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北京要闻

首都高校常态化开放校园,文物级“国之重器”露真容

发布时间:2024-08-05 17:40:00

着越来越多的北京高校面向社会敞开校门,实现常态化开放校园,一批深藏在校园里的宝藏博物馆备受关注。其中,不少展品代表了某一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堪称文物级的“国之重器”,让航空航天迷们大开眼界。

观展·亮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

展厅是由飞机机库扩建的

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门进校,沿着大道向西走路约5分钟,就能看到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招牌。博物馆前身是北京航空馆,是我国首个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综合科技馆。博物馆面积8300平方米,分为长空逐梦、银鹰巡空、神舟问天、空天走廊4个展区,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航空航天科普,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鲜为人知的是,博物馆是在北航飞机结构陈列室、飞机机库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馆内展出300多件国内外公认的航空航天文物精品以及结构、发动机、机载设备等珍贵实物,承载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不少展品都是国内唯一的,珍藏数量和等级在全国航空界首屈一指。

作为高校博物馆,该馆还直接承担国家级精品课《航空航天概论》以及航空发动机、飞机结构等核心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任务。走进展厅,门口指示牌写着《航空航天概论》上课地点——《飞机结构》单元在前厅西侧、《发展概况》单元在停机坪大厅,还有《航空发动机》《导弹设计》《航空宇航技术》等大学课程也在博物馆内教学。

博物馆里的展品就是教具。讲解员介绍,在博物馆里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飞机设计的技术要求和结构受力分析等特点,还能领会技术背后的社会文化价值。

仅用100天将“北京一号”送上蓝天

银鹰巡空展区是整个博物馆的核心展区,陈列了北航自建校以来收藏的近30架各型实体飞机,讲述着一段段关于天空和飞翔的故事。这些实体飞机藏品展示采用地面与空中立体式的展陈方式,观众只有仰起头远眺,才能看全飞机的整个形态,一架架“大块头”极富视觉冲击力。

展厅中的“北京一号”(原名“北航一号”)是我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和研制的轻型旅客机,也是65年前北航学子的毕业论文。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北航决定,要让毕业生设计一种真实而完整的飞机。

于是,在1958年,北航1400多名师生奋战100个昼夜,完成了一架飞机自第一张图纸到首飞的全过程。当年9月,“北京一号”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飞成功,北航师生仅用100天,便将“北京一号”送上蓝天。后来,飞机先后进行了46次飞行,飞行时间29小时,其极快的研制历程创造了世界航空发展史上的奇迹。

百天奋战,自行设计,如今,这架翼展16.4米、灰色机身上写着红色大字“北京-1”的原机,矗立在北航的航空航天博物馆,镌刻下这所学校与生俱来的空天报国印记。

主宰天空的歼-10战斗机

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有一款战机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那就是由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研制的歼-10战斗机。作为中国独立自主设计制造的先进战机,歼-10的各项性能都达到了世界第四代战机的技术标准,是一款中型、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优势战机。

博物馆讲解员介绍,歼-10系列战斗机是我国空军现役的主力战斗机之一。1984年,歼-10开始研制;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2004年歼-10开始交付使用。这期间,飞机的设计团队克服无数困难,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的多个第一。

收藏在北航博物馆的这架歼-10战斗机是当时最早的几架歼-10原型机之一,主要用作地面上进行的各项试验,因此并没有飞上过天空。战斗机采用前卫的中距耦合鸭式气动布局设计,带来的涡升力可以大幅提高全机升力,增加机动性。

歼-20、运-20、直-20、C919、天宫二号、神舟十六号……观众在博物馆能看到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点点积累和巨大成就。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逐跟跑到与世界大国同台竞技,一个个大国重器呼啸而出,每一步跨越都刻印着航空航天人的追求与信仰。

观展·提示

校外观众可刷身份证入校参观。暑假期间,博物馆周一至周六9时至16时30分开放参观。观众可关注“北航校史与文博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预约方式及参观须知。

观展·解码

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机械博物馆

学院楼下停着“大火车头”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楼前,静静矗立着一辆蒸汽机车。黑红配色的车身造型庄严大气,散发着机械工业文化独特的魅力。这是素有“机车收藏界美女”之称的C2型蒸汽机车,为国产最小型的一类蒸汽机车,轨距仅762毫米,是20世纪50年代由石家庄动力机械厂生产制造的。在北京交大校友的帮助下,它经历长途跋涉,在机械工程楼前安了新家,成为学校里的一处网红打卡地。

它也是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机械博物馆的第一件展品。走进机械工程楼10楼,国内首个以铁路机械为主题的高校博物馆内藏乾坤:收藏着各类蒸汽机车、百年老机床、复兴号动车组、架桥机、挖掘机、高铁车间模型等重大装备或模型。我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车的模型就陈列在这里,设计者是该校机械系教授应尚才,背后还有一段“技术救国、爱路报国”的感人事迹。

除了各类“重器”,打字机、缝纫机、望远镜、机械计算机等日常用品也琳琅满目。在计算机展示区,有一台手摇计算机,虽只能算加减法且效率不如算盘,但它意味着机械计算的可能性——在手摇计算机的基础上,计算机才会计算乘除法,一步步超过算盘。

作为该校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实践平台,博物馆还拥有蒸汽机车虚拟仿真设备、高铁模拟驾驶室、全景展厅、数字化综合展示平台等,建有学生创客空间。

观展·提示

校外观众周六和周日可刷身份证入校参观。博物馆周二、四、六14时30分至17时30分开放。

北京工业大学·微特电机科技博物馆

永不停歇的电动马达

电机俗称马达,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无处不在。凡是机械动作,源头都得有一个电机来驱使运动,不论是工业生产中的大型器械,还是小巧高级的机器人,都需要电机。

在北京工业大学里,有一家微特电机博物馆,是目前我国收藏微特电机种类最全的、唯一可对外提供科普展示、技术交流和科研开发的专业博物馆。馆内展出2000余件电机,既有文物收藏级的微特电机,也有现代高科技新型电机,介绍了中国电机的发展史、原理、构造及应用。

2010年9月,为庆祝北工大建校50周年,退休教授董天午将自己数十年来搜集收藏的各种微型特种电机全部捐赠给学校。经过多年的优化升级,目前馆内展品数量增至2000余台,包含20余套具有高科技、创新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的应用电动机和互动发电机,其中9套展品获得国家专利。

互动展项中,一辆永不停歇的电螺旋桨驱动的永磁悬浮列车最吸睛。它是董天午带领团队研发的,用永磁铁做导轨,车上四个角也安装了永磁铁,利用极性相反的原理使列车浮起来,展示了永磁悬浮技术在轨道交通上的应用。展厅里类似的可供参观者互动操纵的展品还有很多,既有给中小学生开发的寓教于乐的互动科普展品,也有供专业人员、大学生操作研究的高科技电机。

这些电机不仅在中国工业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还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中。展览还展出了约500余件应用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电动器具、部件、机构和设备等,如空气净化器、食品加工机、扫地机器人、手枪钻和小机床。

观展·提示

校外观众在“北京工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主页进入北工大博物馆官网,或输入关键词“北工大博物馆”,可预约入校参观。博物馆在工作日8时30分至11时30分,14时至16时开放。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何蕊,洪燕杰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