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见,我也就心情好了,也想打扮下自己了。”“差8天就12年了,我终于又能看见了。”“如果有机会,我以后也想把角膜捐献给需要的人。”
这些话来自三位成功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日,让我们一起感恩和缅怀角膜器官捐献者。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点燃了角膜盲症患者的希望之光。
22岁女孩患重度圆锥角膜
“瞳聚”系统助其半月内匹配合适角膜
22岁的小焦是一名大三学生,因患重度圆锥角膜导致视力严重下降。通过网上搜索,小焦来到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眼表及角膜病科副主任吴尚操为她进行了检查。吴尚操表示,小焦的情况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手术。然而,在我国400万~500万角膜盲症患者中,每年能接受移植手术的患者不足1万,匹配到合适的角膜供体非常困难。
小焦在“瞳聚”系统提交了自己的资料。据悉,“瞳聚”系统通过全国爱尔眼库获取角膜材料,为患者提供快速便捷的角膜供体。
幸运的是,小焦在提交申请后仅两周便在长沙爱尔眼库匹配到合适的角膜。一天后,角膜被运送到武汉,小焦顺利完成了手术,双眼矫正视力大为提升。
五旬女子患真菌性角膜溃疡
公益基金救助使其顺利手术
55岁的王女士来自山西盂县,因丈夫早逝,她独自抚养两个儿子长大。在一次劈柴时,王女士不慎被木屑击中右眼,随即出现红肿。多次求诊无效,万分无奈之际,她找到了山西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杨纪忠。
在山西爱尔眼科医院,王女士被诊断为真菌性角膜溃疡,随时有角膜穿孔的风险,需要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因眼部炎症较重,杨纪忠为她制定了两步手术方案:先通过结膜瓣遮盖手术控制炎症,等眼部情况稳定后再做角膜移植手术。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做完结膜瓣遮盖手术后,王女士怎么也联系不上了。原来,考虑到高昂的手术费用,她选择了放弃治疗。
放弃治疗,意味着她的眼睛无法恢复光明。
为了帮助王女士减轻手术负担,杨纪忠为她申请了由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发起的“你是我的眼”角膜盲症患者救助公益项目救助。
得益于公益基金的救助,王女士的经济压力得到缓解,如期进行了角膜移植手术。如今顺利接受手术的她恢复良好。
失明12年,四处求医屡遭拒
人工角膜移植为内蒙古汉子圆“光明梦”
49岁的陈先生来自内蒙古古通辽市,12年前的一场爆炸事故导致他的左眼完全失明,右眼仅有一点光感。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过去12年里,陈先生从未放弃追逐光明。然而,多次前往北京求医后,每次都是失落而归。因为他的病情极为复杂,如果接受传统的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排斥率将超过95%。唯一的希望就是接受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人工角膜一直未在国内推广。于是,他在黑暗中苦等了12年。
人工角膜材料在2021年已在我国获批上市,但陈先生在多家医院都因害怕手术效果不佳而被婉拒。最终,他来到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找到国内权威的角膜病专家——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院长李绍伟教授。
“右眼角膜都是白斑,跟瞳孔粘连了,晶体可能也没了,他属于一个高危的移植。唯一的希望就是做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李绍伟强调,陈先生可能还有青光眼,并由于眼压高造成视神经萎缩,所以术前无法确定他术后是否一定能提高视力,手术难度很大。
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李绍伟组织国内外专家充分讨论,制定了严谨的手术方案。最后决定采取国际上最先进的一步法一次完成手术,患者无需按照传统方法分两次间隔三个月才能复明。
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一天复查时,随着李绍伟缓缓揭开纱布,陈先生激动地说:“我看见了,看见你穿了白大褂,还打了领带!”术后,陈先生的右眼矫正视力提升到了1.0。
角膜盲症是仅次于白内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许多患者因供体匮乏无法及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2022年,爱眼公益基金会和爱尔眼科推出了“瞳聚”角膜捐献及移植预约系统。该系统依托覆盖全国的爱尔眼库,通过整合角膜资源和专家力量,为患者提供手术预约和公益救助服务。平均每年为千余名患者实施角膜移植手术。
此外,爱尔眼科与爱眼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了“角膜移植中国行”公益救助活动,帮助了数万名角膜盲症患者重见光明,并积极培训基层医生,提升他们的诊疗能力。截至目前,“你是我的眼”公益项目已救助了1500余名困难患者,总金额超过2300万元。(茜颖)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