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长沙,花团锦簇。
5月12日—15日,一场堪称世界级的展会即将在长沙举办。第三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吸引了35家全球50强主机企业、18家国际品牌企业参展,将有来自60个国家的驻华使团、商务机构、驻华企业、国际商协会近2000名国际嘉宾与会。
经过多年耕耘,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越来越具有国际范,正强势跻身全球一流展会行列。
与此相辉映的,是“工程机械之都”长沙的勃勃雄心。
2022年,长沙成为全球第二个拥有5家世界工程机械50强的城市,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代表“国家队”,正向着世界级产业集群发起冲刺。
目前,长沙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拼搏实干。正如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所说,“过去我们靠制造业‘起家’‘发家’,未来还要继续坚持制造业‘当家’。”
一个产业撑起一座高地
中联重科生产的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下线交付,其起重能力相当于一次能将500辆小轿车起吊至130层楼的高度;三一举办首届“三一科技节技术成果展”,集中展示120余件最前沿、最具颠覆性的科技成果;山河智能研制的超级旋挖钻机SWDM1280在实战中再次刷新纪录,成为“全球第一钻”……
2023年,长沙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寻求突破,展现出了极强韧性。
但不可否认的是,周期性是工程机械绕不开的话题。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历程曲折又澎湃,让人看到了定力、创新和合力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沙地区生产总值不到3亿元,到1990年才突破100亿元。
为谋求发展,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长沙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做大做强长沙工业,一方面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实施“园区兴工”战略,另一方面则将工程机械确定为主导产业,全力推进。
在优良的政策土壤中,一批本土企业破土而出。1992年,中联重科创建;1994年,三一重工创建;1999年,山河智能创建。
2010年,工程机械成为长沙首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之都”开始崭露头角。
然而,一路高歌猛进的工程机械行业,之后却迎来了漫长的寒冬。
2012年至2016年,工程机械国内市场产业规模比高峰期收缩了一半以上。在此期间,国内一些城市的工程机械企业有的转向,有的停产甚至破产,而长沙始终保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
长沙的定力,来自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来自对长沙工程机械雄厚实力的笃定。
正是长沙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久久为功,让长沙工程机械浴火重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最终成就了长沙“工程机械之都”的美名。
长沙的定力,并不是在周期“躺平”,而是以创新谋发展、开新局。
正如詹纯新敢于借款创办中联重科,三一敢于“吞掉”德国普茨迈斯特这头“大象”,铁建重工敢于打破国外盾构机品牌的长期垄断,何清华敢于白手起家创办山河智能,“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的湖湘精神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发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因如此,2015年,长沙率全国之先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并大力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时,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当仁不让成为智能化改造的“排头兵”。
从“制造”走向“智造”,这既是长沙积蓄发展新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动出击,也是长沙工程机械焕发新活力的关键之策。
三一集团18号工厂、博世长沙工厂被认证为全球“灯塔工厂”,其智造工艺、关键数据均居行业前列;中联重科建设的中联智慧产业城规划布局了8个全球领先的灯塔工厂、20条黑灯产线、300条智能产线,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巨无霸”们通过智能制造由大变强。
世界最高泵送纪录、世界最长混凝土泵车、世界最大塔式起重机、世界最大旋挖钻机、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一项项全国纪录、世界纪录在“工程机械之都”长沙诞生。
如今,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拥有20余家国家级、100余家省级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数量超过全国一半。
这些,都与长沙推动智能化改造、坚持自主创新的努力密切相关。
长沙工程机械在“智造”上的成功经验还引领和影响了其他制造业行业,并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政府引导、示范引领、生态赋能”的智能制造“长沙模式”。如今,长沙共有1462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开展了7000余个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建设,“中国智能制造50强榜单”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居全国第11位,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居省会城市第4位。
2017年,长沙在全省率先确定以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为抓手,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长沙推动产业链“立体”式发展,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2022年以来,长沙进一步突出链群结合强产业,深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五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长沙“1+2+N”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综合实力和竞争优势。
在长沙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征途中,工程机械产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正日益凸显。
2022年6月,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率先通过工信部验收,成为披上“国家队”战袍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出征“世界级赛道”。
进击世界级的工程机械,将引领长沙先进制造为湖南、为中国增添最硬核实力。
一种新模式走出一条新路径
竞逐世界舞台,工程机械产业是长沙最坚实的脊梁。
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一家龙头企业的发展能带动形成一个完整产业,进而壮大为一个产业生态。这样的龙头企业,长沙拥有5家,包括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星邦智能。
行业企业铺天盖地。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拥有主机和零部件企业416家,可生产出门类丰富的工程机械产品,目前已拥有12大类、100多个小类、近500个型号规格产品,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的70%,总产值约占全国总量的30%、占全世界的8%。
聚集成群后,如何解决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协同发展、共享发展成为共识。
长沙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行业企业迅速牵手,探索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为了解决本地配套产品不足、协同发展不畅的问题,2021年12月,长沙5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联合14家工程机械主机企业和零部件配套企业、机构,作为股东,成立了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通过聚焦产业链卡点堵点,集聚创新资源,研究院将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促进新的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一盏茶的工夫,就能坐在一起聊产品。”位于长沙经开区的星沙机床主要生产轴类、结构件、臂架类、钢丝绳类等多种产品。“我们从1997年开始就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合作。”星沙机床董事长陈开伟介绍,目前,三一起重机、星邦重工的设备钢丝绳全部由星沙机床供应,中联重科主机采用的钢丝绳有四分之一来自星沙机床。凭借出色的配套制造能力,星沙机床连续多年在湖南工程机械行业零部件配套企业中,产值排在前列。
类似的企业还有万鑫精工、盛泓机械与申亿精密等,一条减速带、一套传动轮、一颗紧固件,多年如一日,只做一件事。“申亿精密自创立起就与长沙工程机械共生共荣,生产的紧固件80%提供给本地企业。”申亿五金董事长王凯波说,“我们要做大国重器上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长沙工程机械的短板加速补齐。如今,在工程机械23类核心零部件中,省内配套率达32.3%,其中6类零部件省内配套率超过50%,5类核心零部件均可实现省内采购。
摆在长沙工程机械高质量发展上的第二个拦路虎,是行业弱周期的制约。
如何破局?“长沙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正从存量市场寻求增长,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智化等方面谋求突破。”长沙市工程机械协会执行秘书长袁振表示,目前,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在智能化和绿色化方面与国际一流企业处于并跑水平,在电动化领域甚至已处在领跑位置。
弱周期下,龙头企业率先发力,打造高端化产品和智能化产线是第一招。
身处中联重科塔机智能工厂,你能感受到智能化产线带来的震撼:自动机械臂齐舞,传动运输带平稳运行,一台台起重机在一道道自动化工序下快速成型。
“这里便是刚刚下线了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机的智能化产线。”中联重科有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工厂目前布局有40条智能化产线,包括12条无人黑灯产线。经过智能化产线、柔性化工装、高精重型机加设备的加持和近千名大塔工匠的投入,中联重科超大塔机制造能力实现量的提升和质的突破。
向海外抢订单是第二招。长沙工程机械巨头们还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上演了一场生动的“赶海记”。“三一混凝土机械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份。”三一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海外订单激增,订单数同比增长超30%。山河智能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一季度出口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84%。“今年海外订单需求火爆,为保证及时交货,我们正月初三就已安排人员上班。”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2022年,三一重工、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公司的海外营收分别同比增加47.19%、72.6%、512.04%、68%。
目前,长沙工程机械企业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地设有20余个生产基地、100多个海外办事处及备件仓库,产品销往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重点企业进出口贸易额超400亿元。
同其他行业积极互动,以融合发展带来新的质效,这是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探索新发展路径的第三招。
牵手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开辟了新的赛道,目前多款新能源工程机械设备从星城大地奔向全球各地。仅2022年上半年,三一集团发布新能源产品34款,中联重科发布50款,主要为挖掘机、叉车、高空作业平台等。
同长沙市国链安全可靠计算机产业促进中心达成合作,长沙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跃上新台阶。2022年,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2021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2家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入选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这也是继博世长沙之后,长沙第二座灯塔工厂。
一个展会赋能一座城市
时代是出题人。
新时代,如何挖掘地方产业发展既有优势,办出一个既打上鲜明“长沙制造”IP,又能在国际上“叫得响”,同时又能以市场化为导向衍生更大经济价值的高端化、专业性展会?
长沙将眼光瞄准了工程机械。
瞄准打造与德国宝马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法国巴黎工程机械展并肩的世界一流工程机械展会这一目标,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从2019年5月初次惊艳亮相,到今年举办第三届,这个立足于长沙工程机械辉煌发展历史和雄厚产业基础的盛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展会。它所创造的一个个奇迹、呈现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引领着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发展的新风向。
会展经济为什么被称为“城市面包”?看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即可知晓。
2019年,1150家中外企业参展,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来了24家,累计吸引18万人次观展参会,现场交易额突破200亿元;2021年,1450家企业参展,全球工程机械50强来了32家,累计超过300万人次线上线下观展,现场成交额突破400亿元;今年,将有国际国内重要嘉宾、参展商、采购商等超6万人聚集长沙,线上线下观众人数将突破450万人次,较往期增长1.5倍,预计实现展会现场采购签约超500亿元。
展会之外,众多的国内外厂商、买家、专家、媒体共聚湖南长沙,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城市密集流动,带动交通、通信、餐饮、住宿、旅游、物流、购物、贸易、广告、印刷、金融、保险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一个国际性的展会,是带领城市走向世界舞台的“远洋舰”,让长沙与世界不断拉近距离、同频共振。
以展会为船,长沙“走出去”的步伐更远。历年来,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先后前往美国拉斯维加斯、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印尼雅加达、印度新德里和班加罗尔、南美智利以及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多场新闻发布会和招商推介会,打开全球推广窗口,发出国际声音。工程机械展为长沙再添链接世界的“通行证”,成为最有价值的城市IP之一。
2023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6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驻华使节、国际商协会负责人、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负责人、国际采购商等2000多人亦将齐聚长沙。更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还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主动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对接中非经贸合作,促进优势产业境外集聚发展,推动工程机械等优势产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行业交流的“舞台”到高层对话的“桥梁”,从区域“小舞曲”到全球“大合唱”,浏阳河畔,国际工程机械展就像地方发展的“头部直播间”,以实力说话,用真诚引流,让湖南长沙的“观看量”和“点赞量”直线飙升;展会更成为长沙最前沿的“城市会客厅”,向世界朋友释放出城市扩大开放的信号,也勾勒出地方经济发展的底气和活力。
一个国际性的展会,更是提升城市自信的“兴奋剂”,让长沙人的“大城意识”不断提升,从而加快城市形象提档升级。
城市的发展,根本在人。
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将这座城市一次次带到世界顶级舞台的C位,接受媒体聚焦、全球关注;不临海、不沿边,久居内陆的上千万长沙人民在这一次次拥抱世界的高光时刻和峰值体验中,接待八方宾客,广结世界朋友,与多元文化碰撞交流,从而不断检视自身短板、提升自我认同、重构城市自信、升级眼界格局,激发出不断超越自我、攀登高峰的城市集体意识,滋生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向心力,从而不断刷新着城市的管理水平、服务功能、市民素质、文明程度、开放高度。
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已将展会效应、展会经济、展会思维,深深印刻于长沙高质量发展的脉络和基因中。
以展促产,以会兴城。
近年来,长沙“触摸世界的窗口”越来越多:中非经贸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世界计算大会、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具有长沙特色的会展高质量发展之路,正释放着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点燃全面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引擎。
眼下,全球已有1500余家行业企业携超2万件展品云集星城,当中更有35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来湘参展。作为举办地,长沙本土工程机械企业也踊跃参加这场“机甲盛宴”,将有近300家长沙企业参加本届展会。
在这背后,工程机械作为龙头,正引领长沙先进制造业,向全球产业“珠峰”不断发起冲击。
稿件由长沙市台办提供
长沙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联系邮箱:stbxzc20130516@163.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