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北京游客大增,四通八达的地铁无疑是自由行游客在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近日有游客反映,一些地铁站存在标识不清晰、不准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让人一头雾水。
站内换乘
导引挺乱 乘客犯懵
地铁呼家楼站是6号线与10号线的换乘站,两条地铁线路“楼上楼下”,上下楼梯即可完成换乘。可原本挺简单的换乘,却让站内的导引牌给导成了“迷宫”。
乘客孙先生反映,那天他从地铁呼家楼站10号线站台上了楼梯就是6号线的站台。刚想夸一句方便,却发现不对劲。原来,孙先生打算乘坐6号线去往金安桥方向,但眼前的6号线站台标着去往潞城方向。孙先生要想去对面乘车,就得找到去铁轨对侧的通道。“这条通道绕晕了好多人。”最后换乘通道虽然找到了,孙先生却说设计太不合理。
接到乘客的反映后,记者来到地铁呼家楼站,“还原”了孙先生当时寻找换乘通道的过程。从10号线站台上了楼梯,换乘通道位于右侧,通道口的导引牌上写着“金安桥、潞城”。这个标注方式让很多乘客犯懵,这条通道到底是去哪个站台的?
既然标了金安桥,很多乘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入了通道。整条通道挺长,线路呈弧形,通道内没有更多的导引标识。走到头“豁然开朗”,眼前就是站台,乘客赶紧加快脚步到轨道的屏蔽门前,确认是否找对了地方,结果发现,这里还是去往潞城方向的站台。
“说好的金安桥呢?”记者在通道口观察了5分钟,至少有三组乘客都是这样的反应,发现这条通道的尽头不是往金安桥方向的站台,他们一脸迷茫,甚至又从通道折返了回去。多走几次这条通道就会发现,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条换乘通道,而是一条分流通道。早晚高峰时段,地铁呼家楼站换乘的乘客较多,如果乘客都从一个区域涌向6号线站台将非常拥挤,有了这条通道,去往金安桥方向的乘客就有了更多选择,通道尽头虽然仍在潞城方向站台,但右侧挨着的就是去往上层站厅的扶梯,乘客上了扶梯通过站厅,就像走了一座过街天桥,即可到达铁轨的对侧前往金安桥方向。
彻底走一遍会发现,这条换乘路并非像孙先生说的“设计不合理”,而是10号线没把这样的换乘理念“标”清楚。记者在给一位乘客指路的过程中,她认为站内的导引不符合一般人的思维方式。这位乘客说,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一条换乘通道,从通道出来就到了对侧站台,谁会有意识去旁边找扶梯呢?“我首先要知道过了这个通道并不算完,还得上扶梯,现在的导引逻辑才能成立吧?其实只要在通道入口处醒目处标明:出了通道右转上扶梯,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在地铁呼家楼站6号线换乘10号线,也存在类似问题。换乘10号线去往团结湖方向或去往金台夕照方向有着不同的导引牌,分别指向不同的换乘楼梯。早晚高峰时段,6号线站台候车的乘客非常多,想从他们身边挤过去找对应的换乘楼梯很困难。其实,10号线呼家楼站台属于传统站台,站台在中间、轨道在两侧,乘客在站台上去哪个方向都可以。没必要为了找对应的换乘楼梯,非得在6号线站台挤来挤去,这件事6号线也没“标”清楚。
记者调查发现,地铁呼家楼站6号线与10号线的站台建成有先后。在乘客导引方面,两个站台可谓“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能有机结合,这是乘客犯晕的主要原因。
出站换乘
提示不足 难做判断
“头一次听说需要出站换乘,还真有点犯懵。”不久前,马女士从1号线换乘16号线,她向记者表示,虽然车站内贴有不少“换乘16号线木樨地站,请从A1口出站”的指示标识,但对于像她一样第一次体验出站换乘的乘客来讲,这趟换乘依然阻碍重重。
据了解,2022年底,地铁16号线南段开通试运营,不过由于站内换乘通道未能同期开通,目前木樨地站16号线和1号线之间需出站换乘——乘客刷卡出站后,通过地面步行换乘,于30分钟内出站换乘可享连续计费优惠。这种换乘方式目前也被称为“虚拟换乘”。
记者注意到,在16号线的行驶路线图中,木樨地站有明确的换乘标识,红色箭头指向“换乘1号线(站内换乘暂缓开通)”。可在1号线的行驶路线图中,木樨地站却并未显示该站为换乘车站。
目前,1号线木樨地站共有8个出入口,同站的16号线有两个出入口,而最便捷的换乘方式是在1号线的A1口和16号线的F口之间完成进出站。但记者在现场发现,1号线除A1出站口有明确的指示牌提醒乘客换乘路线外,其余各站口均无立牌指示路线。在1号线D2出口,记者看到一名前往16号线的中年男士对着地面示意图陷入困惑,经记者指路后才找到正确的路线离开。
除了站内容易犯懵,出站后的换乘路线也让不少乘客摸不着头脑。从16号线换乘1号线,需要从16号线的F口刷闸出站,向东经过茂林居东路、西护城河和三里河路,顺着复兴路辅路,到达1号线A1口,途中需通过一个十字路口,大约步行280米,一路没有任何标识。记者遇到一位女士从16号线出站后,按照手机导航指示换乘,在十字路口陷入迷茫,得到路人的确切答复后才放心前行。
由于缺少必要的换乘指引,乘客购票也会遇到一定麻烦。16号线地铁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乘客购买单程票换乘,需在出站前告知他们,避免投票出站,否则,乘客需要重新购买换乘车票。
乘客呼吁,在站内换乘开通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先统一标识、规范站内指示,“最好在木樨地站每个出入口设置换乘标识。此外,站外换乘途中是否可以增设地铁指示牌,明确1号线与16号线的方位,让乘客一目了然,以减少乘客在换乘中的困难。”
站台候车
上下客区 界限不明
“早晚高峰人流量本来就大,我实在想不通,怎么还有这么多人不懂‘两侧候车’的规则呢?”对于李女士来说,上下班赶地铁经常因车厢外的“堵门”候车引发矛盾。李女士不解,乘坐地铁时两侧排队候车、把中间留给下车人流本是常识,可人一多,这条规则被许多人抛在脑后,几次因此引发的碰撞也让她憋了一肚子火。
事实证明,列车到站后两侧上客、中间下客、先下后上,能有效避免客流对冲,是效率最高的方式。记者几经观察后发现,抛开个人习惯等主观因素,有些站台上下客区界限不清晰、指引不明确也是导致问题的原因之一。
记者走访多处地铁站发现,目前北京大多数地铁车厢外的地面上都有箭头,这些箭头用来指引乘客上下车行进方向。其中,两侧的两个箭头指向上车方向,中间的箭头指向下车方向。有的站台还会用线条区隔三块分区。而除了箭头,绝大多数站台都没有其他文字性等更明确标识,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站台,一旦乘客蜂拥而至又缺少引导,车门一打开立刻没了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车厢外能否做到“两侧候车”,往往取决于排在队前的乘客的站位。记者观察发现,通常情况下,如果队前的人能自觉站在两侧,后来的乘客也会依次向后列队,而一旦有一位乘客堵门,后来乘客明知不对也不会有心理压力了。
记者注意到,为了让上下客区界限更加清晰,地铁14号线部分站台地面上增加了“在此排队候车”的标识,并将分区线向后延长,给车厢左右各划出了两列排队上车路线。当分区规则明确,即便人流量大,候车秩序井然。乘客表示,希望能在车厢外推广类似标识,同时通过地铁广播等加强文明候车宣传,以免引发出行矛盾。
站名翻译
中英混杂 标准不一
除了必不可少的中文标识,如何规范站名译法、为外国游客提供指引,也是地铁便民至关重要的一环。据了解,本市研究确定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站名英文译法”,在2020年底发布的新版轨道交通线网图中投入应用,如今已逐步扩展至地铁全路网系统。但记者采访发现,在不少地铁站名的翻译中,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依旧存在。
在带有方位词的站名中,翻译规则并不统一。多数方位词采用了拼音翻译,并在结尾加上括号写明对应的英文简称。比如,5号线上的天通苑北站译为Tiantongyuan Bei(N)、天通苑南站译为Tiantongyuan Nan(S),而位于17号线的天通苑东站则译为Tiantongyuandong。与此同时,整体线网图和车厢内的单条线路图翻译也不一致。5号线车厢内的线路图显示,天通苑北站是TIANTONGYUAN North,天通苑南站译为TIANTONGYUAN South。
另外,在同类地名的翻译中,断词的讲究同样混乱。2号线环线会经过京城不少以“门”字结尾的站点,其中崇文门译为Chongwen Men、朝阳门译为Chaoyang Men,而与之类似的东直门为Dongzhimen、复兴门为Fuxingmen。同样以“口”字结尾的地名中,菜市口站为Caishi Kou,珠市口站就变成了Zhushikou;同样以“里”字结尾的地名,临河里是Linheli,而永安里则是Yong’an Li,令人难以摸清具体规则。
走访过程中,记者还在同一块指示牌上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译法。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B出口的指示牌中,朝阳大悦城译为CHAOYANG Joy City,而同一块指示牌上的苏帮袁朝阳大悦城店又被译为Su Bang Yuan Chaoyangdayuecheng Restaurant,让人很难理解这竟然指向的是同一个地名。北京成为外国游客最青睐的入境游热门城市之一,市民呼吁,街头巷尾外国游客越来越多,地铁的英文站名和配套的导引标识最好能统一标准,让外国游客出行更加顺畅。
记者手记
地铁导引不妨多些“用户思维”
本该提供便利的地铁标识,却常常让乘客犯难,原因何在?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有的换乘线路看似很多导引,实际却没“说”清楚,每条线路“自说自话”,让乘客无法判断;有的在指引设计上搞“极简主义”,殊不知“少即是多”的理念在有些场景并不适用;还有的自以为译名好理解,实则混乱的命名规则不仅起不到指路作用,还会带来困惑……尽管每个点位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总结起来,设计者似乎都需要增强一些站在乘客视角上换位思考的意识。
地铁标识从来都不是服务于处在“舒适区”的通勤常客,人们只有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才会无比渴望标识能给指条明白路。从这个角度讲,设计者在规划时更需多些“用户思维”,把自己放在“小白”的立场,重新审视各项引导的合理性。就拿换乘指向不明来说,有没有全程多走上几遍,思考乘客从不同车门、多个方向换乘时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换乘路线是不是最优解?能否避免不必要的折腾?指引是否醒目?会不会产生歧义甚至误导乘客?在设计之初就把目光投向容易被忽视的角落,才可能用周到的服务让乘客有宾至如归之感。
明确清晰的引导,不仅为乘客带来方便,也提高了地铁的管理运营效率。快快行动起来吧,一切都不晚。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高源,景一鸣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