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赵和忠
在湖南衡东县霞流镇大泥塘村,一片片稻田生机勃勃。村书记谢佳荣看着眼前的稻田欣喜地说:“看起来,今年又有一个好收成!”
“80后”谢佳荣是一家农文旅规划设计公司的负责人,曾长期在长沙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设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2020年初,谢佳荣为了回报家乡,毅然放弃城市里的稳定工作和收入,回到大泥塘村带领乡亲建设乡村。
由于土地分散不成片、农田水利基础差、机械化程度低、种粮成本上升、粮食难卖好价钱等原因,大泥塘村长期面临土地荒芜、村民增收致富困难等窘境。
“乡村振兴,等不来,要不到,只有主动出击,精心谋划,才有出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谢佳荣带领村“两委”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决定利用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展土地适度规模流转,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农机社会化服务进行自主经营。
说干就干,大泥塘村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筹集34万元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流转种植水稻、油菜。组织聘请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退休村干部抓好生产;向种粮能手学经验,避免采坑;请经验丰富的农民包片管理,有效利用本村剩余劳动力;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机械与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大泥塘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曾经的“荒地”种上了粮食,水稻种植全程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这不仅解决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谁来种地的问题,还带动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基础。
为了让大泥塘村的稻谷“走出去”,大泥塘村经济合作社在县农业农村局的介绍下,与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丰食园粮油合作,发展订单农业。这一举措有效破解了粮食的销路问题,为大泥塘村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谢佳荣和村“两委”的不懈努力,大泥塘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实现了从无至有,保障了粮食安全,改善了本村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加强了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能力。开展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经营,推动农业生产机械化,村集体经济的效益越来越好。2022年,大泥塘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种植优质稻,实现年度总产值55.75万元,其中双季稻收入53.05万元,香稻2.7万元。除此之外,种粮补贴收入约15万元,争取产业发展资金25万元,实现了当年盈利。
“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有土地租金收入,还有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组织适度规模流转土地自主种植粮食的模式,为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机会,在家门口轻轻松松赚钱,在大泥塘村变成现实。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带动村民用工1400余个,发放农民工资50余万元,仅支付农民土地流转费就达到14万元。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