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殷商古都,彰德故郡,亦称相州,谓之邺下。望岱宗之高岑,倚太行之崇阿。纵贯两路,京广与京珠并驰;横沮二水,漳涛与洹波共流。控两湖之锁钥,扼燕赵之门户。处四省之交界,居豫州之北屏。城以古屡见经传,名因高蜚誉寰中。称文字之都、称周易之都、称中华第一古都;乃旅游名城、乃书法名城、乃历史文化名城。
在中国的版图上,注定有一些地方很特别,安阳就是其中之一。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1982年提出:论建都开始的时间,安阳远比西安早200多年;论建都历时久暂,自殷算起,包括六朝时代的邺,合计370年,比开封、杭州要长得多。因此,安阳应与西安、洛阳、北京、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我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自兹安阳之名始见于史册。继之,安阳先后亦曾称相州、彰德府。
安阳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安阳市郊小屯一带),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1952年11月毛主席视察安阳并提出了殷切希望。1956年9月郭沫若先生留下了“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的著名诗句。江泽民同志也于1991年2月和1996年6月两次视察安阳,并亲笔题词:“弘扬民族文化,建好古都安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
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两岸。古称“北蒙”,又称“殷虚”、“殷邑”,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大邑商”、“商邑”,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国的255年间,这里一直是中国商代晚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其长约6公里,宽约5公里,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雄伟壮阔的宫殿宗庙建筑基址、等级森严的王陵大墓、星罗棋布的居住遗址、家族墓地,密布其间的手工业作坊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构成了殷墟独特的文化内涵,展现出这座殷商王都的宏大规模和王者气派。
随着那些青铜器、玉器、牙雕骨器和贝币的出土面世,更是向人们展示出了3000年前的一座繁华古城,她的文明程度在当时应为世界之冠。甲骨文的发现,更让这繁华成为有文字史可证的往昔的真实,于是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安阳这片沃土上渐次展开:盘庚迁都的坚毅;武丁三年不语,一鸣惊人,促成商朝中兴的伟业;武丁之子祖庚为祭祀母亲而铸就的“司母戊大方鼎”,那乌亮的光泽永久地闪现着古代先民智慧与技巧的灵气;武丁的妻子妇好率千军征万里,驰骋沙场,开拓疆土。当年那些用龟甲占卜的贞人,不会想到他们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自豪;那些历代商王也似乎不曾想到,大肆修建的庞大陵墓会给后世留下如此的辉煌。但真正永久地活在后人口里、手中的是“商人”的称号。据史料记载,当时由于商殷交换业颇为发达,甚至可能已经有了最早的金属贝币用于流通,所以,周灭商后保留了殷人的交换业特长,凡专门从事交换业的人就称之为“商人”,对此,有学者认为“商人”、“商品”、“商店”等概念,就是从殷商遗民从事交换业而来,流传至今。
除了殷墟历史的久远,其实当时殷墟的历法也颇为发达,天干、地支,六十甲子,一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的历法就起源于殷商时期。另外,还有编制整齐的多声乐队,演奏优美的音乐。据考古学者表示,从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当时用来奏乐的一种叫做“骨笛”的乐器,其中一支有7个孔和一个调音孔,专家用现代手段测量后惊奇的发现,该笛竟能吹奏以C为宫(即1C调)的七声古音阶(1234567i)或以G为宫(1G调)的七声新音阶(1234567i),用它演奏河北民歌《小白菜》,音质音色都颇为动听,由此可以想象,殷时的乐器能奏出如此美妙的乐曲,足以看见当时声乐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技术的高超。不过,可惜的是我们已经无法聆听到了。
周灭商后,殷都夷为平地,加上洪水湮没,300年王城荡然无存。往昔的楼阁殿阙坍圯散落,笙歌艳舞化为云烟,文物起于地下,兴盛埋进废墟。“殷墟”的称号倒也名副其实。
春秋战国时,安阳几经变迁,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大将王翦重修安阳城墙,今日的安阳正始于那时,距今也有2200多年的历史。此后,项羽曾在此大败秦将章邯订立城上之盟;曹魏建都邺城,即今距安阳北18公里的邺镇。著名的西门豹曾为此地之令,而曹操父子(曹丕、曹植)在此地又成为文坛主将,经营起史称“建安文学”的文学集团,让邺城(安阳)又以独有的文学之光闪耀在中国历史上。魏晋之后,安阳地区、邺城先后是五朝都城,以后地位渐渐衰败。七朝旧都仿佛在历史上睡去了。直至宋朝,安阳又再度辉煌,不过,是以著名的洹河流域瓷窑的发展为标志。宋瓷那柔润晶莹的光泽,穿透近千年的风尘,幽幽发亮,成为今天的至宝。
九府巷陌,华屋千家,明宅清居,盛世人寰。勤劳善良的安阳人民,继续在历史的车轮中谱写着新的篇章。
文章作者:罗鹏文章来源:法制报豫北新闻
安阳市台办供稿
安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