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精雕“刻花大美”

发布时间:2022-05-13 15:50:17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研中心主任葛银平

1

      从“玩泥巴”的懵懂学徒工到享誉三晋的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最初的“粗瓷”制作到所创作品屡获业界大奖殊荣,并有多件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和国家级博物馆永久收藏陈列……40年来,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新设计研发中心主任葛银平守正出新、精业笃行,在执着坚守中传承延续平定刻花瓷这一泥与火的千年艺术传奇,书写着自己“妙手幻形刻花魅,浴火涅槃釉色凝”的精彩“刻花人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正是因为自己“在学校里就喜欢画画儿、捏泥泥”的爱好,葛银平才结缘刻花瓷,开启了他的“刻花人生”。1983年,初中毕业一年后的葛银平,在母校平定县张庄镇宁艾中学老师的举荐下,在平定县冠庄瓷厂参加了工作。在现场作画、捏泥塑后,厂领导将“基础不错,有培养前途”的他安排到厂科研组,跟随厂里的王宝玲师傅学习陶瓷造型设计。

  平定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的重要的地位,其生产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先商时期,宋金时期所产白瓷可与官窑之“定瓷”相媲美,旧有“西窑”之称。平定刻花陶瓷更是以其独特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名扬天下,具有极高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据《中国陶瓷史》《大明一统志》等文献记载:其始于唐,兴于宋,后因战乱而失传。上世纪60年代,山西省古陶瓷专家水既生以平定冠庄瓷厂为试点,根据出土挖掘的平定刻花陶瓷标本,主持恢复了这一失传千年的传统工艺,称其为“仿宋刻花瓷”,并且开发手工艺陶瓷产品20余种,尤以“黑釉刻花瓷”独领风骚。在此期间,水既生还培养了张聪、王宝玲、卜同举等一批制瓷能手。1986年,王宝玲、张聪设计制作的《黑釉刻花缠枝牡丹梅瓶》荣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创作设计一等奖,名噪一时。自此,“刻花梅瓶”成了平定陶瓷的代名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葛银平兴趣盎然、热情满满,废寝忘食地学习钻研刻花瓷制作技艺。“银平常年吃住在厂,每年回家也不过两三次。”说起葛银平当年的学艺劲头,时任冠庄瓷厂生产厂长的潘二明记忆犹新,“当时,我就觉得他一定能在刻花瓷上干出个名堂来。”冠庄瓷厂的王宝玲、张聪、卜同举等师傅喜欢“能吃苦、求上进、有钻劲”的葛银平,对他热心传帮带,手把手传授刻花瓷制作技艺;山西省古陶瓷专家水既生和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大师杨伯珠、张荫人等名师也经常为葛银平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让他的刻花瓷制作技艺得到了快速进步。1985年,厂里推荐葛银平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举办的陶瓷设计班学习;1991年,厂里推荐他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大专班进修,让他对瓷器制作工艺有了全面系统的认知和掌握。从1985年起,他坚持参加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山西省工艺旅游产品创作设计培训班,在常学常新中常思常悟、常研常得。

  不断的学习和积累,让葛银平对刻花瓷制作技艺的领悟渐入佳境。1994年,他在《河北陶瓷》杂志上发表论文《平定窑陶瓷装饰》;1996年,他参与设计创作的《黑釉刻花梅瓶》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秀创作设计一等奖;1998年,他设计创作的《仿宋黑釉刻花梅瓶》荣获山西省优秀工艺旅游纪念品设计银奖。

  “心心在一艺”

  “中华陶艺奇葩,山西民间绝活。”著名陶瓷艺术设计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张守智,毫不吝啬对平定刻花瓷的赞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刻花瓷的相随相伴,让我从骨子里爱上了陶瓷界独一无二的刻花瓷,刻花瓷已然成为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我梦想着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刻花瓷制作匠人。”葛银平说,

  上世纪末,由于市场和企业改制等原因,不少陶瓷企业相继停产或转为小作坊,冠庄瓷厂也不例外,不再进行“黑釉刻花瓷”的生产,大批陶瓷艺人各奔东西。对刻花瓷“满怀热情、深深热爱”的葛银平,被猝不及防的失业“兜头浇了一瓢冷水,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和迷茫”。

  “与刻花瓷的缘分就要这样结束了吗?”深感彷徨和迷茫的葛银平在村子里干过帮工,在碳素厂搞过维修,也到外地的酱缸厂当过“技术指导”,虽然他的收入比原先在瓷厂增加了不少,但他却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日思夜想、魂牵梦绕的刻花瓷。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始终“放不下”刻花瓷的葛银平投入了更多的时间返回头来、沉下心来重温、研究之前在冠庄瓷厂积累的工作笔记、学习资料,并且多方访师问艺,在苦练内功中积淀对刻花瓷新的认识和感知,不断提升自己的刻花瓷制作技艺。与此同时,在冠庄瓷厂师傅和工艺美术、陶瓷业界专家老师的鼓励、帮助和指导下,平定县张庄镇宁艾村土生土长的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制作刻花瓷的手工车间和土窑。

  “几度锻炼,终脱泥胎换瓷骨;更经雕琢,始见素色染彩辉。”平定刻花瓷历经52道工序的复杂制作工艺,并采用不同于其他陶瓷工艺的“湿作法”,在坯体未干前以刀代笔,一气呵成,线条流畅,形象概括,具有朴实无华、亲切自然之特色,充分展示陶瓷本身的材质美、装饰过程的技巧美、装饰形象的简洁美以及与造型紧密相依的整体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周淑兰教授评价其为“纯粹地道的陶瓷装饰语言”。

  取土、研磨;出浆、沉淀、陈腐;揉泥、拉坯、修洗、施釉、晾干;分线、钩花;烘干、验坯、入窑、烧窑、出窑……在简陋的手工车间和土窑里,葛银平在坚守传承中探索求新,将梅瓶等传统造型与现代陶艺相结合,在花草动物、吉祥喜庆等传统设计内容的基础上加入国学经典、人生哲理等题材元素,并将向父母所学的剪纸技艺融入刻花技艺中,赋予了刻花瓷更加丰富的内涵和魅力。

  “制作刻花瓷是个精细活儿,也是个耐心活儿,稍微复杂点的东西就得个把月,而一些体型大、图案造型难度高的有时需要半年多的时间。”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坚持,一件件刻花瓷在葛银平的寂寞坚守中完成了瑰丽嬗变,而他也在对刻花瓷的一往情深中迎来了自己“刻花人生”的绚烂绽放。至今,葛银平还精心保存着他当时制作的刻花瓷。在他看来,这饱含了他逐梦刻花瓷的岁月记忆和情怀,无怨无悔,有苦有难却无比充实……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厚积而薄发。在国家高度重视挖掘保护、发展振兴包括陶瓷等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传统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特别是2006年平定县被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平定刻花瓷被列为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葛银平的刻花瓷制作技艺迎来了大展宏图的“春天”。

  2007年至今,葛银平先后入职平定古窑陶艺有限公司、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专事刻花瓷的设计与制作工艺。在这些专业的陶艺研究开发、生产推广平台公司,他似燕归巢、如鱼得水,刻花瓷制作技艺才华得到充分展示,成为了刻花瓷业界响当当的大师级工匠。

  “中国创造·民间文化品牌珍贵艺术品”奖(AAA级)、“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展“巧夺天工·金马奖”金奖、山西省首届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唐都·晋艺杯”山西省工艺美术陶瓷精品展金奖、山西省首届职工手工艺品展评特等奖……一项项殊荣,见证着葛银平多年来对刻花瓷制作技艺的心血倾注和精益求精。

  他牵头设计创作的献礼新中国60华诞的刻花瓷瓶《盛世昇平》和寓意国泰民安的《棕釉刻花瓷龙凤呈祥纹梅瓶》,以巧妙的构思、精湛的技艺和自然的本色,被人民大会堂永久陈列。他牵头设计制作上海世博会礼品《祥和世博》双耳刻花瓷瓶等多件作品被国家体育博物馆、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中国民族博物馆、北京闽龙陶瓷艺术馆、晋商博物馆等收藏。他设计创作的《民族之花》刻花瓷瓶,入选《中国陶瓷艺术年鉴》年度优秀作品,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他完成的32寸《龙凤呈祥工艺挂盘》,实现了平定刻花瓷大盘制作的新突破、开辟了平定刻花瓷大盘制作的新领域。

  “天道酬勤,力耕不欺。”2014年,葛银平获评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被评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先进工作者;2015年,获聘山西省第三届“神工杯”陶艺职业技艺大赛评委,同年“葛银平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工作室”被省总工会认定为省级工作室;2017年,获评阳泉市劳动模范,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获评山西省劳动模范;202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作为“制瓷人”,葛银平初心如磐、矢志如斯,他说,“南有青花瓷,北有刻花瓷。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定刻花瓷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咱有责任把它传承好、发展好!”

  现在,年逾八旬的“老厂长”潘二明还时不时关心问询葛银平“刻花瓷搞得怎么样了”;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陶瓷大师张荫人还经常手把手指导葛银平制作刻花瓷……

  传承技艺,葛银平始终甘当学生,却也乐于为师。

  “无论是谁,只要是真心实意想学手艺,我都愿意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多年来,葛银平在潜心研习刻花瓷制作技艺、精雕细琢刻花瓷的同时,也担负起无私传授技艺的责任,培养出了一大批技艺精湛,能够独当一面的弟子。他说,现在,在他所工作的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无论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还是生产车间职工,大多是肯学艺、手艺精的年轻人,正可谓传统技艺代代相传当下有为、未来可期。(本报记者 梁海平)

  来源:阳泉新闻网

      稿件由阳泉市台办提供

主办单位:阳泉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