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即将在12日开幕,吸引了1500余家企业参展,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超300家长沙企业将“主场作战”,向全球观众展示“工程机械之都”的硬核实力。
近年来,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通过抓创新、促转型、补短板、推应用、强基础、建生态,走出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之路。
主配协同,打造工程机械产业“长沙样本”
上一次长沙举办国际性工程机械展还是在2021年,彼时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已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历经两年发展,长沙产业体量仍旧保持首位,其发展质效与产业能级已不可同日而语。
两年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项目顺利通过工信部验收,正式进入工信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长沙工程机械50强企业数由4家增至5家,如此成绩放眼全球也屈指可数;灯塔工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在长沙如雨后春笋拔节生长……
两年间,长沙一手培育头部企业,一手扶持配套企业。在对全市工程机械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后,长沙编制了《工程机械配套产业调研报告》,出台了《工程机械配套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程机械配套产业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了《长沙市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供应商综合评价标准》升级活动,择优组织主配对接活动,提升配套企业的本地配套份额。
成绩是显著的。2022年,长沙经开区开工签约和投产的项目达247个,总投资达1327亿元,其中新引进工业项目23个。从具体项目看,引进的工程机械创新中心、恒立液压研发中心及试制车间项目、华湘精密高端数控机床、五新智能化桥梁模板等新项目皆是工程机械产业链“补链、强链”的“扛鼎之作”。
结果是喜人的。以三一集团为例,其不仅自己成立了油缸、发动机、液压泵等关键配件企业,还同外部供应链企业合作,其拳头产品混凝土泵车90%的底盘已更换为自有品牌。山河智能设备则在芯片端发力,实现了95%以上的国产化芯片应用,“今年,我们控制器、仪表传感器将100%使用自主芯片。”山河智能有关负责人说。
绿色智能,打造工程机械现代化产业体系
面对行业弱周期现状,长沙各工程机械主机企业已达成共识:要确保工程机械的可靠性,需要深入到各级供应方;要运用评估机制,建立风险控制模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通过创新来补短板,让供应链更强壮,打造精益供应链。
“除了畅通供应链,打造工程机械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对冲周期风险的关键途径。”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标志是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全球最长臂架泵车、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车、全球最大竖井掘进机、全球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近年来,诸多长沙制造刷新全球纪录,问鼎国内市场,抢滩海外市场,靠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的高端产品。今年一季度,湖南工程机械进出口额达65亿元,同比增长147%。
作为湖南首个世界灯塔工厂,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2015年便着手打造省内首条工业4.0生产线。公司的机器人互联率逾80%,60多条产线实现了互联,预计今年可实现100%互联率。生产效率提高了30%,7.5秒便可生产一个ABS电机,操作人员减少80%,36道工序、39个工位只需2个人操作,质量损失减少了30%,换型时间减少了30%,一项项亮眼数据、一个个惊人的改变成为博世汽车坚持智能制造之路的生动注脚。
博世汽车是全市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全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总数达1254家;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27个,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获评国家级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6家、优秀场景9个,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和第三。
在绿色化发展方面,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新品迭出。5月初,三一环境推出全系新能源环卫装备新品; 年初,“全球工程机械50强”新晋成员星邦智能有了崎岖狭窄工况电动越野曲臂。
“如今已进入‘存量时代’的工程机械再制造,同样属于绿色化发展的范畴。”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再制造不是简单“翻新”,而是通过对废旧产品实施高技术修复和改造,进行再制造工程设计,采用一系列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新品。
面对勇闯弱周期、冲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新目标,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已然握指成拳,蓄势待发。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