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正蓬勃发展,动能强劲。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医药健康产业实现进出口810.6亿元,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出口的21.3%,同比增长0.4%。其中,医药材及药品进口645.6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居全国首位。
规模效应显现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北京多项全国首创的新模式历经多年培育,厚积而薄发。医药健康产业的不断突破,也助推北京外贸跑出向好“加速度”。
罕见病药品进口规模全国居首
北京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成果喜人。今年上半年,北京地区罕见病药品进口14.4亿元,同比增长5.3%,占全国罕见病药品进口的46.4%,规模居全国之首。其中天竺综保区进口罕见病药品12.9亿元,增长15.5%,占同期北京地区罕见病药品进口的89.8%。
今年4月,一辆冷链运输车装载治疗儿童软骨病的药品——伏索利肽,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直达北京儿童医院。经医生开出药品处方后,4岁的双胞胎患者家长顺利拿到治疗用药,创下国内未上市药品进入临床用时最短的纪录。
极速达的背后,是“人等药”转变为“药等人”。得益于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建设不断推进,这一药品进口借助综保区政策优势,实现药品保税备货、分次出区、临床使用,大幅节省了药品洽谈和采购进口的时间,节约时间超过60天,极大提升了药品的可及性。
分钟通关、快速验放,对冷温高要求的罕见药安全送达。“头天中午填报通关单,下午就能完成查验放行,第二天早上药品冷藏车就能开进医院让孩子用上药。”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对外事务部总经理胡晓霞对罕见药报关、出库、装车所需的每一分钟都了然于心。不光如此,她告诉记者,公司目前六成以上药品尤其是冷链药品均需经天津海运到港,通关一体化改革使京津两地海关对货物的通关审批、异地查验作业效率都大幅提高,目前区内货物快速通关放行仅需半小时。
天竺综保区疫苗进口占全国95%
疫苗是全球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的“新高地”,天竺综保区则成长为全国人用疫苗进口最重要聚集地。今年上半年,天竺综保区人用疫苗进口224.5亿元,增长17.7%,占全国人用疫苗进口的94.8%。
不同于普通药品,疫苗属于出入境特殊物品。全国综保区的通行规则是,企业进口疫苗,需要先运到具有资质的场地进行海关查验,才能入区存放。
北京在全国首创的“一体三链”智慧卫生检疫模式,让提货入库“曲线”变“直线”,棘手难题迎刃而解。“我们试点设置了国内首个综保区特殊物品公共查验平台,构筑风险防控链、强化检疫监管链、赋能特色产业链,将检疫查验效率提升3倍以上,做到货到即查、即查即放。”天竺海关副关长张琳介绍道。
如今,疫苗企业所需的进口疫苗,在首都机场提货后,经由专用通道直接运到公共查验平台,海关查验后便可入库储存。记者看到,从专用通道到公共查验平台,全程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
“独此一家”的模式,不断增强天竺综保区对疫苗企业的吸引力。智飞空港(北京)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娄银飞说,2023年全年,公司采购进口疫苗约310亿元,今年采购规模将扩大至369亿元左右。“业务平稳,进口迅速,我们干劲和信心都很足。”
医疗仪器及器械外贸增速全国领先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北路1号,是跨国医械巨头GE医疗的北京生产基地。256排生产线上机器轰鸣,一台台超高端螺旋CT机陆续完成装配。GE医疗全球销售的每三台CT中,有两台产自这里,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北京地区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出口142.8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出口的13%,增速在全国范围内保持领先。具体来看,北京医疗仪器及器械“北进口、南出口”的特征明显,主要进出口企业集中在天竺综保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医疗仪器及器械外贸规模和增速不断提升,与稳定畅通的供应链密不可分。“今年我们的供应链效率又上了新台阶!”该公司关务经理常青说,受益于“两验一评”新模式,口岸刚刚放行的进口零部件,几分钟就能完成目的地检验,放心地投入车间使用。
所谓的“两验一评”,是北京海关针对进口医疗器械生产资料,在全国首创的专项便利新措施。通俗来讲,在该模式下,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供声明材料和用于生产医疗器械的证明材料,通过海关合格评定后,原则上不再实施现场检验。“该模式于今年2月顺利落地实施以来,医疗器械生产资料检验时间由之前的3至5天压缩至‘分钟级’。”北京海关商品检验处副处长周骏说。
周骏表示,该模式预计每年将惠及近百票货物快速通关。作为北京地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2023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器械生产资料进口货值逾8亿元。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袁璐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