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长沙新闻

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加快向满产状态冲刺,2024年产业园将成为全球最大蚕茧生产基地

发布时间:2023-03-23 10:41:10

  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期正加快向满产状态冲刺,2024年产业园将成为全球最大蚕茧生产基地

  小小蚕宝将“吐”出千亿级产业(项目引领 产业登高·长沙重大引领性产业项目调查报告2)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万寅 罗杰科 朱泽寰

  从机场大道出发,沿着金阳大道行驶约15分钟,数幢白色的大型建筑整齐地伫立在道路左侧,这里便是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项目。该项目由雅士林集团旗下中茧新科生物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自去年9月项目首条产线点亮后,以智能化解决方案赋能传统蚕桑养殖产业成为现实。“通过近半年的试产与调试,首条产线已趋成熟。”中茧新科党委书记刘丽告诉记者,接下来企业将加快推进生产,让一期项目尽早进入满产状态。

  随着项目的有序推进,2024年,全球最大的蚕茧生产基地将在这里诞生,预计可年产鲜茧50万吨,占全球蚕茧原材料市场50%以上的份额。项目三期建设全面竣工后,将建成集智能化蚕桑丝绸制造、科普科教文旅、丝绸博物馆等为一体,全面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蚕桑产业园,助力湖南蚕茧产业再现辉煌。

  智能化生产让养蚕效能提升1000倍

  22日,记者走进中茧新科4万平方米的工厂,只见机械臂擎起白色蚕框固定到特定位置,铺设饲料、放入蚕种、送入恒温箱,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此时,操作工人只需在产线关键节点踱步“监督”。现场,20名操作工人同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形成鲜明对比。

  就在这样一条由20人“支配”的产线上,日产蚕茧可高达25吨。“我们代表了世界蚕茧生产最先进的生产方式。” 刘丽介绍,传统蚕茧的生产模式下,70%都是劳动力的投入,而在工业化养蚕模式下,效能提高了1000倍。

  养蚕的效率提升了,蚕茧的品质是否能得到保证?

  “蚕茧的品质主要由蚕的品种和上簇时的环境决定。”刘丽指着恒温恒湿箱内的蚕宝宝表示,中茧新科的蚕品种可生产最高等级(6A)的生丝,同时加之对环境的绝对控制,实现标准化生产,确保蚕茧产品的一致性,其“上车率、解舒率、净度”等多项指标均优于90%以上的传统蚕茧。

  项目园区内,几个数十米高的铁桶矗立在厂区的西北角,工人只需将食物原材料投入其中,便可自动完成搅拌、配比,再经由高空管道快速运输至智能化车间,让蚕宝宝时刻享用刚出炉的美食。

  一只蚕宝宝的生命约为31天,中茧新科根据其生长规律,划分了5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所获得的食物与所处的环境均经过了缜密的计算与试验,住在恒温、恒湿、无菌的蚕室,做到了365天蚕宝宝都有生长、吐丝、产茧,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产量。

  工作专班统筹调度让建设工期缩短60%

  定期调度、前置审批、绿色通道等在中茧新科项目建设过程中仅是“常规动作”。“为确保实现‘当年洽谈、当年开工、当年试产’的建设目标,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唐建国表示。据悉,在项目签约不到20天,浏阳经开区快速响应,由园区相关负责人牵头,从各单位抽调4名干部组成临时工作专班,全面协助项目的财务、工程建设、公共关系处理、行政事务办理等工作。

  由于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建设高峰期有4个施工主体同时作业。工作专班化身施工统筹员,靠前调度,制定施工计划、协同管理团队,最终将400多天的主体车间工期缩短60%,仅耗时160天就实现竣工交付。

  项目主体厂房交付前夕,临时工作专班又来到长沙供电公司浏阳分公司协调项目用电线路架设事宜,多方努力后,不到2个月就将生产电线“扯”到了项目建设现场,较预期又提前了60多天。

  “目前首条产线已趋成熟,具备扩大生产的条件。”刘丽告诉记者,中茧新科接下来的任务便是将成熟的产线“复制粘贴”3次,让一期工程的4层车间进入满产状态。

  在刘丽的身后,几栋架设脚手架、挂满安防网的楼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据悉,正在修建的是员工宿舍,竣工后不仅可以为员工缩短半小时的通勤时间,还可满足日后新增员工的住宿需求。

  “除了在项目建设方面给予帮助,浏阳市各级政府还从政策层面为企业排忧解难。”刘丽告诉记者,浏阳市工信局全力支持中茧新科完成了“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的认定以及“制造强省重大产业类项目”等政策性补助,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对于项目当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刘丽坦言,希望能加强金融对桑蚕企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在减税、补贴、信贷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特别是推进蚕桑生产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兜底服务,加强对蚕茧保险的财政补贴力度,从而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稳固蚕桑茧丝绸产业基础。同时,建议加大创新性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强化高科技人才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保障,提高对人才资源的黏性。

  引领蚕茧丝绸产业集群发展

  过去,养蚕是个靠天吃饭的工作。一方面,桑叶的质量、桑蚕上簇时的气候等客观因素至关重要。另一方面,蚕属于寡食性动物,只吃桑叶。若想打破季节的束缚,唯有解决根本问题,即培育出广食性蚕品种的同时,为其科学配置食物。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茧新科成功培育出了能适应饲料化喂养方式的广食性蚕品种。同时中茧新科还为蚕创新了饲料配方,让“蚕宝宝”吃得好、吃得香,为养蚕产业的工业化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长沙发展蚕茧产业有厚重的文化基础。”刘丽说,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证明2100年前湖南就有着高超的纺织技术。而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茧丝绸辉煌的标志,也是吸引雅士林集团来长沙投资的重要原因。

  “蚕桑丝绸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尤其需要产业链各环节集聚、集中、集约、集成、集群发展。” 对于湖南蚕桑丝绸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二级研究员李一平表示,要打通要素供给通道,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蚕桑产业体系,使技术、信息、人才、政策等资源要素得到充分共享,实现“龙头引领、以园聚链、聚链成群”和“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聚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构建”,不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随着项目一期产线的成熟,中茧新科已与本土的部分下游企业展开合作。同时,今年中茧新科还将完成永安丰裕400亩蚕桑基地的桑苗栽种,进一步延伸上游产业链条。刘丽表示,未来,中茧新科将着力推动长沙蚕茧、生丝、面料、服装、服饰、家纺、礼品等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利用蚕茧原料生产的带动效应、产业链整合的发展契机,引导和带动一批丝绸产业链下游优质企业落户湖南共同发展,推动湖南茧丝绸向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迈进。

  调查问答

  问:如何进一步激活项目引领作用,打造湖南蚕桑产业新高地?

  答:一要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广聚蚕桑英才。建议出台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打造富有时代感、未来感和创新力、成长力的新型产业园区,并以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为企业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二要围绕现代蚕桑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或卡点堵点)组织开展联合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标准化种桑、工厂化养蚕、智能化缫丝、多元化开发利用蚕桑资源,实现养蚕无人化、减人化、集成化、自动化,解决“招工难”“用工难”“留人难”等堵点问题。三要成立工作专班推动工作落实。建议政府协调多部门成立省级蚕桑千亿产业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形成工作合力,为实现蚕桑科技的完全自立自强、建设蚕桑科技强国和农业强国提供扎实保障。(李一平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二级研究员)

  问:项目建设过程中,企业有哪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

  答:建议成立省、市级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领导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对照由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文件精神,向上级争取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

  同时,根据蚕桑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建议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努力打造中国领先的蚕桑创新高地。

  此外,建议将养蚕(尤其是工厂化养蚕)、种桑等纳入优先支持的农业产业并给予政策扶持。

  调查手记

  智能化为传统产业开辟新空间

  让“靠天吃饭”的蚕桑产业打破时空和地域的梗阻,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靠的就是智能化转型。对于传统企业而言,依托智能化技术,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答题,更是换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手段。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茧新科项目过程中的深刻感受。

  近年来,长沙始终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统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政府引导、示范引领、生态赋能”的智能制造“长沙模式”。当下,5G通信技术方兴未艾,工业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推动数字技术同产业深度融合,加速“制造”向“智造”的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长沙传统产业就一定能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