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古城史话之四 昙花一现的章昭城

发布时间:2021-08-30 06:24:09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设使当日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曾以这样一首诗歌进行感叹,把王莽推上了大奸大恶的行列。然而,白居易的评价公正吗?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别的人物,历来人们都把王莽看作是伪君子,是谋逆篡位的卑鄙小人,汉代史学家班固对他持否定的态度,在《东都赋》评说道,“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但胡适却在1922年和1929年分别写了《王莽》和《再说王莽》,为王莽作起了翻案文章,甚至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后人对王莽的评价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历史上真实的王莽是怎么一个人呢?

  王莽字巨君,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儿,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族中之人多为将军列侯,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唐代著名诗人韩翃有一首《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五侯是汉成帝母舅王谭、王根、王立、王商、王逢。王氏五侯权倾朝野的鼎盛之势力由此可见一斑。当时,在王氏家族中,只有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陈参学习《礼经》。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结交贤士,对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在民间深受爱戴。朝野的名流都称赞歌颂王莽,几乎都成为了当时的道德楷模,他的名声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权在握的叔伯。

  王莽的自我包装太成功了,以至他在初期的政治生涯中一帆风顺。不久,任大司马大将军的叔叔王根推荐王莽代替自己摄政。在公元前8年,成帝升王莽为大司马。这时的王莽不足四十岁。

  王莽成为一朝重臣后,继续保持他的低调和好的过分的好人形象,他找来贤德的人做官,皇帝赏赐给自己的钱都拿来分给大家,自己却极其节俭。他不但这样要求自己,也严格约束家人。有一次,他的母亲生病,大臣们纷纷让自己的夫人来府上探视,王莽的夫人也到门外迎接,但因为穿着太普通俭朴,竟然被众夫人当作了王府家的仆人。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络绎不绝给京师送来载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铜符。这些信息的内容,都是王莽应该即位称帝。在诸多“神迹”面前,王莽却是一个劲推辞。形势演变到了非常迫人的地步:他越推辞,臣民就越急;他越展示出无私,臣民就越狂热。全国推举他做皇帝的势头已经汇成汹涌大潮,“祥瑞”和“神迹”每天都大量出现。臣民们也每天都在引起议论和催促,不容王莽后退。

  公元8年,一个叫哀章的人向朝廷进献了分别放在两个铜盒里的“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符命”的内容是王莽该当皇帝。

  王莽要当真皇帝的意图暴露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大吃一惊,但已经对王莽无法控制,朝廷上下已经到处都是替王莽说话的人。公元9年,王莽在他的党羽的热烈劝进之下顺利即位,宣布取代汉,改国号为“新”。到此为止,王莽的皇帝梦终于实现,他的政治道路到达了一个顶点。

  从王莽个人奋斗的经历来看,他绝非坊间小白领想象的那般不堪。王莽学问广博,好古尚学,言必称礼,是个地道的儒生出身,他因此可以说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通过夺取政权坐上皇帝宝座的知识分子。大家都记得“他老人家”的那句名言: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王莽的例子就是对这句名言的一个反证。王莽先生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喝墨水的秀才,一不靠宫廷政变,二不靠兵变,走的完全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不但夺权成功,而且这其中的过程还显得那么温文尔雅,不失斯文,在我们今天看来只能用“漂亮”或“酷”来形容。朝代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本来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什么到了王莽这里就要背负“篡”的恶名呢?《礼记•礼运》上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以天下这东西,谁弄到手了就是谁的;同时谁弄到手了,只要你有这能力“天下为公”也就变为“天下为私”了。那么,王莽把天下弄回家,弄个皇帝当当本来应该是就无可厚非的事情。

  不能因为王莽取得政权的方式仅仅是缺少了一点血腥,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少杀了人,让老百姓少受了苦,就给人家强加上“篡”的罪名。

  王莽的失败,不在他的篡汉,而在于篡汉后的瞎折腾。

  王莽当上新朝皇帝之后,便不遗余力地推行他的理想,渴望建立人人平等的“大同世界”。推行他的全盘社会改革,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把原先主要掌握于社会上层贵富集团手中的盐铁酒经营、山林川泽、商业贸易等利益,夺归国家掌握,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禁止奴婢买卖。王莽的改革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机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败。

  王莽食古不化,认为改制后-切都要符合古义。于是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几乎都进行了修改。他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又收回并损毁“匈奴单于玺”,改授予“新匈奴单于玺”;甚至将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各族因此拒绝臣服新朝。王莽又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而且还任意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此后仍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到原来的。官吏和百姓难以记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马邑被改为章昭。频繁的改名给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麻烦,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

  即公元17年,各地农民纷起反抗,形成赤眉、绿林大起义。公元22年,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廉丹等数战不利,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事未及行,翌年,绿林军便攻入了长安,混乱中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的理想中的“乌托邦”顿时烟消云散。

  王莽的改革失败了,刘姓皇族要感谢他,因为如果没有王莽瞎折腾,把矛盾全部吸引到新朝和王氏身上,经过一场社会动荡后,皇权绝不会回到刘氏手中。

  新朝仅仅存活了15年,是中国封建帝制时代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就被刘秀的东汉政权取代了。刘秀全部废除了王莽的新政,章昭城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又恢复为大汉的马邑。

  参考书目:

  1、《朔州大事记》朔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蔚文彩 吴夺奎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2、《朔州通史》 朔州三晋文化研究会 高海编纂 三晋出版社出版

  3、《雁北志集注》徐德富编著 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4、《中国人史纲》柏杨著 同心出版社

  5、《马邑与马》 熊国章博客

  6、《山西省朔州平朔考古纪实》 张畅耕 支配勇

  7、《朔县惨案回忆录》 徐宝

  8、《朔县:野蛮的屠杀》山西视听网

  9、《塞北古城换新天》 2010年第06期《党史文汇》李颖超著

  10、《朔城区城市环境整治出成效》政府公报

主办单位:朔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