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殷商文化

武丁盛世

发布时间:2021-09-10 06:06:41

  人物简介

  武丁,商朝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历史贡献

  商王武丁是商代一位有政治才能的君王,雄才大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他年少时学于甘盘,获得了许多知识。他在民间生活的经历,使他深知民众之疾苦。为了使殷道复兴,他破格提拔了有才能的人傅说,并任以为相,让他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武丁修政行德,励精图治,在傅说的帮助下,他的理想得以实现。他还对四周侵优商王国的外方邦进行了征讨,诸如羌方、土方、方、人方、鬼方、虎方、荆楚等等。其中羌方,一直是征伐的对象,最多时曾一次出兵一万三千人。这些战争,使殷商王国的民众获得了比较安定的生活空间,也使殷商与外方邦的关系恢复到正常发展的状态。总之,商王武丁在丞相傅说的辅佐下,对内大治,对外征伐。通过几十年的文治武功,结果使殷商国家大治,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安定,四方诸侯宾服,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施政之路

  武丁少年时,父王小乙便把他下放到民间,与普通民众们一起劳作,这一招还真不错,武丁不仅锻炼了自己,还访得了一批人才为己所用。象贤人甘盘,尊之为师;罪犯傅说(算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典范了吧),举以为相。

  武丁就在上述两位人才,还有祖己等大臣的辅佐下,开创了“天下咸欢,殷道复兴”的大局面。当然,这些都是先秦文献中提到的,甲骨文中并没有记载,包括什么武丁夜梦傅说、初即位三年不言、放逐王子孝己等等,是否确有其事,还真不好说。 

  应该说武丁之前,位处中原的商,四周都可能会遇到敌对的氏族、部落、方国,战争是必不可免的,只不过没有留下明确的记载。到了武丁时,通过甲骨文,我们看到了华夏一路走来的艰辛。民族的崛起强大,辽阔疆域的取得,不是靠耍点嘴皮子,不是靠什么仁义道德,而是靠打仗与鲜血换来的。 

  面对环伺四周的强敌,武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硬碰硬,以强对强,四处征伐中建立了伟业。最大的对手来自北方,这应该是冷兵器时代,吾华夏亘古不变之铁律了。当时,商王畿北的土方和西北的工口(应是上下结构,打不出来,只好如此,下同)方,最为强劲,对商的威胁也最大,多次侵入商王畿。他们是两个较大的游牧部落,活动区域大致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和太行山以西一带。

  战争是惨烈的。武丁时期征伐工口方的卜辞就有三百四十多条,见有其活动的还有二百多条;另外,征伐土方的卜辞也有一百五十多条。虽然未见详情,想来终武丁之世应该消灭了对手,取得了彻底胜利,因为以后的卜辞中再也没有提及这两个方国。

  西方的羌也是一个劲敌。他们大体分布于今青海的东南部、内蒙古西南部、甘肃大部、四川的北部和山西的西北部。羌与其说是一个民族,不如说是一个部落集团的总称,种类很多,互不统属。商与其的战争同样惨酷激烈,卜辞中记载的有商出兵最多(13000人)的一次战斗就发生在此。不过武丁时,确切地说终商之世也未将整个羌人征服,但臣服于商的也不少。还有鬼方,分布于今甘肃南部,宁夏、陕山西北部一带,武丁用兵三年征服之。

  东方之征伐相对较轻,但卜辞中也提到了征夷方(应在山东境内,东夷的一支)、龙方(可能在山东泰山东南部,应该是东夷的一支)等,皆取得了胜利,令其臣服。

  南方也有征伐。居于今安徽寿县东南一带的虎方,武丁也派兵征服过。至于荆楚之地,《诗经•商颂•殷武》中提到过,但甲骨文中未有,是否征伐过,尚需考证。

  被武丁征伐过的氏族、方国,远不止上述提及的这些,还有黎、串、亘、危方、印方、方方、马方、基方、免方……,多不胜数呢。对了,有一个更要特别提到,那就是周。武丁绝不会想到,这个被其讨伐征服、当时还登不上大台面的氏族,后来竟一举*了他的后人的统治,夺了商的天下,建立了一个更为雄伟壮大的王朝。

  武丁之四方征伐,极大地拓展了商的疆域,北到河套、南达江淮、西抵周境,东至山东半岛东北部,都在他的战车之下。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疆域广大的世界强国了,说是仅有的两三个超级帝国之一也不为过。

  武丁大征服,自然离不开能征惯战的将领。其实,武丁本人就是一个出色的统帅,常亲自带兵作战。他手下将星璀璨,主要是禽、望乘,还有雀、亘等等。

  作为武丁的妃子,妇好并没有呆在豪华王宫里,享受锦衣玉食,而是经常率兵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前面提及的有商出兵最多的那次战斗,统帅就是她。毫不夸张地说,武丁时代最杰出、战功最卓著的将领,不是望乘们,也不是武丁本人,而是妇好这位女中豪杰。 

  施政纲领

  (1)封官。对新的领土,或直接封给征伐的大将等,象雀就被封为“雀侯”;或封当地臣服的氏族方国首领为侯伯,象犬侯、祝伯等。甲骨文中被封的侯有五十余个,伯有近四十个,量不少呢,这一方面也可说明,被商征服的氏族方国何其多了。此外,臣服于商的氏族方国,对王朝不仅有贡纳义务,还经常奉命征伐,象仓侯虎曾奉王命伐免方,侯告也奉王命伐夷方等。 

  (2)联姻。甲骨文中常能见到商王族与氏族、方国联姻的事。一般是商先通过征伐使之臣服,然后再联姻,或娶诸侯之女为妃,或将王室之女嫁于侯伯等。这对巩固商与诸侯的关系,加强国家一统的力度,还是颇有效的。纵观中外历史,联姻都是国与国联络的一种重要手段,5000年来乐此不疲。 

  (3)筑城。在征服的地方建筑城邑,后可能再武装殖民,甲骨文中就常有“在麓北东作邑于之”此类的记载。这对统治新的疆域应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了,代商而起的周,也是这么做的。当时,商四周的氏族方国不少还处于原始落后的游牧生活阶段,武丁们此举,实际上也算是在这些地区播撒文明的种子了。 

  盛世延续

  武丁在位59年开创的盛世,一般认为维持到他的儿子祖甲时。期间,哥哥祖庚当王,享了10年左右的清福,弟弟祖甲继之,又干了33年,国家持续强盛,民众安居乐业,对外的征伐不大,西戎的一次也是大胜而归。粗算一下,武丁至祖甲,大约百年,应该是商代最黄金岁月,文治武功都达至巅峰,完全可以称得上华夏有史记载的第一个大盛世。 

  祖甲以后,商又历经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最后传至帝辛(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商纣王)时,亡了国,大约130余年。实际上,这段时期,商并不象古文献中所说的那么衰落,包括恶名远扬的商纣王时代。甲骨文便可佐证,其中并没有发现祖甲以后有什么大的异样呀,国家还是那个国家,也许不能和武丁时相比,但整体实力还是强大的。

  对外关系方面,祖甲末期后,商王畿西南(今山西中部和东南部)一些氏族方国开始叛商,加之东夷时叛时服,还有西方羌人的不时侵扰,形势并不乐观,征伐也从未停止。不过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大的征伐并不多,也可能是记载不详吧,但帝乙、纣王父子时,尤其是儿子,对外征伐非常激烈,基本上也都取得了胜利。

  东夷,武丁时便有征讨(夷方、虎方等),直至商亡也未断过。商之初与其关系怎样,没有记载,不好确定。现在的一些历史书籍,常会想当然地认为,商本来自东夷,刚开始应该关系不错,其实偏颇得很。东夷,从来不是一个民族,只是中原人对东方之人的统称,充其量也就代表了东方一群互不隶属的氏族方国的集团,后来随着东方外延的不断伸展扩大,东北,朝鲜半岛,甚至日本也包括进去了。在民族性上,东夷无论是后来不同的国家之间,还是初始的氏族方国之间,都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至于商是否有东夷之称,实际上也是一个疑问,因为甲骨文从来没有提及过。武丁时所说夷方,仅指山东半岛东北部的一个方国,并不是指整个东方。确切地说,商根来没有以东夷或相近的一个什么称呼来统一涵盖东方,而是按照不同的氏族方国分别提及,象虎方、人方等等。

  而商也许来自东方(最流行的说法),就象周来自西方一样,仅此而已,作为一个氏族,他是独立的,后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一个王朝,搭建了华夏初始的轮廓(不管有没有夏),最后由周来完成。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baidu

安阳市台办供稿

安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