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政务要闻

复兴内河水运 发展流域经济

发布时间:2024-06-12 18:36:45

文/卢毅

内河水运是古今中外人类经济活动发展的优势资源,沿江河发生、聚集和发展的流域经济是区域文明进步和现代经济发达的最关键因素。

早在250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中国东部及内陆地区农业和制造业及早时期就取得较大改良,以及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财富几乎全部得益于交叉互通的河流、范围广阔的内河航运。全球60%的经济总量、70%的工业资本、人口、国际大都市等集中在水运条件相对便利的地区。我国外贸运输约90%以上通过水运实现。

内河长江、珠江恢复“黄金水道”,成为世界货运量居前二位的两大航道,全国内河航道规划布局、投资建设明显加快,水运复兴的时代特征越来越明显。我省具有全国少有的可开发的全域性内河水运支撑资源和流域经济发展条件, 复兴内河水运,发展流域经济,可谓恰逢其时。

水运物流优势显著,流域经济价值巨大

流域经济具有六性特征。流域是以水资源系统综合开发利用为中心,特别是水运为物流优势,组织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地域单元概念。流域经济是以河流为纽带、中轴,聚集、发展经济要素的特殊类型区域经济。纵观流域经济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流域经济的发展规模和质量与河流航道、港口等水运等级、分布、互通互联等密切相关,具有整体性和关联性、区段性和差异性、层次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和耗散性等特征。

拥有全域性水运的优势。我省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总长约8.5万公里,水面积常年1平方公里湖泊156个,航道建设资源覆盖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主要分布在“一江一湖四水”。我省航道11968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里程9.6%,居全国第3位,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5位,全省物流降本增效发展空间大,每提高水运货运量1个百分点,就有可能降低整个物流成本0.4至1个百分点。

发展流域经济基础雄厚。 “一江一湖四水”中,2930公里的湘资沅澧四水的省内流域面积达18.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86.17%。可以依“一江一湖四水”之势布局发展国家长江经济带、环洞庭湖经济圈、四水四条经济带,形成对经济发展空间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多重叠加效应。自身流域经济带水运发展指数增加1%,其人均GDP会增加0.171%,其他流域经济带水运指数增加1%,该地区人均GDP则会增加0.405%。

但是,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省水运和流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等级航道4219公里,占航道里程35.3%,远低于全国的52.7%;千吨级及以上航道1208.3公里(湖北2090公里),占航道里程10.10%,低于全国的11.6%,更远低于美国的61%、德国的68%;500吨级级以上航道1482.3公里,占航道里程12.39%,远低于全国的20.48%。我省500吨级以上航道里程仅是江苏的45.17%。我省长江航道位于省域边缘的湘鄂两省交界线,里程163公里,而湖北长江航道1038公里,且横贯省域东西。

我省流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与政策建议

全面推进航道复航、互联互通。一是以洞庭湖为中心,加快对接长江黄金水道的湘江株洲至城陵矶3000吨级航道扩容工程实施,提升“四水”尾闾航道等级,加快推进建设、力争早日完成松虎航道,实现洞庭湖双通道连接长江、通江达海畅通工程。二是以“四水”断航航道复航工程为主线,大力实施湘江闸坝扩容升级、沅水碍航闸坝改扩建等工程,扩建尾洲、涪溪、潇湘等船闸,建设桃江二线船闸、沅水鱼潭航电枢纽等,有序解决资水上游碍航闸坝问题,打通中上游通航瓶颈,实现我省四水高等级航道、主要水运通道的通达和畅通。三是在对外畅通北向长江通道、尽快开工建设打通南向湘桂运河通道的基础上,研究探索打通西向湘黔运河通道、东向湘粤运河、湘赣运河通道,全方位建成畅北、联东、西、南的水运省际通道,建设全国内河水运枢纽省。四是以重要支流为补充,结合既有水运航道规划和腹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尽快启动涟水、耒水、舞水、酋水等重要支流的航道复航建设,构建高效内河水运体系,建设全域内河水运省。

构建湘江水系全流域发展模式 。 首先充分利用发展湘江流域经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和经济基础,仅湘江干流670公里,大小支流1300多条,流域涉及9市67个县市区,面积8.5万平方公里,GDP、规模工业增加值、人口数量分别占全省80%以上、85%以上、60%以上。借鉴美国建设开发运河,布局发展密西西比河流域经济,建立起后发优势的产业经济的田纳西州经验,畅想湖南建设开发湘粤、湘桂、湘赣、湘黔 4 大运河,实施开展航道整治和建设,等级航道直通粤、鄂、桂、赣、黔等邻省,构建起以湘江经济带为核心、湘江水系全流域经济区产业发展模式。

建成“一核两副三带”流域经济格局 。 建设流域经济湖南;以建设航道上的长株潭为核心(一核),高标准建设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示范城市群,加快“3+5”环长株潭城市群联动发展。运河将增强岳阳、衡阳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港口水运功能聚集和辐射范围。岳阳利用三大达海通道优势,上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下联长三角、粤港澳、北部湾,内联湘江流域,建成全国港口型国际物流枢纽。衡阳释放两条江海新通道港口枢纽潜能,发挥老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优势,形成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格局,成为湖南连通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和北部湾国际投资贸易走廊重要支点。

布局发展“四区”流域的产业 。 长株潭地区发挥湘江流域核心资源优势,长沙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株洲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湘潭建设智造谷;娄底建设先进制造配套区和长株潭现代物流服务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利用湘江流域水资源,发展绿色品牌农业、滨水产业、港口经济,衔接长株潭相的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制造。常德打造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化物流枢纽,布局发展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益阳打造全国大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湘南地区释放水运联通两大湾区的潜能,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平台功能,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东盟等区域合作,打造新兴产业承接带和科技产业配套基地。湘西地区开发利用湘江流域资源,以生态产业为导向,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材料、文化旅游、商贸物流 、食品医药等产业。

(作者为 长沙理工大学智库主任 、 教授 ) 

来源:新湖南

湖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