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字文化

万千宠爱集一“墉”

发布时间:2021-09-10 05:56:33


 

图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文物。 (本报记者李中华 摄)

    本报记者  郭敏  王 敏  李中华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围绕中国文字博物馆独特的性质、宗旨和使命制定收藏办法,确立收藏标准,加强文物藏品征集,不断充实和完善藏品体系,是其基本任务之一。
                     
    在文物征集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在政策、资金、技术和人员等方面为中国文字博物馆提供了有力支持,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等单位主要领导还亲自带队,赴有关省、市、自治区协调文物征集工作,中国文字博物馆筹建处的大多数工作人员参与了这项工作,市文化局、文物局也抽调精兵强将,积极配合。

    群贤会聚 争现“大牌”风范
                     
    今年9月19日,在河南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康国义带领下,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急匆匆赶到安徽省博物馆。简单寒暄之后,安徽省博物馆馆长带领远道而来的同人,径直来到展厅,指着玻璃柜中的文物,一脸不舍:“这可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她要去安阳登台露脸,这里就冷清喽。”
                      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的工作人员开玩笑说:“这种夺人所爱的场面经历多了,脸皮也厚了。”
                     
    中国文字博物馆汇集了来自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10余家大型文博单位的镇馆之宝,可谓群贤毕至、星光闪耀。
  
    让我们简单领略一下这些“大牌”的魅力吧,下述所列文物为其中一少部分:
                     
    铭文最长的青铜盘——逨盘。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铭文最长的青铜盘,共有372个字,记载了西周贵族单氏家族辅佐12代周王的功绩,又一次从出土文物的角度证明了《史记》对周王世系谱的记述是正确的,进一步提高了《史记》的可信度。
                     
    一部神秘的国家档案——中山国铜方壶。1978年在平山县出土的“中山三器”(铜鼎、铜方壶、铜圆壶)上有3篇铭文,共1101个字,其中铜鼎上469个字、铜方壶上450个字、铜圆壶上182个字。铜鼎与铜方壶上的铭文内容大体一致。关于中山王世系,明确记载于史书者唯武、桓二公,今据“中山三器”铭文记载,新发现有文、成、妾、子四世,对中山王世系进行了补充。
                      
    古代贪官受贿的铁证——庚儿鼎。庚儿鼎1961年出土于山西侯马市。根据铭文的内容可以判定它为东周时期徐国之器,其主人为徐王庚。徐国之器何以流入晋国,学者们研究后认为,徐与吴、楚关系密切,且当时有以宗器相赂的史实,所以此鼎当是晋大夫受赂之器。
                     
    战国晚期的免税通行证——鄂君启节。“鄂”为地名,“启”是鄂君之名。据铭文记载,其铸造时间是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为楚怀王颁发给封地在今湖北鄂城的鄂君启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铭文严格规定了水陆运输的范围、船只的数量和有关折算办法,且明确记载了禁止运送铜与皮革等物资的具体条文。

    最圆满的“聚会”
                     
    “欢迎来到民族文字大家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记者同众多参观者一起来到第四展厅。在一幅巨型油画上,56个民族代表穿着本民族的服装载歌载舞,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馨。
                     
    漫步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佉卢文、粟特文、藏文、蒙古文、维吾尔文、龟兹文、女真文、契丹文、满文等40余种少数民族文字和汉字共同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到此的参观者纷纷说:“这里可谓是各民族文字最圆满的‘聚会’,让天南海北的人在这里都能找到本民族的文字,体味到家的幸福和温馨。”
                     
    在展厅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份回鹘文定慧卖奴契,市博物馆馆长魏文萃告诉记者,这些藏品是中国文字博物馆藏品中最远的一批“稀客”,它们来自新疆。今年8月27日至9月2日,在省文物管理局局长陈爱兰的带领下,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征集文物,得到了当地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调拨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龟兹石窟研究所、吐鲁番市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刻有回鹘文、突厥文、龟兹文、察合台文等文字的文书、木简、木牍共13件,复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物2件,购买察合台文字与汉字对照的清末至民国初年契约、文书等4件。这些藏品反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历史上存在的各民族文字的演化进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学价值。
                      
     这是一次民族文字的大“聚会”,更是一次民族团结的大“聚会”。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公瑾说:“中国文字博物馆将少数民族文字和汉字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包容性和内聚力。”
 
    最民间的“国宝”
                     
    今年1月,央视《寻宝》栏目登陆安阳,录制并播出了专题节目《寻宝——走进中国文字博物馆》,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震撼开馆献上了一份厚礼。在这次民间选宝过程中,一枚巨大的甲骨片历经海选、专家鉴定、斗宝、评审等环节脱颖而出,成为万众瞩目的安阳民间国宝。而今,这片甲骨的主人杨氏收藏家把它借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展出,工作人员专门为其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展柜,放置在专题展厅“甲骨文与安阳”内。
                     
    市文物局局长段振美告诉记者,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上刊登出文物征集启事后,得到了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许多热心人士来电来函,甚至直接将各自的收藏品邮寄过来,令人感动。让段振美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林老先生。林老先生已是78岁高龄,热衷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他先后4次将解放初期发行的小字典等100余份与文字发展有关的文字资料寄到安阳,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增添了新的内容。

    段振美感慨地说:“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来之不易,民间捐献功不可没。”

    最本土的“明星”
                     
    “这就是我们课本上说的‘一片甲骨惊天下’。”“是啊,它发掘于咱们安阳殷墟,甲骨上面的文字是古文字中唯一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至今的文字。”……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楼的专题展厅“甲骨文与安阳”,一对母子正在认真地讨论着。
                      
     除专题展厅的甲骨外,记者在参观过各个展厅后发现,这里的许多珍贵展品都十分眼熟。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小组的工作人员王双庆告诉记者,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品中,有一大批最本土的“明星”,它们在陈展文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大力支持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今年5月8日,继国家征集的8件珍贵青铜器入藏中国文字博物馆后,我市将38件珍贵文物正式移交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使文物征集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这些珍贵文物包括父乙爵、宁觚、爰鼎、爰觚、爰簋等,其中青铜类27件、玉石类11件,均保存完好、形文俱佳、造型时代特征明显,是商代青铜器、玉石器中的珍品,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为加快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步伐,今年8月31日,我市又从全市的文博单位调拨了39件珍贵文物,并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借展60余件珍贵文物,为中国文字博物馆震撼开馆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是我们安阳的珍宝。”“那个也是。”……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到处可以听到这样的讨论,从他们的表情和言语之中可以感受到其作为安阳人的自豪。
                     
    每一件文物入住中国文字博物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记录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所有参与建设者的努力。文物捐献者段先生在11月16日晚给中国文字博物馆工作人员发来一条短信:“今晚在《新闻联播》中看到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的消息,心里真高兴!你们办了一件既能告慰先人又能造福子孙的大好事,功不可没。真诚地祝你和各位同人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该松弛一下,好好休息休息了。”
                      
     采访结束时,这条短信依然被保留在收信者手机中。只是文物征集小组的工作人员没有放松,他们已经制订了下一步文物征集计划,他们说:“文物征集之路,才刚刚开始。”

文章作者:郭敏 王敏 … 文章来源:安阳日报

安阳市台办供稿

安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