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吗?《周易》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的巨著;《周易》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周易》文化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伟大的第一部经典,它是中国先祖们创造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成果,是中国劳动人民社会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记载:“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安阳是周易的发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可什么是《周易》?《周易》中讲的是什么内容?您对《周易》又了解多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翻阅资料寻找答案,一同来揭开周易文化的神秘面纱,走近周易、了解周易。
源于安阳 影响世界的巨典
人类祖先历经数代把瞬息万变的事物归纳成可以运用的规律,经数千上万年的不断实践,一代一代人的补充发展,成为公共认可的易学。人类祖先进入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彩陶和网罟、结绳记事等文明初萌。后来,伏曦氏得《河图》始画八卦,以另一种更为简明方便的符号代替了结绳记事符号。古代有三易,即夏为《连山易》,商为《归藏易》,周为《周易》。
周文王生于歧山之下,姓姬名昌。姬昌自青少年时来到了殷商都城,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姬昌精通甲骨文,谙熟《归藏易》。82岁的姬昌彼殷商纣王软禁于殷都南15公里的麦里城。姬昌满怀悲愤,但又不露怒色,只好忍气吞声地在麦里城画地为牢中度过七年囚禁生活。姬昌虽身陷囹圄,但胸怀宽广,自强不息,结合自己一生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总结《连山易》、《归藏易》,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倾毕生精力,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演绎出新的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撰写了卦辞。其后,他的儿子周公又为三百八十四艾撰写了交辞。自此,卦形便有了文字,图文兼得,象意参照,为《周易》的成书奠定了基础。孔子从五十岁开始虔心研习《周易》,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三次磨断。孔子对卦辞和曼辞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撰写了几万言的解读文字。后经历代哲人贤士的研究开发,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汉文化对外影响加大,中国易学在元初传到阿拉伯世界,同时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周易》逐渐发展成为一部影响亚洲人思维方式的经典巨著。“世界之易学”时代是由欧洲传教士开启的,至明清时期,以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法国传教士金尼格、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文化典籍,把易学的影响扩大到世界范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众多的西方汉学家为传播易学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奠定了易学世界化的坚实基础。
涵盖万物 博大精深的六十四卦
《周易》一书由两部分组成,即《易经》和《易传》。所谓《经》是解释《易》的,也就是解释《易》的文字谓”经”;解释《易经》的文字谓《易传》。《易传》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由十篇著作组成,即《彖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组成,也称《十翼》。
《周易》所反映的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又是说《周易》的内容含盖了世界万物,博大精深。《周易》一书的内容主要是象、数、理、辞四大部分。象,即六十四卦符号,六十四卦即六十四个符号,表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复循环,永无止境。数,即指术数,指易卦演变的程序,反映事物的吉凶祸福。理,主要指天地自然,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为道,生生不息的道理,主要是从象和数中升华。辞,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交的交辞,也即《易经》的文字部分。用来说明卦义和艾义,反映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和每交的意义。
六十四卦反映了自然界阴阳对立的发展规律,构筑了人们认识宇宙和社会的框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易经》有三个基本的要点:一、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也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存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的变化已由来久矣。二、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称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三、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称为简易。
推动自然科学进步
《周易》“尽宇宙之妙,通天人之际”的科学思维和宇宙观揭示了自然现象的辨证规律。近现代一些重大自然科学进展,都与《周易》的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而《周易》的一些基本理论范畴,如“太极”,“阴阳”、“八卦”、“五行”等都已得到有确凿依据的解释,它揭示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许多基本观点被现代自然科学所验证,以《周易》为代表的整体自然观,给予自然科学家以重要的思想启迪,使科学家从《周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中,抽引和演绎出一些具有辨证思维的数理模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周易》文化与数学与电脑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八卦图在古代人类社会活动及其实践中的充分运用,
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预测学体系。其中,蕴含着近现代模糊论、概率论、数论以及信息论等科学原理,阴阳图更包涵着数学科学的解析原理。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接触到《周易》后,开始了0与1的二进制思考,并建立了二进制的表示及运算方法,从而跨过了电脑的门槛。
常言说”医易相通”,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贯穿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始终的阴阳学说,直接来源于《周易》。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易经》“卦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 此外,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重大科研成果共有14项,其中12项皆与《周易》在原理上相通。
影响世界哲学发展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周易》的一个重要思想。《周易》把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天道、人道、地道,讲的是天地人的发展规律,即三才之道。人的行为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与天地之道相合,人可以认识自然,但不能改变自然的规律。人只能适应自然,以变应变,唯变所适,遵循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动性。同时,人要效法自然规律,发挥人的能动性。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将会发生人为的自然灾害。
《周易》是哲学,这在我国哲学界普遍认同。在《周易》中阐述了一些重要的哲学观点。比如“一阴一阳之谓易”的对立统一观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变化观点等,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周易》的哲学思想不仅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易经哲学”,他受易经的启发,发明了著名的正反合逻辑定理,后来发展成唯物辩证法。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十九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为 “中国的基本理论是阴阳”。
汇集最早管理思想
专家指出,中国最早的管理思想就见之于《周易》,远在周朝初期,就把阴阳用在国家管理上,《尚书?周官》言:”论道经邦,曼理洲阳”,把阴阳调理好了,作为管理国家的最高准则。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管理易”,把易经思想运用于管理科学,推进了管理科学的发展。1991年10月在安阳举行的《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成为讨论会的重要主题,也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管理易“作为一个学说模型已经基本形成。丁善熬教授概括了《周易》中与现代管理相关的原则,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周止礼教授、信息工程大学吴铁铸教授、杨宏声、徐宏达、张超等多位学者,以及《决策理论与实践》等刊物都对”管理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理论的源头
周易文化的哲学原理,也是军事理论学说的源头和基础。我国最早的“孙子兵法”经典文献,就是以“周易”文化为理论基础。“易”?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与孙子兵法中天者,阴阳,寒暑。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的理论密切相关。“易?系辞”中"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与孙子兵法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的理论也是密切相关。
军事家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烧战船,就是用的"周易"天有四时和风雨的原理。《周易》六十四卦中“师卦”,就是专门研究论述出师打仗的,上坤代表大地,下坎代表险,易理是大地被外入侵略,出现了战争性灾难时,战争的胜败,代表着大家的共同利益,人人有责。“国强则民富,国破则民亡”。毛泽东主席根据这一原理,创立了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思想,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主席依据“师卦”六五交辞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战争是敌人强行挑起的,不得不应对必然会胜利的原理,提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
最早的生态环境学
《易》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顺应天而应乎人”“与天地合其德,以日月合其明,以四时合其序,以鬼神合其吉凶”。讲的是大自然及其与人关系的规律。也是建筑环境学的理论基础。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讲:周易建筑环境文化,在建筑学中有其特殊侧价值,它集天文、地理、建筑为一体,全面探讨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确定、陪衬特设施等问题,蕴涵着东方审美意识,同建筑工程学虽大异其趣,却相得益彰。
建筑环境学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主要在考虑如何合理布局,使建筑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良性影响。它由古代神秘文化演变而来,至今有着特殊研究价值,不可以迷信视之。周易建筑环境学是以研究居室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影响为中心,可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生态环境学。
周易建筑环境学遵循《周易》思想,肯定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易传》强调,人的思想、行为当与天体运动、自然变化相一致,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有幸福。建筑环境学古称”堪舆”,许慎云:”堪,天道也,舆,地道也。”表明堪舆是讲求天体运动和地理变化的统一之道,亦即人如何选择山川形势以适应天象变化。堪舆学是以天人统一学说为理论基础,离开天人统一学说,堪舆学将失去灵魂。这些中国传统的建筑理论,蕴含着合理内核,值得深入探讨,不可等闲视之。《周易》思维模式,简称太极思维,乃东方思维的精华。太极思维注重整体,讲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考察事物的对称、互补、序列演变,然后作出整体综合评价。堪舆学汲取太极思维的优点,加以巧妙运用,在堪舆过程中,以整体思维为指导,密切观察山川形势是否阴阳对称互补,达到整体平衡。目的在于营造足以令人身心舒适、视野开阔、生意盎然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总之,营造一种时空统一,“藏风聚气”,使人身心康泰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
您知道吗?《周易》被儒家尊为“群经之首”,被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神秘主义的巨著;《周易》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周易》文化反映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伟大的第一部经典,它是中国先祖们创造的中华文明的精神成果,是中国劳动人民社会实践活动的智慧结晶……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记载:“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安阳是周易的发源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可什么是《周易》?《周易》中讲的是什么内容?您对《周易》又了解多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翻阅资料寻找答案,一同来揭开周易文化的神秘面纱,走近周易、了解周易。
源于安阳 影响世界的巨典
人类祖先历经数代把瞬息万变的事物归纳成可以运用的规律,经数千上万年的不断实践,一代一代人的补充发展,成为公共认可的易学。人类祖先进入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彩陶和网罟、结绳记事等文明初萌。后来,伏曦氏得《河图》始画八卦,以另一种更为简明方便的符号代替了结绳记事符号。古代有三易,即夏为《连山易》,商为《归藏易》,周为《周易》。
周文王生于歧山之下,姓姬名昌。姬昌自青少年时来到了殷商都城,学习政治,军事和文化,姬昌精通甲骨文,谙熟《归藏易》。82岁的姬昌彼殷商纣王软禁于殷都南15公里的麦里城。姬昌满怀悲愤,但又不露怒色,只好忍气吞声地在麦里城画地为牢中度过七年囚禁生活。姬昌虽身陷囹圄,但胸怀宽广,自强不息,结合自己一生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同时总结《连山易》、《归藏易》,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倾毕生精力,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演绎出新的六十四卦,并为每一卦撰写了卦辞。其后,他的儿子周公又为三百八十四艾撰写了交辞。自此,卦形便有了文字,图文兼得,象意参照,为《周易》的成书奠定了基础。孔子从五十岁开始虔心研习《周易》,串连竹简的牛皮绳三次磨断。孔子对卦辞和曼辞又作了进一步的诠释和发挥,撰写了几万言的解读文字。后经历代哲人贤士的研究开发,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周易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汉文化对外影响加大,中国易学在元初传到阿拉伯世界,同时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周易》逐渐发展成为一部影响亚洲人思维方式的经典巨著。“世界之易学”时代是由欧洲传教士开启的,至明清时期,以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法国传教士金尼格、德国传教士卫礼贤向西方世界介绍了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文化典籍,把易学的影响扩大到世界范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众多的西方汉学家为传播易学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奠定了易学世界化的坚实基础。
涵盖万物 博大精深的六十四卦
《周易》一书由两部分组成,即《易经》和《易传》。所谓《经》是解释《易》的,也就是解释《易》的文字谓”经”;解释《易经》的文字谓《易传》。《易传》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由十篇著作组成,即《彖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等组成,也称《十翼》。
《周易》所反映的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人类社会、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又是说《周易》的内容含盖了世界万物,博大精深。《周易》一书的内容主要是象、数、理、辞四大部分。象,即六十四卦符号,六十四卦即六十四个符号,表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反复循环,永无止境。数,即指术数,指易卦演变的程序,反映事物的吉凶祸福。理,主要指天地自然,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为道,生生不息的道理,主要是从象和数中升华。辞,即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六交的交辞,也即《易经》的文字部分。用来说明卦义和艾义,反映卦与卦之间的关系和每交的意义。
六十四卦反映了自然界阴阳对立的发展规律,构筑了人们认识宇宙和社会的框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易经》有三个基本的要点:一、变易:《易》所说明的宇宙事物,是必变的,也就是说,天地间万事万物,没存不变的。但这个变,是渐变而不是突变,《易》是否定突变的,因为一切突变的事情,实际上,内部的变化已由来久矣。二、不易:在一切的必变之中,有一种绝对不变的本体,这就是形而上的道理,在西方的宗教呼之为上帝,佛教称之为佛,老子无以名之称它为道,也有人称它为”一团漆黑”。不论其名如何,所代表的是不变的本体。三、简易:《易》是归纳法,将宇宙间的现象与人事,归而纳之为极简单的必然之理,称为简易。
推动自然科学进步
《周易》“尽宇宙之妙,通天人之际”的科学思维和宇宙观揭示了自然现象的辨证规律。近现代一些重大自然科学进展,都与《周易》的思想有着密切联系,而《周易》的一些基本理论范畴,如“太极”,“阴阳”、“八卦”、“五行”等都已得到有确凿依据的解释,它揭示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的许多基本观点被现代自然科学所验证,以《周易》为代表的整体自然观,给予自然科学家以重要的思想启迪,使科学家从《周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中,抽引和演绎出一些具有辨证思维的数理模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周易》文化与数学与电脑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八卦图在古代人类社会活动及其实践中的充分运用,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预测学体系。其中,蕴含着近现代模糊论、概率论、数论以及信息论等科学原理,阴阳图更包涵着数学科学的解析原理。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在接触到《周易》后,开始了0与1的二进制思考,并建立了二进制的表示及运算方法,从而跨过了电脑的门槛。
常言说”医易相通”,易经”托物以明义,用小以喻大”的直觉思维模式以及由此发生的理论模式,直接影响着中医学的理论思维。贯穿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书始终的阴阳学说,直接来源于《周易》。许多现代生物科学的最新进展与《易经》“卦有着惊人的对应关系。 此外,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重大科研成果共有14项,其中12项皆与《周易》在原理上相通。
影响世界哲学发展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周易》的一个重要思想。《周易》把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天道、人道、地道,讲的是天地人的发展规律,即三才之道。人的行为正确与否,要看是否与天地之道相合,人可以认识自然,但不能改变自然的规律。人只能适应自然,以变应变,唯变所适,遵循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动性。同时,人要效法自然规律,发挥人的能动性。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将会发生人为的自然灾害。
《周易》是哲学,这在我国哲学界普遍认同。在《周易》中阐述了一些重要的哲学观点。比如“一阴一阳之谓易”的对立统一观点;“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生生不息”、“变动不居”的变化观点等,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
《周易》的哲学思想不仅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世界哲学史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认为,中国的哲学是”易经哲学”,他受易经的启发,发明了著名的正反合逻辑定理,后来发展成唯物辩证法。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十九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二十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为 “中国的基本理论是阴阳”。
汇集最早管理思想
专家指出,中国最早的管理思想就见之于《周易》,远在周朝初期,就把阴阳用在国家管理上,《尚书?周官》言:”论道经邦,曼理洲阳”,把阴阳调理好了,作为管理国家的最高准则。
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管理易”,把易经思想运用于管理科学,推进了管理科学的发展。1991年10月在安阳举行的《周易与现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周易与现代管理科学成为讨论会的重要主题,也成为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管理易“作为一个学说模型已经基本形成。丁善熬教授概括了《周易》中与现代管理相关的原则,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周止礼教授、信息工程大学吴铁铸教授、杨宏声、徐宏达、张超等多位学者,以及《决策理论与实践》等刊物都对”管理易”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理论的源头
周易文化的哲学原理,也是军事理论学说的源头和基础。我国最早的“孙子兵法”经典文献,就是以“周易”文化为理论基础。“易”?系辞“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与孙子兵法中天者,阴阳,寒暑。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的理论密切相关。“易?系辞”中"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与孙子兵法中"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的理论也是密切相关。
军事家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火烧战船,就是用的"周易"天有四时和风雨的原理。《周易》六十四卦中“师卦”,就是专门研究论述出师打仗的,上坤代表大地,下坎代表险,易理是大地被外入侵略,出现了战争性灾难时,战争的胜败,代表着大家的共同利益,人人有责。“国强则民富,国破则民亡”。毛泽东主席根据这一原理,创立了全民皆兵的人民战争思想,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千百万真心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毛泽东主席依据“师卦”六五交辞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战争是敌人强行挑起的,不得不应对必然会胜利的原理,提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领导全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
最早的生态环境学
《易》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顺应天而应乎人”“与天地合其德,以日月合其明,以四时合其序,以鬼神合其吉凶”。讲的是大自然及其与人关系的规律。也是建筑环境学的理论基础。武汉大学唐明邦教授讲:周易建筑环境文化,在建筑学中有其特殊侧价值,它集天文、地理、建筑为一体,全面探讨建筑布局、空间分割、方位确定、陪衬特设施等问题,蕴涵着东方审美意识,同建筑工程学虽大异其趣,却相得益彰。
建筑环境学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主要在考虑如何合理布局,使建筑物对人的生理、心理产生良性影响。它由古代神秘文化演变而来,至今有着特殊研究价值,不可以迷信视之。周易建筑环境学是以研究居室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影响为中心,可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生态环境学。
周易建筑环境学遵循《周易》思想,肯定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易传》强调,人的思想、行为当与天体运动、自然变化相一致,只有顺应自然人类才有幸福。建筑环境学古称”堪舆”,许慎云:”堪,天道也,舆,地道也。”表明堪舆是讲求天体运动和地理变化的统一之道,亦即人如何选择山川形势以适应天象变化。堪舆学是以天人统一学说为理论基础,离开天人统一学说,堪舆学将失去灵魂。这些中国传统的建筑理论,蕴含着合理内核,值得深入探讨,不可等闲视之。《周易》思维模式,简称太极思维,乃东方思维的精华。太极思维注重整体,讲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全面考察事物的对称、互补、序列演变,然后作出整体综合评价。堪舆学汲取太极思维的优点,加以巧妙运用,在堪舆过程中,以整体思维为指导,密切观察山川形势是否阴阳对称互补,达到整体平衡。目的在于营造足以令人身心舒适、视野开阔、生意盎然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总之,营造一种时空统一,“藏风聚气”,使人身心康泰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
文章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广电报
安阳市台办供稿
安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