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姓氏文化

商族人的起源

发布时间:2021-09-10 06:11:28

  传说归传说,商民族的始祖“契”的确是生活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有作为的民族统帅。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有很多他的事迹的记载。在《史记•殷本纪》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述:……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女戎 五教,五教在宽。”于是封于商,赐姓子氏。

  关于商民族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说法有:西方说、东方说、东北说、江浙说。所谓西方说,就是说商族人起源于陕西渭水流域的;东方说认为,商族人起源于现今河南、山东一带。连甲骨学大家王国维也认为:“自五帝以来,政治文物所自出之都邑,皆在东方。”东北说主张,商族的起源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的人主张商族人起源于江浙一带。

  不管学者们怎么认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商族人是一个善于迁徙的民族。五六百年期间,商族人经历了前八后五共十三次迁徙。最后一次迁徙,他们来到今天河南安阳的洹河之滨, 从此,在这里定居,传了8代12王,一直到武王灭纣,安阳小屯作了254年的国都。

  从始祖“契”开始,到商汤立国,一共经历了14代。关于早期的8次迁徙,大概是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顾得上考证,所以也就没有写清楚。到了后代,学者们更是争论不休。清代学者梁玉绳在他的《史记志疑》中提出了他考证的八迁的地点是:砥石、商、商丘、殷、邺、蕃、亳。王国维在考证后认为,八迁的地点应该是:蕃、砥石、商、商丘、相土之东都、殷、亳。看来,早期的商族迁徙的范围,大致没有出去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

  商王朝传到汤作头领的时候,他率兵打败了夏的统治,成了商的第一代国王。商汤吸取了夏灭亡的教训,主张以民为本。关于商汤,流传着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

  商汤打败了夏以后,建立了商国。谁知,老天一连五年大旱,庄稼几乎绝收。虽然商汤推行了一些仁政的的措施,但遇到了如此天灾,岂不是于事无补!为了安定民心,商汤带领群臣来到桑林之中。此时,祭坛已经准备好了。商汤跪到祭坛前,三拜九叩之后,他诚恳地说:“上天哪,是我商汤一人有罪,罪孽深重啊!万万不要降罪于老百姓,他们是无罪的呀!”他让群臣架起柴火,自己站在中间,要点火自焚以祭天。这时,闻风而来的老百姓涌上前去,他们也都跪到祭坛前,请求上天饶恕自己的罪孽。老百姓高喊着,不让商汤自焚。商汤为了表示自己的虔诚,抽出宝刀割断了自己的头发,割破自己的手指,作为“牺牲”,供奉在祭坛上,用以祈福于上帝。原来,“牺牲”一词,最初的含义就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牲畜之类。老百姓们亲眼看到国王如此爱民,纷纷涌上前去,表示拥戴他的统治。正在此时,天突然阴了下来,紧接着,狂风大作,雷雨如注。老百姓们欢呼着,跳跃着,他们感谢国王为百姓求雨成功,感谢上帝赐予黎民好收成。这就是著名的成汤祷雨的故事。

  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汤“以宽治民”政策的成功。同样是在《诗经•商颂•玄鸟》篇里,还歌颂了汤当年战胜诸多部族与国家,最后灭夏的丰功伟绩:“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在《诗经•商颂•殷武》里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可见,周围的小的方国是臣服于商汤的。他们不仅甘愿称臣,还时常来供奉商汤。

  传说商汤非常善于用人,他大胆起用伊尹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伊尹生于空桑,原是一个随人陪嫁过来的地位非常卑微的奴隶。商汤得知他有着很好的教养,并且深谙文韬武略时,就一连三次登门拜访,请他辅佐朝政。伊尹一直以山村野夫自贱,但见商汤诚心诚意地邀请自己,这才随他到了商的都城亳。

  当时夏桀的残暴统治已近尾声。一方面他奢侈腐化、偏听妹喜之言,另一方面,对老百姓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商汤在伊尹的辅佐下,取得了周围许多部落的支持,以共同对付夏桀。为了从内部分裂夏的力量,伊尹还冒着生命危险,打入夏王朝的宫廷里,进行策反活动。伊尹还在夏桀的军队中安排了自己的线人,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就为他通风报信。鸣条一战,本来就被赶出首都斟寻的夏桀没有喘息的机会,在商汤的打击下落荒而逃,商汤乘胜追击,残败的夏桀再无战意,带领少数人马连夜逃窜,最后死于南巢之山。伊尹辅佐商汤打败夏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据说商汤在位30年,活了整整100岁。他去世以后,他的大儿子太丁死得早,二儿子外丙继位。谁知,外丙只做了两年的短命国王,而未能经邦济世,刚刚兴起的商王国又面临新的危机。外丙在位两年就死掉了,王冠又落到了商汤的三儿子中壬头上。中壬哪有这般福气?坐了三年王位也就一命呜呼了。短短几年间,商王国的大权就橡走马灯一样,转起圈来,最后到了商汤的孙子太甲手中。

  王冠转圈,国家可就惨了!本指望太甲能好好振兴一下国家了,他却让百姓大失所望。太甲是个暴虐的昏君,商汤制订的治理国家的一套良策,他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主持设立酷刑,来对不服管教的老百姓。本来百姓们就已经苦不堪言,再遭如此残暴,哪有不反之理?伊尹是辅佐商汤立国的老臣现在仍然继任为相。作为顾命大臣,伊尹心里暗暗叫苦。当年,夏桀不就是由于昏庸腐朽而丧国的吗?不能任其胡作非为!伊尹下了决心。要想让太甲彻底改变,成为一代贤王,就必须让他晓得商汤自新明德的精神。怎么办呢?

  苦思冥索之后,他就与宫廷上的诸位大臣商议。大家都尊重伊尹,请他想想办法,这位老臣叹了口气,不得已地说:“眼下只有一个方法,就是把太甲放逐到先王的墓地桐宫去,让他在那儿改过自新。”主意一定,伊尹就伙同王公大臣一起动手,没等太甲弄明白,就将他连同王后宫女一道用车送出了京城。此时,受王公大臣的拥戴,伊尹摄政当国 ,老百姓又过上了平安的日子。

  太甲被放逐桐宫之后,开始之时,每日茶饭不思。伊尹就常来看望他,用商汤祷雨而得民心的故事来感化他。太甲就是听不进去。一天,他散步来到商汤墓前,就想起了他的爷爷的德行。爷爷商汤不仅拯救民生于涂炭之中,打败夏桀之后还再三谦让,不做天子,最后于不得已中才坐了王位。我之所以被放逐于此, 也是伊尹一片苦心哪!想到这里,太甲就把商汤制订的王法一条条地在心里默记,谴责自己的荒唐。

  再说伊尹摄政深得民心,百姓们都安居乐业,国家的力 量也逐渐强大起来。桐宫的人也不断传过话来,说是太甲终日刻苦学习先王德政,于是就与群臣商议,把太甲从桐宫接了回来。太甲依旧为国王,伊尹一心一意地在他左右,尽心尽职地当好宰相。原来周围的方国还想趁机骚扰商国的领地的,一看此情,也就自己归顺了。

  商王朝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去。那时候,他们还是以游牧生活为主,一个地方呆久了,草场资源也就贫乏了。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不足以维持国民生计,就只好搬家了。于是,国家也就一直迁来迁去的。

文章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安阳史话

安阳市台办供稿

安阳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