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武周(?——622),隋末马邑(今朔州)人。父刘匡,原籍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后徙居于马邑。武周年轻时就骁勇善射,广结豪杰。最初到隋朝东都洛阳当兵,随军征高丽,略有军功,升为建军校尉(小军官)。后到马邑军府中当校尉,负责训练府兵,约统三百人。
隋大业十二年(616)隋炀帝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民不聊生,反抗怒火熊熊燃烧,全国已有一百多支农民起义军,中原大地已是起义军的天下。在起义风暴席卷全国的形势下,刘武周在马邑准备发动起义。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刘武周假称生病,在家里宰牛沽酒,召集众志士共谋起义大计。一天,他乘太守王仁恭在衙门里升堂办事,率领一帮人冲进杀死了王仁恭,并将其头提到城外示众。接着开仓赈济饥民,号召当地以及周围各县的人们响应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万人左右,公推刘为马邑太守。隋将陈孝意率兵前来镇压,被起义军杀败,退回雁门。雁门郡人民也随之起义,杀死陈孝意归顺了刘武周。是年三月,刘武周率领的起义军袭破娄烦郡,攻克汾阳宫(今宁武县境),夺取定襄郡,势如破竹,连战告捷。取得初步胜利后,刘即返回马邑称帝,年号“天兴”。不久活动在河北的宋金刚起义军也投靠了刘武周。刘久闻宋金刚骁勇善战,于是封他为宋王,还把妹妹嫁给他,命他和尉迟恭率兵南下,与李渊争山西,与群雄争天下;此时的李渊也于五月在太原起兵,攻入长安。第二年五月称帝,即唐高祖。天兴三年(619),刘武周以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率军两万南下,与唐朝争晋中之地,刘军打下了榆次、介休、太原等重镇,又继续南进攻破晋州(临汾市)。这时,夏县、蒲州等地的起义军也归附了刘武周。刘武周起义不到三年,河东诸郡几乎全归刘武周所辖。起义发展之快,使长安李唐政权为之震惊。武德二年(619)(刘天兴三年,唐武德二年)十一月,李渊派秦王李世民统帅唐的主力军与刘军主力在柏壁对峙,同时派另一支大军进攻夏县,唐军大败。次年夏,宋金刚军队因粮草缺乏从晋南撤兵北返时,被李世民亲率精锐将士追杀,彻底溃败于介休城。尉迟恭等归附了唐朝。在主力军溃败后,刘放弃了太原城,投奔了突厥,企图借突厥之力东山再起,不料被颉利可汗拘禁。刘武周打算逃回马邑,结果被发觉杀死。
主办单位:朔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