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名人逸事

袁林九十载

发布时间:2021-09-10 06:08:40

    我是安阳县韩陵乡西于曹村人,小时候家里贫穷,十来岁就参加了村里的唢呐班,常到安阳桥一带行事谋生。1950年元月,安阳市公安局招收警员,我就报考并被录取了,在警训班学习了两个月,结业后,被分配到第二派出所当户籍警。同年4月20号,邺县一区将安阳桥、霍家村等15个自然村划规市郊,我被抽调到安阳桥村搞几项调查,后被正式调到郊区分局工作(驻安阳桥村,1954年撤消分局,改为郊区派出所),在那里一直工作了15年。于是,对袁林数十年来经历的风风雨雨,略知一二,正值袁林九十载之际,我将所知情况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袁世凯为何在安阳择宅  

   袁世凯生父袁保中(1823—1874年),娶妻刘氏,生有两男(世敦、世昌)两女。又娶继室刘氏(偏房,也称妾),生有四男(世廉、世凯、世辅、世彤)。袁世凯乃继室所生,行四,所以人称袁世凯为“袁老四”。当1902年10月,袁世凯由直隶总督任上请假扶其生母灵柩(1901年病逝)回项城安葬时,袁世敦坚守封建社会“妾不入坟”的俗礼,不准这位庶母刘氏埋入主坟正穴,只准附葬在坟所的地边。二人争执多次,袁世敦拒不让步,袁世凯只得另选新坟地葬母。致此,袁世凯发誓,今生今世再不回项城,永远与长兄世敦断绝往来。

   袁世凯在解职前,曾在辉县、彰德(今安阳)等地购置了大量土地,其中含有彰德北效洹河北岸天津盐商何炳莹的一座别墅。1909年1月,袁被解职后,带了两个姨太太到辉县暂住。随后,偕长子袁克定来到彰德,经过几天寻查,认为这里不错(何氏别墅),前有洹水、右拥太行、左瞰平原,旁有京汉铁路贯通南北,信息灵通,可坐观事变,待机复出。此间,袁世凯又请来卜占术士观看了盐商何氏的原宅,卜占术士说:“此地是地处天然的风水宝地,贵不可言……”等语。袁世凯随即令其长子袁克定着手修缮、扩建何宅——洹上村。于同年5月由辉县移至彰德。又经年余建造,将洹上村建成了既有西洋风貌,又有苏州园林特色的豪华巨宅。  

   洹上村的兴衰  

    袁世凯被罢官后,隐居在安阳洹上村,这是一座既有西洋风貌,又有苏州园林特色的豪华巨宅。

   一 、洹上村

  概貌

   洹上村是袁世凯为他住的地方起的村名。众称“袁宅”或“袁寨”。此宅,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60米,四周有7米高,077米宽的砖砌寨墙,四角均有两层楼高的炮楼。大门设在南寨墙正中,有门楼,门口上方镶有一块横条石,上刻“洹上村”三个大字,此为袁世凯手书。两扇红漆大门上,各有81个铜制泡钉,一对饕餮门环。门洞深邃,宏伟壮观,从外边看,俨然象个小城堡。

   进入南大门,两侧各有三间房,为门卫、传达所用。向北是大道,大道直通果林区边沿的东西道路。院的北部(约占院内面积的四分之一)为果林区,栽有桃、梨、杏、枣等果树。村内西南部建有三组群房,为家畜家禽、勤杂人员、驻军(马队一营)等居住。

   进南门向西通过二门,北边为袁世凯及其妻妾的九个四合院,门前约15米外建有一照壁墙,此墙距南寨墙约30米。

  九个四合院,可用井字形来形容,即先写个口字,然后把井字填入其中,即出现上下左右各三列、行的口字,一个口字代表一个院。正如袁克文在《洹上私乘》一文中所述“三行九宫院”,各院大体相同。正房5间,两厢房各为三间。三行各中间院的正屋是川堂(即过厅),前后通行。各院由长廊环绕,相互连通,方砖铺地,平整易行。院的东北部建有五间两层高的小楼,设为佛堂,也有人称为书院。

   九个四合院的西侧,南北建有数间小房,为食堂,警卫及勤杂人员所用。这里可以通过间道进入四合院。

  进南门,中间是林荫大道,在林荫大道北头路东,建有一个人造石山,为小河的源头,石山向南建有一条小河,接近南门时向东拐弯,流至东南角假山脚下,河道上窄下宽,下游宽处河中心建有垂钓亭,乘舟可登亭钓鱼或小憩。河水清晰,游鱼穿梭,青翠荷叶浮出水面,令人心旷神怡。河尾处的石山,多为珊瑚奇石垒砌,山中多洞,且弯弯曲曲,从一洞进入,从另一洞口走出,使人有进入深山密林之感。

   垂钓亭西北的河北岸,建有电灯房,房北有一眼水井,井水用抽水机通过地下管道潜流到河道北头的石山中,水从石缝中流出形成泉瀑入河。

   河道以东为花园,取名“养寿园”,园中楼堂亭榭的楹联匾额,如“养寿园”、“洗心亭”、“五都草堂”、“乐静楼”等,均是袁克文亲笔书写,字体俊美。园内百花绽放,蜂蝶飞舞,香溢四射,入境耳濡目染,如入仙境。

  花园东侧,是一宽大广场,有蓝球场、排球场及练操场。

   此外,寨西中部以北,建一花园,花园北边建一仓库,人们称为“西仓库”。寨东北部建一大仓库,称为“东仓库”。库南建一兵营,供部队居住(马队二营)。

   二、鼎盛时期

   袁世凯的主要政治资本,就是由他所组建的北洋军队。袁在洹上村住下后,北洋军的上层人物,如徐世昌、冯国璋、段其瑞、赵秉钧等,经常轻车简从,来彰德向袁请示机宜或报告信息。

   1911年10月11日,恰是袁世凯52岁寿辰,正当他在“养寿园”受贺时,突然接到武昌爆发辛亥革命的消息,宴席上的宾客都相顾失色,袁也惊恐不安,立即撤去酒席,遣散众人。

   回到休息室,袁经过反复思虑,立刻又转忧为喜,这不正是我袁世凯出山的大好机会吗?!现在是中国越乱越好,到时收拾残局的时候,舍我有谁?!辛亥革命爆发后,摄政王载沣先后三次颁发谕旨,复起袁为内阁总理大臣,让他南下“剿抚”。但袁有自己阴谋,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凭借北洋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面胁迫革命党让权,一面挟制清帝退位,窃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建立起地主买办联合专政的北洋军阀政权。

   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1913年,他指使人刺杀宋教仁,并在取得“善后大借款”后发动内战,以武力夺占由革命党人控制的地区。后又解散国会,篡改约法,实行独裁。1915年5月接受日本提出的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称帝。因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并得到广泛响应,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旋在全国人民声讨中忧惧而死。

   袁世凯在任大总统的两年多时间里,也是洹上村最鼎盛的时期,那几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袁世凯在彰德地区的年租少说也有几十万斤。

   袁世凯外出都是坐轿,并固定了四个彪形大汉为轿夫,安阳桥村的郭忠就是其中的一个。袁的高一级的宾客,大多坐马拉轿车,郭家湾的刘光清、刘彬、刘让就当过车夫,这种车就有6辆。一般客人,都坐人拉车或洋车。

  袁世凯东山再起后,其家人也显赫一时。洹上村曾驻有马队一营和马队二营护卫宅院。袁氏家人倚势凌官欺民的事件时有发生。“安阳习尚刚朴,自袁侨居,士人鲜与往还者,至是更视洹上村为巨阀,行者避途焉”(《续安阳县志》)。

  1916年,袁世凯病世后,洹上村的景象也颇受影响。但由于产生的以黎元洪为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的北京政权,均为北洋军的势力,因此,洹上村仍在较平静中生存。

   三、洹上村在“火药桶”上坐了八载

   洹上村寨外,尚有袁世凯购置的200余亩土地,在洹上村建造的同时,在寨西中部以北,建了一座花园和一个仓库,在寨东,北边建了一个大仓库,南边建为兵营,供马队二营驻防。

   1935年,当地驻军的一位史军医,热心于教育,就将寨西花园改为一所小学校,郭家湾的刘恒山老人,当时曾在此校读书三年。

   日本侵华后,在安阳强修飞机场,机场南界仅靠洹上村。日本鬼子就将洹上村东西两侧的仓库、学校(即花园)、兵营全部铲平,并在原地建成了地下仓库。寨西为油库,寨东为弹药库,供飞机使用。日军惟恐盟军飞机发现这些目标,就在建筑仓库时特意将原有的大树留下,用茂密的树林作为荫蔽物。因此,不知内情的外人,从空中和表面,根本看不出这里存有军事仓库。

   洹上村距洹河铁桥近在咫尺,抗战期间,盟军的飞机曾多次到安阳轰炸此桥,但未发现日军军用仓库的目标。如果盟军的飞机在投掷炸弹时,偏离了方向,或无意中炸了这些目标,那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说,洹上村是在“火药桶”上坐了八载。

   四、走向衰败

   1927年4月,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陕入豫,加入北伐军序列,他的部队(孙连仲部)赶走了奉军,占领豫北,并进住洹上村。1928年6月,北伐战争结束,北洋军覆灭,从此,洹上村走向了衰亡之路。从那时起,袁林办事处的招牌也就移到了裴家巷东头路南21号,袁氏小宅。直到安阳解放。

   1928年7月,冯玉祥指令,用袁世凯洹上村旧宅为校址,兴办中学,由河南省政府派员筹办,定名为“彰德高级中学”。1931年,该校由河南省教育厅接收,改名为“河南省第二高级中学”(开封为一高)。

   1947年5月,解放军第二次攻打安阳,5月9日包围了纱厂和袁宅。12日对袁宅发起强攻,敌40军117团炮兵营投降,残敌退入郭家湾。此战,炮火摧毁了洹上村的5间房屋,另有几座房屋不同程度地为炮火损坏。

   1947年6,国民党强令安阳中学的学生南撤,洹上村又为敌40军进住。

   1948年10月,敌40军南下参加淮海之战,袁宅闲置月余。期间,袁世凯的副管家鲍金堂的老婆,因吸毒品,卖掉了洹上村四合院内三座房的房架。同年冬,磁县保安团约600余人进住洹上村。

   1949年春夏,解放军第三次攻打安阳,匪首吴荩仁的磁县保安团在洹上村顽守。解放军由袁坟向西南挖沟将洹上村包围,并将地道挖到了东北角炮楼底下,安放上了炸药。4月29日午夜,一声巨响,炸毁了东北角炮楼,敌立即退入到郭家湾村,寨内并未巷战,仅有几发炮弹击中部分房屋。

   5月6日,安阳解放。

   解放后的洹上村已是破败不堪,少数房屋毁于战火,九个四合院的门窗几乎全部被人拆走(多数为磁县保安团吸毒者所为)。安阳解放后,市文化局派人进住袁林,但未进住洹上村。当时把洹上村视为无修复使用价值之房,由有关部门负责拆卸处置。有的是领导部门开条,让某些机关拆走,有的买掉,寨墙砖半数用于建造市文化宫。1954年文化宫建成后,还有数万块砖在那里放着,但很快就处置完毕了。院内的珊瑚奇石,全部用于三角湖公园的建设。

   至此,仅有40多年寿命的洹上村就此消失。  

   茔地选在小辛庄

   袁世凯选茔,是在尚未复出的1910年冬天。关于此事,1911年6月22日袁世凯在致督办川汉、粤汉铁路大臣瑞方的信中明确写道:“兄(袁自称)衰病日增,行将就木。牛眠之区,去冬已卜取一段,志气颓靡,此可概见,不足再言功明事业……。”

   这里袁所说“牛眠之区”即“牛眠地”。“牛眠地”典出《晋书·周光传》:东晋大臣陶侃未出仕的时候,父亲死了,将要安葬,忽然家里的一条老牛不见了。有个老人对他说,前面岗上有一条牛,睡在山汙里,如果葬在那里,将来必然富贵。陶侃就去寻牛,把父亲安葬在牛睡的地方。见《晋书·周光传》。后以“牛眠地”称葬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后来,因称做坟的吉地为“牛眠地”,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墓地、茔地。在旧时高贵人物生前为自己选定一块吉壤是屡见不鲜的,何况袁此时开缺在家,心绪欠佳,他和长兄袁世敦的芥蒂又为世人所知。此信证明,袁世凯在1910年冬天,就为自己选择好了墓地。那年冬天,经卜占术士、堪舆家多次勘察,最终把墓地择定在近在咫尺的太平庄以北约200米的小辛庄(现袁林碑亭北边)。

   小辛庄住有约20户居民,以尚姓为首户,东西街道,街容整洁,房屋建筑属晚清一流建筑,村内树茂枝繁,几家富户还建有花园。村东50米处,是一条南北大道。1902年11月12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回京时路经此路北上,因而也称“御路”。村西头有一座坐北面南的土地庙,庙前有一棵碗口粗的血柏(皮、心都是血红色),树东有一眼水井。上述井、庙、树等位于碑亭西约60米处。袁林建成后,此地虽是花园,但直到1958年,才将庙和井平毁。(2005年8月,笔者曾到太平庄访问过王成玉老人。王老曾说,小辛庄是个富裕的村庄,民谣说:“小辛庄人杰地灵,小花园赛过小北京。”在拆迁时,房屋和土地折价均高于当时的市场价。人们说;小辛庄本来就富,拆迁后他们更富了。临府庄尚存(1890—1971)就是小辛庄搬迁户之一。笔者近日访问了尚存富的女儿尚振清,她说:“父亲在世时,曾多次说过,咱家是从小辛庄搬迁来的……。我的两个哥哥庆云、振海,在日本侵华前到陕西宝鸡落户了。)

   袁世凯择茔购地时,以势压人,强迫村民搬迁和出卖土地。小辛庄村北有安阳桥村胡姓祖坟(系胡德州祖父及上几辈的老祖坟),胡家不愿移坟,袁世凯就让地方官员出动军警,迫使其就范。

   袁家宾在《袁世凯丧葬纪实》一文中写道:“袁(指表世凯)生前早已请了堪舆家择定墓地,在其住宅(指洹上村)之东约一里多远,共圈用了200多亩土地,与住宅余地相连。还特请了德国工程师,按照皇帝陵墓加以设计,并种植了不少松柏,当时(指下葬时)已有一人多高……”。至此葬事完毕,仍由原工程处继续施工,直到1918年才算正式修竣。  

   中西建筑结构式的袁公林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北京病逝,6月28日起灵运回彰德洹上村,8月23日出殡,葬在他五年前自择茔地——原小辛庄村北(现袁林)。  

     照壁上的黼黻图案此茔地,由河南省巡按使田文烈负责建造。施工中,由洹上村火车站修了一条通往茔地的临时铁路,将建材运到工地,历时两年竣工,耗银150万两。袁林建筑集明清皇陵和西洋墓葬之精华,在我国陵园建筑史上堪称一绝。

   照壁正面照壁背面墓区南端首,是一堵横亘东西的照壁墙,长62米,高7米,厚一米,上边绿瓦扣顶,北边壁内刻有5个墓微。

   向北是一条宽11米的砖铺神道,行350米到达玉带桥(也称马鞍桥),桥南路西有三间西屋,称为“西耳房”。

   玉带桥(也称马鞍桥)照壁墙北上80米处,是向西通向洹上村的坟路(即神道)全长900米。

  牌楼门下玉带桥北去,是一个高8米的牌楼门,为中西合壁式的建筑。

   石象生东西两侧分别矗立六角形望柱,上刻苍龙、猛虎、猿猴、雉鸡及山、火、日、月、星、辰等100个图像,文官武官碑亭墓碑四周环绕汉白玉雕栏,四角柱头有四个狮子。望柱后,东西两侧分别立着遥相对称的石象生,有石马、石虎、石狮和文官、武官,形象逼真。

   景仁堂神道北为碑亭,内伏卧一只重达20余吨,张口吐舌的巨型石雕赑屃(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旧时大石碑望柱、铁门及墓微的石座多雕成赑屃状),背驮一块大墓碑,高55米,碑正面刻有“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字样,为袁世凯生前好友徐世昌所书,墓碑背面无字。

   墓台碑亭北是景仁堂的堂院,大门为三进。整个堂院呈长方形,院北为景仁堂,是祭祀袁世凯的地方;重脊飞檐,四坡歇山,在5米多高的绿瓦红墙环抱之中。堂院东西均为厢房,其建筑风格和明清皇室相仿,雕梁画栋,精致恢宏。

   由景仁堂两侧的月门通过,即是墓台。墓台前耸立着一排三座铁门,中大旁小,呈山字形。中间门上镶有墓徽,标志着墓主乃帝王身份。墓台是袁世凯灵枢所在地,上有圆形墓包一座,直径1733米,青白石封护,周围有青白石狮12尊。墓冢高8米,茔顶高4米,周围为西洋建筑风格。

文章作者:张有明 文章来源:文史资料 

安阳市台办供稿

安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