求:“要紧紧抓住‘项目落地年’这个重点,坚定不移推进八大循环工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八大循环工业园区的集聚功能,促进循环经济快速发展。”

  朔州市固废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是全国第一家集中发展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的工业园区,目前已有9个入园企业,总投资37.18亿元。在最早入园投产的润臻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车间,一袋粉煤灰原料倒进去,经过“吞粗出细”加工成混料,再经过挤压、开槽、上色,一块粉煤灰高分子复合装饰板就诞生了。据介绍,该公司年产2.5亿块粉煤灰砖、30万立方米砌块、10万吨脱硫石膏、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和1.5万吨塑性粉煤灰板材。

  八大园区目前已建成投产项目103个,总资产447亿元,实现产值203亿元,利税36亿元;“十二五”期间,全部项目建成并投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2687.3亿元,利税585.5亿元,初步形成集煤炭、电力、装备制造、陶瓷、新材料、化工、物流于一体的全省循环经济集聚区。省委书记袁纯清曾指出,朔州的循环经济是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小”与“大”的关联

  ——百姓小事情背后的民生大文章如何做好?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兴民生改善之风

  近两年,“民生”成为朔州的“高频词”。平鲁区实施了“一城十镇百村”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累计投资48个亿,完成了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260多项重点民生工程;在全省率先实行了15年免费教育;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和全覆盖。

  怀仁县倾心打造 “幸福怀仁”,随着新一批民生工程的陆续实施,百姓切实感受到了“幸福来敲门”。

  去年9月的一天,记者体验了怀仁县的免费公交车。搭乘4路公交车走了一圈,行程约45分钟,一路上乘客上上下下,秩序井然。家住云馨小区的刘江老汉笑眯眯地说:“自从公交车免费,我们老年人出行方便多了。”去年4月,怀仁县财政投入2200万元,率先在晋北地区实行了免费公交车。

  教育是群众关注的重点。去年10月8日,朔州市第一所本科院校迎来首届新生。这所投资8亿多元的大学,仅用10个月时间就建起了。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筹备工作也在抓紧进行。

  让老百姓高兴的还有朔州市市县两级财政共拿出3600多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营养奶工程”,为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袋鲜奶。

  还有更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去年的高考中,朔州市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30.08%,超出全省4.66个百分点,特别是清华大学计划在全省招生58人,该市就有12名考生达到录取分数线。

  不仅仅是教育。朔州市7家县级以上医院与山医大二院确立对口支援关系,建成了1个市级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和2个市级、6个县级、12个乡镇级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达标率达到了100%,全市新农合参加人数94.7万人,参合率达到98.25%。

  近年来,朔州群众民生满意度、安全感指数、幸福感指数、社会和谐稳定度均大幅上升。目前,居民各种诉求在社区内办理率达90%以上,矛盾化解率达98%。公众安全感调查由2009年的84.21%上升到了去年的91.18%,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列。这些变化来自于朔州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所取得的成效。服务、管理、保障、维稳“四位一体”和项目化、网格化、集成化、智能化、规范化“五化同步”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为全市人民营造了一个安全顺心的生活工作环境。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朔州市各县区都抢抓机遇、自加压力、超常发展,县区工作呈现出特色彰显、整体推进、竞相发展的强劲态势。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0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0亿元,增长28.6%;财政总收入210亿元,增长20%;一般预算收入84.25亿元,增长18.8%。

  美丽朔州,幸福朔州,正大步走来!记者 安 玉 通讯员 崔金鑫王华栋

来源: 山西日报  转自:新华网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