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汉字文化

甲骨上的安阳

发布时间:2021-09-10 05:56:40

  1899年,清王朝国子监祭酒、金石学家王懿荣从一味中药“龙骨”上面发现刻有一种不认识的古代文字,那就是“甲骨文”。无数学者寻找甲骨,找到了河南安阳——传说中的“殷墟”所在地。大多九年义务制教育培养的中国少年们唯一叫得出名字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也出土于此。

  模糊的古风

  可我不是一个纯粹的历史爱好者,我不会告诉你,这是个多么适宜旅行的地方。

  在有限的预算内,很难找到一家像样的宾馆,打眼望去,全市没发现舒适的茶馆,最好的咖啡似乎在KFC。贯穿城市东西的文峰中路宽得吓人,显露着这个小城对于“现代化”的野心勃勃。像中国所有正在现代化的城市一样,步行意味着呼吸灰尘。

  只有在登上文峰塔顶的瞬间,我才有回到古代的错觉。这座塔的石阶每阶高达0.5米左右,十分险峻。与其他有名的塔不同,除了仅容两人侧身而过的台阶,它并不存在其他的室内空间。一反常规佛塔的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文峰塔是逐层扩大呈伞状的。塔顶是一块较开阔的平台,从这里可以俯瞰全城。是真正的俯瞰,这座城市还没有树立起足以隔断视野的高楼大厦。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仿古建筑,“明清一条街”上,青砖白瓦、崭新的明清式样四合院里,开设着按摩院和川菜馆,在我看来,终归有些别扭。

  很多地方正在施工,塔顶的强风偶尔带来的沙子也透露了这一点。从面对着市中心的一方望去,对面是安阳最大的书店——新华书店,里面人头攒动。

  同行说:“真没想到。”我说:“一定都是在买参考书。”

  偏偏还要去求证。果然如此。应对各种考试的参考书占据书城最中心、最大面积的位置,攒动的人群正是为它们而来。

  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建于古城南侧的“昼锦堂”,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取的就是“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反义。中国人读书,自古就有求取功名的明确目标。安阳人对参考书的热忱,也算是继承古风吧。

  真与假的历史

  尽管作为华夏文明3300年前的中心“殷”的所在地而闻名,但现在的安阳市区其实是彰德旧址。它在明代作为彰德府城曾盛极一时,市中心的文峰塔是五代后周时期保留至今的遗迹;韩琦在这里修建的“昼锦堂”,为当时四大书院之一;袁世凯“事业低潮期”也曾在这里短暂居住。

  而“殷墟”的所在地其实在安阳市西北部的小屯村一带。自商代第十九代君王盘庚迁都至此,至商朝灭亡,商王朝在这里历经了近300年的盛世。

  正因为远离市中心,使得建在“殷墟”遗址上的“殷墟博物苑”,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况味。整个博物苑相当于当年殷都的市中心,包括祭祀坑、车马坑、甲骨文碑林、妇好墓和陈列青铜器及甲骨文等文物的殷墟博物馆。它们散落在这个步行几个小时才能走完的博物苑中,与茵茵绿草为伴,行至深处还能见到树林傍着湖水。

  这大概也是安阳自然风光最美的一处,即使对文物无感,在这里徜徉半日也不失为好的休闲。不过,我们一行三人徜徉其间,只见到本省的几个旅行团,很少有如我们一般散落的游客。

  进入正门面对的就是仿商王宫大殿,它的四周密集分布着无数祭祀坑。史料显示,殷商时期在营造宫室宗庙等建筑时,从奠基、置础、安门到落成,均要举行血腥的祭祀仪式,祭祀品从牛、羊、狗到人均有。几十个被有机玻璃罩住的祭祀坑里,白骨皑皑。不过它们都是复制品,真正的白骨据说就在他们以下几米的土地中,被夯在了3000多年前的地基中。如今,压在他们身上的建筑物早已灰飞烟灭,甲骨上曾有几个数字冷漠地记载过它们的命运,这些文字后来就被叫做历史。 

  殷墟下埋藏着13位商代君王,但墓穴早已被盗得空空如也,唯有商王武丁的妻子妇好的墓保存完整。这是一位传奇女性,在殷墟出土的1万多片甲骨中,她出现了200多次。据甲骨文卜辞记载,她曾主持过一些重要的祭祀活动,并多次率兵征伐各方。其中一片卜辞上,记述妇好在征伐羌方的一次战斗中,曾统帅13000人的庞大队伍,这也是迄今所见甲骨文中记录征伐周围方国中,用兵最多的一次。因为战功显赫,她拥有封地和军队,并向武丁交纳贡品。甲骨文卜辞中有武丁问“贞:妇好不延疾?”的占卜,并且妇好墓的祭品又如此丰富,因而后世历史学家曾对二人的夫妻情深大加演绎。

  墓穴中,除了日用的青铜器之外,有很多玉制的弄器,其中一些人偶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它们并不像我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看到的那些人俑那样严格按真人比例且千篇一律。用现代人的观点看,它们是一些卡通小人,头大身体小,圆咕隆冬、憨态可掬。原来3000多年前的手工艺人,已经有了卡通化的观念。

  在配有与今字对照的甲骨文碑林中寻找自己的姓名,是此次旅行最有趣的游戏,你还会发现有些文字的历史意外的长,比如“曾”,很奇怪这没有实意的字竟然也3000多岁了。在纪念品销售处,一盒用甲骨文做图案的扑克牌的纸盒上,赫然印着一位裸女,她头上是几个树枝搭成的屋顶,那是甲骨文中“家”的意思。这特别的幽默感把我打败,竟然买了一盒。

  最后,我的整个安阳之旅至少见到了四个曾在历史书上阅它百遍的司母戊大方鼎,但没一个是真品,管理员说真品目前于机密处被保护起来了。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青网

  安阳市台办供稿

安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