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引领行业 “争锋”世界

发布时间:2023-03-01 10:01:14

编者按

培育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赋予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其中一项使命任务,就是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牢记殷殷嘱托,湖南勇担使命,举全省之力、汇各方之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今天起,湖南日报全媒体推出“先进制造‘国家队’”系列报道,聚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湖湘力量,展示它们坚持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做强做优做大的风采,见证它们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奋力跃进的历程。敬请关注。

【产业名片】

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快速成长于21世纪初。2010年,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成为湖南第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021年集群总产值突破2800亿元,占全国比重约三分之一,资产、收入、利润总额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目前,“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拥有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是仅次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日本东京的世界第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工程机械领域形成全系列产品、全链条服务,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澎湃动力。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通讯员 陈歆

尚在早春,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揽尽芳菲。极光绿、三一红、山河绿、铁建黄、星邦蓝等争奇斗艳,竞相奔赴世界各地。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赛马论英雄”,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首发制胜——

这里,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齐聚。龙头企业昂首阔步,成为推动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里,“世界之最”层出不穷。臂架最长的泵车,吨位最大的起重机,立桅最高的液压履带桩架,刷新全球纪录的盾构机、高空作业平台……它们是彰显国家高端制造实力的“大国重器”。

这里,产业规模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产业规模大、集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开放合作好,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朝着“世界级”产业高地攀登。

从“三驾马车”到“五朵金花”

1月27日,三一集团66台泵车集中发货;1月29日,中联重科超10亿元产品运往世界各地,星邦智能发货订单“双过亿”;2月18日,山河智能设备“包船”出海……每逢年初开工,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开门红”,总会如期而至。

“机械巨龙”鱼贯出湘,是“工程机械之都”一道独特风景。相互之间的比拼,也在喧天锣鼓声中拉开帷幕。

曾经,行业内谈得最多的是中联和三一的“瑜亮之争”。两家公司隔湘江而望,同台竞技,一个沉稳内敛,一个高调张扬,以不同姿态奔跑在工程机械赛道上。

1999年,学院派何清华“下海”创业,凭借拥有自主发明专利的液压静力压桩机加入赛道,很快在市场站稳脚跟。自此,长沙工程机械“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短兵相接,是把“双刃剑”。产品、技术针尖对麦芒时,各界也跟着心惊肉跳。但正是在你追我赶中,产业发展一路高歌向前。

长沙生产出门类最丰富的工程机械产品。目前已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

“工程机械湘军”切分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大。以混凝土输送泵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各工地用的都是国际品牌;到2004年,路桥、水利等施工现场,国产品牌已占到95%,这一比例还在逐步提升。

“后来者”入局,得另辟蹊径,差异化发展。2007年成立的铁建重工,专注开发非标、个性化、定制化的高端地下装备;2008年创立的星邦智能,则专注开发高空作业平台。这些,恰是此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空白。

2022年11月21日,“2022全球工程机械50强”榜单发布。长沙除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再次上榜外,星邦智能首次上榜,位列第48位。长沙继日本东京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座拥有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

短短二三十年间,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迅速壮大,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一个好的大环境、一批站稳市场的‘爆款’产品、一群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引领者,以及政府的重视支持,都是关键因素。”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袁振说。

巨头汇集,不能竞而不合。长沙发力重塑产业生态。

2019年,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成立,以此为纽带,主机企业之间的关系由松散变得紧密。

2021年12月,以中联、三一、山河、铁建、星邦等14家工程机械主机企业和零配套企业、机构为股东,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正式成立。

在这个工程机械技术创新中心,几家主机企业“挨”得更近,能够坐到一起谈论技术了。“这在过去难以想象。”出任国重智联总经理的袁振说,产业巨头自此由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创新。

“不在中国争地位,要为中国争地位”

摘取国家级“金字招牌”,有多项考核指标,科技创新权重最大。

技术是追赶者必须迈过的壁垒。1992年,中联重科创始团队自己画图纸,靠着几把榔头、扳手,敲敲打打造出了第一台混凝土输送泵。

从成立之初,铁建重工就定下科技创新的两条铁律:只干填补国内和世界空白的产品;只干市场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处于国内行业前两名的产品。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考察,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殷殷寄语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泵车臂架所需的高强度钢过去依靠进口,三一重工技术创新带头人易小刚带着研发团队攻关。“第一批钢板做试验时‘扭成麻花一样’,根本没法用。”易小刚说,经过两年时间上万组试验,最终突破了高强度钢的瓶颈。

山河智能研制超大吨位旋挖钻机SWDM1280,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可参考的图纸。从零件装配到结构设计,再到液压控制系统,削尖脑袋想办法,没日没夜做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业内独创回转制动装置及其控制技术,攻克了大部件铆焊变形、超大机加件加工精度等多个技术难点!”山河智能总经理夏志宏告诉记者。

创新,成就“江湖地位”。三一臂架泵车成为全球第一品牌。山河智能SWDM1280最大钻孔直径可达7米、钻孔深度超过170米,且在大扭矩或复杂地层钻进作业时稳定性强、精准度高;2023年2月18日,该设备在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大桥——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跨海大桥项目首桩开钻。

近年来,依托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究中心,以及多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全球最长——101米碳纤维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泵王”、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全球作业高度最高的臂式高空作业平台等一大批世界标志性产品,陆续在长沙下线。

产品成就市场。星邦智能总经理许红霞记得,15年前的夏日,为了卖出4台高空设备,她从长沙南下福建,再沿海而上一直推销到天津港,40多天访遍了东部修船和造船业大大小小企业,吃了一个又一个闭门羹;如今,产销两旺、供不应求。

从世界第一高楼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从1000摄氏度高温下的钢厂熔炉到零下60摄氏度的极寒地带,高原之上的川藏铁路、深海之下的石油勘探等,助建超级工程,长沙工程机械超强装备大显身手。

走出国门,与国际巨头正面交锋。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市场占有率节节攀升。在高盈利地区,与卡特彼勒、小松等海外巨头“比武”,竞争力与市场认可度日益提升。

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2010年智利矿难,三一是唯一出现在救援现场的亚洲企业;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应日方请求,长沙工程机械企业紧急驰援;前不久土耳其发生地震后,“工程机械湘军”紧急调集设备,是最早到达现场的中国救援力量之一。

“不在中国争地位,要为中国争地位”“为中国贡献一个世界级品牌”“装备制造,立国之本”……企业家们的热血情怀,激荡人心。

工业报国,实业兴湘。在外投资建厂、并购重组,深耕本地化、高端化,先后收购世界混凝土设备龙头意大利CIFA、德国普茨迈斯特,收购世界第二大支线飞机租赁公司……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书写了多个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扬威海外的传奇。

挺进世界一流,书写中国制造新传奇

当下,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正经历新一轮下行周期,市场需求下降、企业营收减少。国外有约百年品牌积淀的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规模体量、技术实力本就更胜一筹,也在积极寻求转型升级。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如何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进军?

湘军,最擅长在困境中逆袭。上一轮行业艰难度日时,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说:“我们的确身处低谷,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高峰?”

锻长“长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面对行业的弱周期,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企业俯下身子、潜心研究,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谋求突破。

2014年,中联重科启动产品4.0工程,如今正在全面建设以中联智慧产业城为核心的14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平均产能提升70%、制造周期缩短55%。三一大力布局新能源产业,以“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推动数智化、电动化和国际化转型。

于危机中育先机,峰回路转,格外迷人。星邦智能经营团队成员费良友告诉记者,星邦电动臂车在国内点燃冬奥圣火,更在欧美市场广受追捧,销往国外的产品电动化率超过70%。山河智能凭借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

袁振介绍,目前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在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与国外知名企业并跑,在电动化领域已经领跑。

直面“短板”,寻求突破。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的高端液压件、主泵、底盘、发动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如今,三一不仅自己成立了油缸、发动机、液压泵等配件企业,还和外部供应链企业联合,在研发和设计协同上开展合作;王牌产品混凝土泵车90%的底盘,已更换为自有品牌。山河智能设备已完成95%以上的国产化芯片替代;今年控制器、仪表传感器将全面使用国产芯片,实现100%国产替代。

“十三五”以来,通过补短板、破卡点,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突破了22项关键核心技术。

本地配套率低,是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发展最大痛点之一。痛定思痛,做强产业链,提升本地零配套。

政府部门高位推进。工程机械产业链被纳入湖南省重点培育的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省委书记挂帅担任链长。长沙市组建产业链推进工作办公室,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

主机企业主动打破壁垒。以最常见的螺栓螺帽为例,原来各家企业尺寸标准不一,这家用3厘米,另一家可能用3.1厘米。行业协会牵线,几家主机厂把各自配套企业的名单拿出来,开始制定相互认可的通用标准。

零配套企业乘势而上。湖南申亿精密董事长王凯波告诉记者,工程机械设备上的螺栓螺帽数量,多的有几千个,少的也有五六百个。“我们要做大国重器上永不松动的螺丝钉。申亿精密自创立起,就与长沙工程机械品牌共生共荣,生产的工程机械领域紧固件,80%提供给本地企业。”王凯波说。湖南启泰传感瞄准工程机械液压传感器开展攻关,2022年在省内工程机械行业销售近3000万元,今年奋力冲刺2亿元。

多方合力,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本地配套率迅速提升,2019年仅16.3%,目前已超22%。

抱团发展,做强做优做大,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加速向世界一流挺进!

【产业大事记】

●1978年,第一机械工业部建筑机械研究所(后更名为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迁至长沙,长沙成为国内工程机械科研基地;1992年创立的中联重科,即从长沙建机院孵化而来。

●1989年,梁稳根创建三一集团,与后来的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并称为长沙工程机械产业“三驾马车”。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该宗跨国并购成为哈佛课堂经典案例,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也因此获得意大利总统颁发的“莱昂纳多国际奖”。

●2010年,工程机械成为湖南首个千亿产业集群,坐上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头把交椅”。

●2012年, 三一集团并购混凝土机械全球第一品牌德国普茨迈斯特,改变全球行业竞争格局。

●2017年9月,铁建重工首次跻身“全球工程机械50强”,排名第34位。

●2019年7月,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成立,作为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发挥着参谋助手、桥梁纽带和行业监管作用。

●2021年3月,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优胜者公示,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成功上榜。

●2022年11月,星邦智能进入“全球工程机械50强”榜单,居第48位;长沙继东京之后,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的城市。

【专家点评】

由协同走向共享,向世界级集群冲刺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屈贤明

根据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和特点,目前全国产业集群大致可以分为企业的物理集聚型集群、协同型集群、共享型集群和世界级集群4种“版本”。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属于典型的协同型集群,特色鲜明、优势突出。

发源于科研院所,拥有技术基础和人才优势,按市场经济规律成长起来的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因充分的市场竞争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是主力,主导产业突出,形成了若干龙头企业,有一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

共享型集群建设已经成熟的地区,更容易向世界级集群冲刺。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企业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越办越有影响力,长沙市工程机械集群已经“升级”具有共享型集群的主要特点。

建成世界级集群,还需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继续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及新的产业模式——共享制造和平台经济,使企业间关系更密切、融合程度更高、共享要素比例举足轻重;在优势主导产业、标志性产品和技术、产业链建设和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努力更上一层楼。如龙头企业不仅要提升在“全球工程机械50强”的排名,更要提升在世界市场的控制力和技术引领能力,通过制定国际标准提升话语权;产业链要完善,更要安全可控,在本地培育发展更多身怀绝技的世界冠军企业。

打造世界级集群,与世界知名产业集群对标,切忌心态浮躁,而要脚踏实地;省、市集中资源培育支持,不要大水漫灌,更要精准滴灌。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