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邬伟 刘攀
星城春色正好,湘江两岸游人如织。
与国内外游客青睐长沙成为“现象级”事件一样,一拨又一拨“稀客”的到来同样吸睛无数:
3月6日,市民洪女士用手机拍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湘江长沙段橘子洲附近,密密麻麻像摇曳的水草般的鱼群正在水中“晒太阳”,再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盛景;
今年2月,在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红外相机抓拍到了白颈长尾雉、豹猫、黑麂、食蟹獴等珍稀动物在愉快地栖息;
今年1月,湘江长沙望城段发现一批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正“组团”追逐嬉戏。
……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近年来,长沙大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正成为常态。
3月12日,长沙市林业局发布消息,目前长沙形成了“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多碳汇、多效益”的健康稳定森林生态系统,2022年全市森林蓄积量较前一年同比增长5%;已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5个,总面积105万余亩;全市湿地保护面积28617.91公顷,保护率达71.88%……良好的自然生态让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在长沙安家落户。
水清鱼欢成常态
江豚在湘江撒欢,鱼群在水中“晒太阳”,这既是湘江水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鲜活注脚,更是长沙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动诠释。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叮嘱湖南“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真正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时,再次留下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嘱托。
牢记嘱托,湖南开启了湘江保护治理新征程,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并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订下“九年之约”,誓还湘江一江清水。
湘江水清鱼欢,正是长沙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践行绿色发展的成果。
2021年,湘江水生态保护力度再次升级。当年1月,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
长沙迅速行动,多部门齐抓共管联动禁渔,打击非法捕捞,至今累计已开展禁捕执法巡查8万余次。
为保护和修复湘江渔业资源,改善生物群落结构,长沙连续18年组织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去年,长沙向湘江、浏阳河、沩水等河流人工增殖放流以“四大家鱼”为主的各类鱼苗2662.5万尾。在2022年长沙市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全市重点水域水生生物的监测中,湘江流域长沙段显示共监测到鱼类66种,种类明显增多。
湘江水清鱼欢,也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市民主动参与水生态保护中来。
“过去在湘江,江豚是稀客。”曾经的渔民唐建林最有发言权。他积极响应长江禁捕令,告别渔民生活,迎来新身份——禁渔巡护队队员。他们的巡护时间不固定,常常夜里去巡护,有时得24小时坚守在船上。“以前一年到头难得见到江豚。现在渔民上岸了,我们时常能看见它。保护母亲河,我觉得这工作值!”
林间稀客变常客
绿水青山鸟先觉。长沙水环境的改变推动了水生态的修复,随着水生植物种类越来越多,森林面积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水鸟、珍稀动物来长沙栖息安家。
“寒冷季节,有小天鹅、小白额雁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到松雅湖、梅溪湖来过冬;一开春,白鹇、黑麂等森林里的珍稀动物就被发现拖家带口‘住在’长沙各大公园里,这的确是一件美事。”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表示。
在长沙石燕湖的灌木丛中,游客们发现了翎毛华丽、头顶长着厚密蓝黑色羽冠的白鹇的身影。经专家确认,这只白鹇是雄性,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又被称为“白凤凰”。
在周灿英眼中,动物是大自然最有权威的“生态检验师”。它们的欢歌笑语,就是衡量长沙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珍稀生物能够留下来,就说明良好的森林、湿地为它们的栖息提供了极佳的环境和极大的安全感。”
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长沙已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5个,总面积约105万余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6.0%。通过建设城市绿地、对森林进行提质改造等手段,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森林蓄积量2022年较前一年同比增长5%,湿地保护面积28617.91公顷,保护率达71.88%。
长沙也是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的省会城市。根据市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报告,截至2022年,长沙已记录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其中一级5种、二级26种,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8种。目前,长沙生态动物园成功繁育华南虎13只,建有珍稀雉类种源繁育基地1个,繁育有白冠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白鹇、白腹锦鸡等品种。
2023年,长沙将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动“三基地一中心”(华南虎繁育基地、珍稀雉类种源繁育基地、野生动物救护基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中心)建设。“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野生动物来长沙栖息繁衍。”周灿英充满期待。
城乡展开生态新画卷
“金丝楠木、桂花树、柚树、沃柑树……今年,我们种植的这批幼苗都是极具建材、药用、果实产出等经济价值的苗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兼顾经济效益。”3月9日,在长沙县黄花镇义务植树点忙碌的该镇党委书记张辉说。
今年“3·12植树节”,长沙开通了111个义务植树基地,倡导组织市民积极参与植树为星城添新绿。“2021—2022年,全市义务植树量达到3600万株。”市林业局造林绿化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长沙已建成沩山片区、沩水流域片区、靳江流域片区共3个万亩生态公益林示范片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86万亩、森林抚育18.1万亩。
3月10日,福元路街角公园内,一树树台湾高山樱花花开正浓,不少居民在此赏春休闲。位于福元路与开福大道交会处的这处街角公园,以前是一片荒地,经过提质改造后,以全新面貌成为了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近年来,长沙致力于城市绿化建设,完善街角公园,已收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不仅建成了湘江女神公园、圭塘河海绵示范公园等一批大型公园,今年还启动了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长沙奥体中心公园的规划建设……全市城乡绿量得到快速增长。
2023年,长沙将重点打造“一屏一带一圈”特色生态廊道,其中“一屏”指天心区湘江东岸生态屏障,“一带”指雨花区洞株公路;“一圈”指奥体中心公园。“在主要道路、河流、乡村的生态廊道范围,我们也会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提质工作,让长沙继续充满更多自然的绿色,让长沙继续成为动物们的美好家园。”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染绿的山川吸引着珍禽,安宁的湿地吸引着异兽,碧绿的江水涵养着鱼群水鸟。幸福长沙,也成为它们幸福的家。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