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概况

发布时间:2022-09-01 13:52:15

  朔州市地处山西省北部、晋蒙交界区域,是伴随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一座新兴城市。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个中外大型合作项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催生了朔州市于1989年1月正式建市。朔州是右玉精神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指示。现辖2区1市3县、6个省级开发区、62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1166个行政村、103个社区居委会。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人口159.34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60.8万人,城镇化率为61.84%。

  朔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古中原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碰撞交融。境内有世界三大奇塔之一的应县木塔,现存最古老北齐长城,保存相对完整的有327公里,万里长城和万里茶马古道在右玉杀虎口交汇。历史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如三国大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明朝宰相王家屏以及全国“双百英雄”人物李林、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陈日新等。

  朔州山川形胜、资源富存。北、西、南三面环山,平均海拔1000米。河流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境内桑干河主干流179公里,流域面积7604平方公里。初步探明有煤、铁、铝钒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35种,煤炭储量494.1亿吨,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位处北纬39度至40度之间,是国际公认的草食畜牧业黄金产业带。耕地种草面积93万亩,林草覆盖率33%,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建设和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年平均气温6.9摄氏度,降雨量500毫米以上,无霜期100—135天。

  朔州产业集聚、前景广阔。着眼全面绿色转型,巩固拓展特色农牧业,稳定提升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奶牛存栏近20万头,肉羊饲养量610万只,生猪饲养量102万头,鲜奶产量57万吨,着力打造百亿元乳业、百亿元肉业、五十亿元粮油、五十亿元蔬果“四条全产业链”。全市现有煤矿65座,先进产能占比91%,煤炭生产、洗选、发运能力均超2亿吨,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列第三。全市已并网发电和在建电厂总装机容量1861.87万千瓦,2020年发电500亿度、外送400亿度,蒙西至天津南、晋北到江苏南京两条特高压输电通道纵横过境。新能源已并网发电和在建装机容量666.87万千瓦,“十四五”末将达到1600万千瓦,外送电规模达到1000亿度,建成中部地区重要的电力外送基地。以建设能源互联网试点市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基于共享储能的风光储源端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围绕碳基新材料、钙基新材料、固废新材料,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创建“全国重卡换电试点市”为契机,发展储能装备、重卡装备、智能装备等产业,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陶瓷企业发展到108家,形成了年产日用瓷38亿件、建筑瓷7200万平方米、卫浴瓷2万台、工业瓷2万吨的生产能力。全市医药企业发展到9户,形成年产1000吨化学原料药、1000万件输液器、1000吨乳酸菌素原料药、5000吨土霉素、2100吨医药中间体、24亿粒植物空心胶囊生产能力。创建特色鲜明的服务业聚集区,依托铁路货运优势,打造煤炭交易中心和矿用品交易市场。依托高铁站和机场,打造集加工、配送、分拣、包装、仓储、运输、信息为一体的现代化临港综合物流园区。

  朔州生态秀美、环境宜人。持续推进生态治理与修复,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十三五”期间累计营造林178.2万亩,怀仁市、右玉县实现全域绿化,到2025年全市宜林荒山全部绿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交账,环境空气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桑干河清河行动、七里河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劣Ⅴ类水体、黑臭水体全面剿除,国考断面全部为优良水质,实现了“一江清流向京冀”。矿区土地复垦率、植被覆盖率分别达到60%和90%以上。工业固废、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69%、86%、92%。市、县建成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农村清洁取暖覆盖率达到60%。

  当前,全市上下正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对右玉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全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转型综改示范高地、能源革命创新高地、农牧融合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争先崛起,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朔州篇章!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