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回家,绕着小区转圈,就是找不着车位;老旧小区,双排停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叫下楼挪车……面对停车难的老问题,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探索解题新思路。
土地资源有限,北京交通部门改革创新,引导市民“共享车位”。五年来,全市累计挖掘、提供有偿错时共享车位6万余个,让众多车主停车有位。2024年,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被纳入“每月一题”重点推进任务,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解决市民急难愁盼。
共享车场早晚两拨车交替停
阜外医院,地处西二环边,寸土寸金的地界儿,停车资源十分紧张,进院车辆排长龙是常态。但从去年起,情况有了改观。40位医务人员主动将车开走,白天停到附近的万通金融中心地下停车场,将车位让给了患者。
原来是万通停车场有了共享车位。
“不仅停车场给予共享停车优惠,我们医院也给职工停车补贴,所以虽然停得稍微远点,报名的医务人员还是挺多。”阜外医院停车管理工作负责人韩春雷告诉记者,这番“腾挪”之后,患者车辆排队进院时间节省了15至20分钟,周边道路拥堵得到一定缓解。
万通停车场,除了白天向医院职工共享,19时至次日7时的夜间时段,还向周边居民共享。“我们共有285个车位,与西城区城管委签署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协议,可提供100个共享车位。居民夜间停车,一个晚上5块钱,还是很优惠的。”北京静态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运营负责人赵广华介绍。
在停车资源紧张的西城区,类似的尝试还有不少。“去年,我们还尝试了跨街道有偿错时共享停车。”西城区城管委交通综合治理中心职员吴玮頔介绍,因白纸坊街道停车资源极其紧缺,区城管委协调将不远处的陶然亭街道的健宫医院停车场“共享”给白纸坊街道居民使用,受到了居民的欢迎。
截至目前,西城区共有100余家经营性备案停车场提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服务,提供车位共计4000余个。
政府机关停车场“敞开大门”
除了经营性停车场,一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在夜间有大量闲置车位。“敞开大门”对老百姓是好事,而对这些单位来说,则要克服不小的困难。
走进门头沟区城管委大院,可以看到行车通道附近,许多车位上用蓝色大字写着“共享车位”,其中还包括配备充电桩的车位。18点后,一街之隔的绮霞苑、临镜苑居民下班回来,陆续将车停到这里,再步行十分钟回小区。
“小区停车位不够,之前每天下班都因找不到车位犯愁,现在踏实了,晚回来也有车位。”家住临镜苑的安然从事IT行业,单位在西三旗,下班走阜石路,出了主路就能到达门头沟区城管委大院,且停车费用仅是小区地下停车场的一半。
“推广共享停车,管理部门理应带头!”门头沟区城管委停车事务部副部长刘淑青告诉记者,作为政府单位,起初也有安全方面的顾虑,推行共享停车的过程,也是不断破解难题的过程——停车场闸机无法识别外来车牌,智能化改造;安全管理恐有疏漏,加装监控探头;停车场没有区域划分,重新设计、施划共享车位;避免居民早上不按时驶离,签订协议……去年7月,30个共享车位正式提供给周边居民,为了保障车辆进出安全,城管委还给共享车位上了保险。
成功经验正在复制。就在上个月,门头沟区教委也“敞开大门”,将首批10个错时共享车位提供给“邻居”新桥社区。这座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小区,有778户居民,建设时却没有规划停车位,居民们夜里经常双排停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叫下楼挪车。“好多居民怕抢不到车位,干脆不敢往外开,整天把车停在小区里。”一位社区工作人员介绍。
“咱们有70个车位,白天停车紧张,夜里相对宽松,正好可以服务居民。首批10个共享车位,有5个普通车位、5个充电车位,后期还会考虑新增。”门头沟区教委办公室主任关含笑介绍,目前试运营阶段,共享车位暂时未向居民收费。
3.4万个共享车位可一键导航
“有偿错时共享,就是利用停车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来提高停车设施使用效率,这也是当前缓解居住区停车难的有效途径之一。”市交通委静态交通管理处三级主任科员尹志鑫介绍。
2018年5月1日,《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停车泊位“有偿错时共享”。市交通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于2019年制定了《关于推进本市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个人参与的方式推进,公共建筑停车设施在具备安全、管理条件的情况下实行有偿错时共享。
自2020年起,停车设施有偿错时共享工作连续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任务进行推进,促进市、区、街道多层级共同发力,着力缓解市民停车难题。“五年来,全市累计挖掘、提供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场900余个、停车位6万余个。从空间分布来看,城六区占比约65.3%,郊区占比约34.7%。”尹志鑫介绍。
有了共享车位,还要让市民找得到。今年,交通部门组织筛选了中心城区提供错时停车服务的停车场,涉及约3.4万个共享车位,将其信息通过“北京交通”APP对外发布。市民可在地图查询功能中,查看附近一公里范围内的停车场,并可一键导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做好新时代首都交通工作的根本遵循。
今年,市交通委围绕居住停车,以缓解停车难、改善停车秩序为目标,会同发改、住建、规划、公安交管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中心城区停车设施建设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力争三年统筹新增建设、错时共享、规范管理、智慧服务等措施,系统缓解中心城区居住停车难,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治理成效。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孙宏阳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