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全球第二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植物庞贝城——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桂林喀斯特”三地入选,涉及古生物学、地貌和地质活动过程等领域。9月3日,“中国3家地质遗产地入选第二批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新闻发布会举行。
地质遗产是忠实记录地球46亿年演化历史的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料,也是地质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基地。地质遗产地是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平,并得到有效保护。
在内蒙古乌海,有一处被倾泻而下的火山灰保存的精美热带成煤沼泽森林。“这里被誉为‘植物庞贝城’,植物残骸以相当完整的形态得以保存,包括了现代植被类群中除被子植物以外的各大类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王军介绍,这里保存了地史时期热带雨林群落及其中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细节,成为窥探晚古生代的地球生态窗口。现在,科研人员对乌海“植物庞贝城”的科研工作还在继续,这里已诞生最大面积的远古森林实践复原、最丰富的同期成煤植物群化石标本收藏、最古老的苏铁植物等5项世界之最。
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厚度约180米的地层中,已发掘出200多具恐龙和其他脊椎类动物化石。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表示,这里有最为密集的中侏罗世恐龙化石,填补了恐龙进化史上的一些空白,并为从各方面研究恐龙及与其他脊椎类动物的关系提供了良好样本。
广西桂林拥有世界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早在17世纪,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探险家徐霞客就探索了桂林岩溶的88个洞穴,并创造了“峰林”和“峰丛”两个术语。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伟海介绍,桂林喀斯特是大陆型塔状岩溶的典型代表,展示了峰林和峰丛岩溶形态的共存和相互作用,是全球岩溶研究的重要参考。
根据评选要求,入选的地质遗产地必须具有明确的边界,面积大小不限,但最能展示科学价值的地质现象必须在边界之内;必须是该领域的全球最佳代表,具有全球对比意义,且进行了重要科学研究的全球参考,其科学价值必须通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的研究成果得到体现。2022年10月,国际地科联曾公布全球第一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等7个地质遗迹入选。国际地科联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表示,本次我国入选的三处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当前的保护状况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肯定。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刘苏雅
北京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