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里范围内,助企服务触手可及。近日,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到2027年,本市将基本建成具有北京特色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打造1000家服务载体,每年累计服务100多万家次中小企业,力争使企业在1公里范围内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截至2024年6月底,本市共有在营中小微企业198.5万家。根据对2000多家中小企业样本的持续监测,北京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呈现波浪形回升走势,运行趋势持续向好。“但我们也认识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说,《三年行动计划》正是为了解决好中小企业的痛点难点问题,提供更好的服务。
行动计划提出,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和全要素资源保障,既面向全市中小企业提供普惠公平的服务,也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精准定制”服务方案。
以金融服务为例,从去年开始,北京中小企业在手机“千亿畅融”小程序里简单输入融资需求,就会有银行客户经理主动“接单”。“为了解决融资难,我们计划从贷款、担保、投资、信用、上市等方面发力,形成多元的融资服务体系,拓展首贷、做好续贷、增加信用贷。”杨靖国说。
目前,本市已经打造各级服务中小企业的载体近300家。按照计划,2027年前将打造1000家服务载体,培育和服务1万家专精特新企业和3万家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年累计服务100多万家次中小企业。
这1000家服务载体共分5级。逐一来看,“小微企业之家”定位为基础性、广泛性的服务载体,提供政策宣贯、服务信息发布等基础服务,2027年前建立1000个左右;“专精特新服务站”重点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精准服务,2027年前建设100家左右;“示范平台(基地)”是集聚各类资源要素、助力小微企业成长壮大的中枢型服务载体,提供全链条服务需求,2027年前计划培育300家左右;“专精特新特色园区”以培育和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为主要服务功能,提供企业融资、产业链融通、数字化转型等特色精准服务,2027年前建设2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具备完善产业生态的服务载体,推动企业集群式发展,2027年前累计培育20个。
通过五级服务载体的建设,北京将形成多维和立体化服务网络,力争使企业在1公里范围内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除了配备像服务站、园区这样的“硬件”,北京还将通过公共服务“软件”的提升来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成长。
如“平台聚合”工程将打造“一站式”服务枢纽,实现信息通查、咨询通达、服务通办;“扩容提质”工程既提供公益性“纾困解难”服务,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清偿化解力度,又加大普惠性服务和专业化服务供给;“数据筑基”工程将加强数据治理,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触达;“扬帆出海”工程将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培育专业服务机构,开发跨境金融服务产品,助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曹政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